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仁壽:文脈昌盛 抬工號子響徹雲霄 魚躍龍潭 手工美食承載鄉愁

仁壽:文脈昌盛 抬工號子響徹雲霄 魚躍龍潭 手工美食承載鄉愁

CCTV-10

2019.8.30 20:50 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四川卷 仁壽篇

仁壽篇 預告片

仁者,仁厚也;壽者,長壽也。仁壽縣的縣名沿用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在清代《仁壽縣誌》中,仁壽二字的書寫極為特別,仁為「千心相連」,寓意齊心協力;壽字的中間則有兩個「工」,這似乎是對勞動的尊重和對豐收的期盼。

奎星閣:仰望先賢的文化坐標

北宋末年,都城汴京被金兵攻破。何?,隨宋徽宗、宋欽宗被俘,面對國破君擄,生靈塗炭的局面,他感到無力回天。

「人生會有死,遺恨滿乾坤」,何?留下這首詩後,便絕食殉國。

清乾隆元年,人們修建了奎星閣,希望仁壽人能以這位充滿膽識和文人氣節的狀元何?為榜樣,文運昌盛,仁人輩出。

傳承千年的文化遺存 世代延續的文化根脈

仁壽縣城北高家鎮的牛角寨山上,有一尊高約16米,寬約11米的半身大佛依山而鑿,這是我國最大的大佛胸像。

在牛角寨大佛造像周圍,還有2000餘尊摩崖造像。這些造像相貌各異,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我國石刻藝術的寶庫之一。

2006年,仁壽牛角寨石窟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仁壽甘泉寺雖小,但已在歷史的烽煙中屹立了580多年的時光。

甘泉寺是四川境內不可多得的明代建築範例,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偉哉虞公 千古一人

虞允文出生在仁壽縣,《宋史》的《虞允文傳》記載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虞公文學造詣頗深,一生著述豐厚,曾為《唐書》及《五代史》加註。《宋詩紀要》收錄其詩兩首,《宋代蜀文輯存》收錄其文八十五篇。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即公元1161年,金軍一路南下。

面對十倍於己的敵人和麾下無人統領的官兵,虞允文不計個人得失,勇於擔當。在他的鼓舞和指揮下,一萬餘名士兵重新集結起來,英勇作戰,大敗十萬金軍,取得了著名的「採石大捷」。

當毛澤東在《續通鑒紀事本末》中讀到這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時,深為虞允文在民族危難時刻,毅然率兵抵禦外侵、克敵制勝的英勇事迹所讚歎,欣然提筆旁批:「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虞允文半生為官,大公無私。他雖然心中一直牽掛著老家仁壽,但為了固守邊防,直到生命的最後,虞允文也沒能回到近在咫尺的家鄉。

虞允文去世後,人們將他安葬在仁壽,並把安葬他的地方取名虞丞鄉。

抬工號子 響徹雲霄

舊時,要在崎嶇的山路上運輸重物,只能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由此也誕生了一項特殊的職業——抬工。

1970年,仁壽縣為了解決常年旱澇不均的困境,決定打通龍泉山,將成都平原的岷江之水引到仁壽境內,築壩蓄水,有序利用。

修建黑龍灘水庫的28萬多立方米條石,全靠人工開採和搬運。6萬多名抬工,組成了7500多個抬工號子隊,參加水庫及配套工程建設。工地上,抬工號子聲與敲鑿聲此起彼伏,成為那個時代仁壽的最強音。

1300多條水渠,總長超過3600千米,是仁壽最為獨特的地理標誌,也是仁壽人民引以為傲的「紅旗渠」。

當年在建設工地上響徹雲天的抬工號子,如今成為仁壽民間廣受歡迎的文藝表演形式在仁壽大地傳唱著,並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抬工越多,步調越難統一,2001年,仁壽的抬工們完成了128人同時挑抬的挑戰。

魚躍龍潭 手工美食承載鄉愁

黑龍灘水庫建成後 ,人們向庫區投放了大量優質的魚苗,在堅持「人放天養」的原則下,黑龍灘庫區的生態魚以優異的品質贏得了良好口碑。如今,「黑龍灘全魚宴」是仁壽縣全新的「美食名片」。

仁壽人逢年過節會買一份芝麻糕,象徵著生活甜甜蜜蜜,節節高升。芝麻糕甜甜糯糯的味道承載仁壽人無數的鄉愁,被離開故鄉的仁壽人帶到了全國各地。

每年三月,仁壽縣曹家的梨花,中崗的桃花,青崗的菜花,繁花似錦,滿園春色,既是豐收的序曲,也是仁壽重要的生態旅遊資源。

得益於黑龍灘庫水的灌溉,仁壽縣的枇杷產業從無到有,發展迅速,現在已成為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枇杷生產縣。

山花爛漫,春意盎然。如今,仁壽人建設著美好的家園,也投入到生態保護之中,使這裡的山更綠,水更清。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誌

《仁壽篇》

播出時間:8月30日 20:50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胡悅 李牧宸(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去火學問多,誤判惹大禍!你是否趟過去火的雷?來,教你怎麼去對火!
這位天才皇子一個月學會俄語,一生竟掌握了八種語言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