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堅持,科研就不再是「坐冷板凳」而是享受

堅持,科研就不再是「坐冷板凳」而是享受

趙忠賢院士作報告

國科大校長、黨委書記李樹深為趙忠賢院士頒發紀念證書

攝影:楊天鵬

「大學時光是難忘的,我今天談談自己的體會,讓我們一起討論吧!同學們都是國家未來的主人,肩負著時代賦予的重任。」

8月26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開學的第一天。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趙忠賢做客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為新生作了一場「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科技價值觀報告會。

該報告會由中科院直屬機關黨委主辦,旨在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愛國奮鬥精神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進中國科學院「講愛國奉獻,當時代先鋒」的主題活動,學習優秀科學家和科研團隊的先進典型事迹,大力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代代有使命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趙忠賢引用「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的教誨作為開場。他說,上世紀50年代,趙忠堯、洪朝生、彭桓武、周光召等老一輩科學家以身許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他那一代人。

「他們為新中國諸多科技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趙忠賢說。正是洪朝生先生帶領團隊奠定中國低溫技術和低溫物理的基礎,才推動他們開始中國的超導研究。

老一輩科學家受祖國召喚,為中華科技生根。讓趙忠賢感到欣慰的是,今天,新一代年輕科技工作者也能在奉獻中獲得滿足。

前不久,他應邀參觀江西某企業與大學團隊合作完成的「高溫超導磁體電磁感應加熱裝置」時,一位參與該工作的大學講師告訴他:「一輩子參與做了一件世界第一的事,也非常值得。」這令趙忠賢十分感動,「在當前的評價體系下,這難能可貴」。

早擔責任 努力「干」

應祖國「向科學進軍」的號召,1959年,趙忠賢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學不久,他聽了「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講述前蘇聯的第一顆衛星等故事。「這使我從此喜歡上科學技術,並深感責任重大。」趙忠賢回憶說。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訓是「紅專並進,理實交融」。大學期間,趙忠賢曾與同學們討論「紅專」問題。他認為,「紅」在於內在信念而不在於表面。「專」就是真功夫,需要專業水平精益求精。「信念內涵深邃,包括對國家和社會的奉獻精神。」

在趙忠賢看來,選擇方向最重要。他認定了『超導』這一方向,便在探索中加深認識,並在一次次小的進步中提高信心和興趣,「如果講廢寢忘食,還真的是經常發生」。

受錢三強治學影響,趙忠賢認為不必做「滿分學生」,「4分的好處是,不要把精力完全放在追求考試成績上,要擴大視野,加強在觀察問題及駕馭知識方面的鍛煉」。

在科學研究一線幾十載,趙忠賢特彆強調科學研究要有責任、追求和興趣。

「作為科研人員,最首要的是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趙忠賢曾在國防任務中連續工作38小時,雖辛苦但那是責任和信任,他倍感光榮。他指出,人才是在承擔責任中成長的,科學家的人生追求應是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貢獻,為國家和民族爭光。

責任即是機遇,而堅持不懈地努力是抓住機遇的基礎。趙忠賢從未離開過科研一線,古稀之年,他還時常到實驗室與年輕人討論問題,翻閱文獻至深夜。「人生機遇很多,努力『干』才有機會碰上運氣,『見異思遷』不行。」

曾有人問趙忠賢,當你加班勞累,遇到困難時,是怎麼想的?趙忠賢回答;「責任是一方面,多數是興趣和專註。」

的確,有興趣的科學研究是一種享受。趙忠賢因此鼓勵同學們,長期堅持,總會看到新鮮的事物。堅持就不再是「坐冷板凳」,而是享受。

科學研究要紮根

「科學研究在於解決科學問題,而不是湊熱鬧、表演。哪怕開始是棵小樹,堅持下去必能長大。跟著別人湊熱鬧,再好的成果自己也只能是個跑龍套的。」趙忠賢希望同學們去除浮躁,紮下根去做研究。

報告最後,趙忠賢發出了擲地有聲地號召:「你們趕上了好時代,建設科技強國的重任在你們的肩上,你們是未來的棟樑,前途光明。」

報告持續1個半小時,1400餘名師生坐滿了整個禮堂。趙忠賢以生動、幽默的故事與意味深長的諄諄教誨,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校長、黨委書記李樹深指出:「同學們今天所在的地方,正是當年『兩彈一星』的發源地。雖然時代在變化,但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和奉獻精神永遠不會過時,要以趙忠賢院士等中國科學院的優秀科學家為榜樣,沉下心來,找准方向,積蓄力量。」

國科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董軍社做主持報告會時說,趙院士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紮根並躋身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同學們要傳承老科學家們的愛國奉獻精神。學校將不斷加強在教工、學生中弘揚科學家精神,通過對先進事迹的學習,化為優良的學風,提升科研道德建設水平,讓科教報國、追求卓越的精神,植入每個師生的思想深處。

聽報告時,國科大生命學院2019級新生張致淳在筆記本上認真地寫下了趙忠賢說的「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他告訴《中國科學報》:「祖國和前輩們已經為我們奠定了好的基礎,讓我們擁有與發達國家同台競技的機會,我要珍惜這個時代。」

國科大化學學院2019級研究生李智慧也深受觸動,「趙院士一生堅守並踐行著科技創新、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初心,是我們的榜樣和燈塔。我希望自己也能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爭取早日在自己的專業方向上做出創新和突破」。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Cell深入研究人類的「經驗之談」
研究找到納米材料與腫瘤轉移相關的信號通路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