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根據家族史,終於查明多爾袞的唯一骨肉獨生女東莪格格的下落

根據家族史,終於查明多爾袞的唯一骨肉獨生女東莪格格的下落

7月22日我們發文章《戰神多爾袞的獨生女東莪格格後來去哪了?》,介紹多爾袞獨生女東莪格格的信息。

多爾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答應吳三桂的請求,入關替明末帝崇禎報仇。他的入關決定,至少改變了三個民族的命運,一方面結束了中原各路割據的分裂局面,改變了中原漢族的歷史;另一方面又把滿洲、蒙古與中原合併為一大帝國。

多爾袞作為一位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私生活和家庭自然也引起人們的矚目。多爾袞一生無親生子,以弟多鐸第五子多爾博為過繼子。

多爾袞留在世上唯一血脈只有一女,就是東莪格格。非常可惜的是,歷史對她的記載非常之少,可能只有兩條,一條是身份信息,她出生於崇德三年(1638年),是多爾袞的獨生女,但卻未記載是多爾袞的哪位王妃所生。另一條就算是去向的信息,順治七年,多爾袞歿,清世祖(順治)糾其罪,下旨將其子女東莪、多爾博(多爾袞無子,過繼豫親王多鐸之子)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其餘均缺乏記載,正因為歷史無記載,也就引出很多民間傳說和野史,但那些均無歷史依據。

在今天呼和浩特市內有一座恪靖公主府(康熙第六女固倫恪靖公主府邸)。根據《公主府志》的記載,這裡曾經有一位據說是多爾袞的曾外孫女居住過。

作為地方文獻來說,不能說完全準確,但還不至於捏造事實,要比各種民間傳說可靠一些。那麼,這個多爾袞的曾外孫女究竟是誰呢,因為多爾袞只有一個獨生女,所有應指的是東莪格格的後人。如果說東莪的後人可以嫁進這座府邸,說明她很可能是被嫁到了蒙古。

根據史料記載,從順治七年到順治末年,下嫁蒙古的皇家女子中一共有四位身份不明。前兩個是在順治七年八月之前嫁到蒙古敖漢部,封號均為郡主。

另外兩個一個於順治十三年左右下嫁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封號是郡君(多羅格格);另一個則於順治十五年左右下嫁科爾沁台吉鄂齊爾(孝惠皇后之弟),沒有封號,僅稱格格。那麼這兩個到底哪一個才是東莪格格呢?

就是我們上次文章發表後,傅明先生給我們提供了信息,她就是的外祖父就土謝圖科爾沁汗王的後裔,前幾年,奉大舅臨終囑託,開始研究家族史,調研家譜,走訪封地的守譜表哥表嫂和一些親戚。通過家族史研究,終於查明淹沒於歷史的多爾袞唯一骨肉東莪格格的下落,下邊就是傅明先生給我們提供的研究文章。

我所知道的東莪格格的故事

傅明

一、東莪格格的名字,是多爾袞為了紀念他的姐姐東果格格而取的嗎?

東莪格格,為滿蒙戰神睿親王多爾袞的獨生女兒, 是多爾袞唯一的血脈承祧人。

據說,東莪這個名字是多爾袞親自取的。滿語里東莪的意思是,美麗得像花朵一樣的女孩子。這個名字包含了多爾袞這個做父親的對女兒的珍愛與美好期許。

可以確定,這個名字絕對不是為了紀念姐姐東果格格而起的。雖然身為同父異母的姐弟,但是作為努爾哈赤第四女的東果格格,早在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尚未嫁給努爾哈赤時,就已經出嫁了。後來,雖然東果格格被努爾哈赤接回,一度在家中居住,但是由於在第一任丈夫家裡受到過度驚嚇,東果格格已成瘋癲,因此,即使有所交集,這對姐弟之間也不可能產生多少感情。更何況,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不久後,東果格格就又被另外指婚改嫁到了鈕祜祿氏家去,並在鈕祜祿氏家中安然到老。

其實,在後金和清初,東莪和東哥、東古、東果等名字一樣,幾乎是滿州女孩的常用名,來自舊女真語東固倫,老人們解釋為「親生的女兒」之意。

作為多爾袞的獨生女兒,東莪格格的一生,可謂充滿波折。她是在多爾袞的政治生涯最巔峰的時侯出生的,卻也是在多爾袞生理身體最虛弱的時侯出生的。家裡口傳下來的故事說,格格滿月日,因其父多爾袞尚在傷病中卧床,所以並沒有舉辦大規模的滿月儀式,只是在那一天,由於孝庄太后親自來探病,所以順路命人抱出格格來看了看,賞了點禮物。

由於身體原因,多爾袞在格格很小的時侯便去世了。家裡並不認可多爾袞的早逝與縱慾有關,相反,家裡將這歸罪於多爾袞在還未成年的七八歲就上戰場衝鋒現陣的經歷。屢次身犯險境和身先士卒,的確為他在父母雙亡的情況下,還能出人頭地、贏得至高無上的榮耀貢獻不小,但是無情的刀劍也必然在他的身上留下無數的創傷與烙印。比如,他在錦州之戰中,差點被連天的炮火炸成齏粉。

多爾袞死後,格格生母當即以身相殉,追隨多爾袞於泉下。隨後格格被交給血緣關係最近的伯父阿濟格代為撫養,成為英親王阿濟格的養女。(多爾袞與阿濟格、多鐸是同父同母的三兄弟,多鐸已經先於多爾袞去世,當時只有阿濟格在世。)因而,在多爾袞被追封為成宗義皇帝的時侯,格格並沒有被同時晉封為公主。所以,當多爾袞被清算之時,格格表面也沒有遭遇降級處分,只是被換了一個法定監護人,即堂兄信郡王多尼。

但是,令人尷尬的是,雖然表面上,格格因為生父死時年幼逃過了公開的處罰,卻因為身體里確實留著多爾袞的血脈而受到忌憚和冷落。

二、東莪格格的婚姻

朝廷對東莪格格冷落,主要表現在格格的婚姻方面。

在這之前,格格們初次出嫁的年齡通常為虛歲10至17歲,結婚早一點的,虛歲9歲即發嫁,比如孝庄太后、多爾袞生母阿巴亥、東果格格等,晚的也不超過17歲,比如孔四貞。滿蒙舊俗,男女舉行成人禮的年齡是12 歲。

為此,自己還在圈禁中的阿濟格再三上書請求為格格指婚發嫁,但是均被擱置在一邊。據說,一拖,格格的年紀就二十多歲了,成了老姑娘,而且還被鬱悶得生病了,沒辦法給予好好的治療與調理。可是,按照滿人的舊俗,格格如果不出嫁就死了,是沒辦法入土為安並享受祭祀的。無奈之下,阿濟格只好想辦法聯繫多爾袞舊部交,為格格的婚事想辦法。

科爾沁土謝圖親王的一支早年曾追隨多爾袞一起東征朝鮮,深受多爾袞的賞識,因此關係算是非常親信。按照他們家家譜中記載,這一支從整個家族世居的通遼被調防出來,直至最後被任命駐守盛京北大門的使命,都與多爾袞的關係非凡。所以,為了解決格格百年後有歸葬之地的問題,土謝圖這邊決定主動向清廷求娶格格。

孝庄太后和順治皇帝起初當然不答應。他們顧慮的是,格格作為多爾袞血脈的唯一傳承人,把她放到關外去,萬一被人打著她的旗號糾集多爾袞舊部造反怎麼辦?

土謝圖這邊就說,你必須嫁給我!這是多爾袞生前跟我們家指腹為婚約定的,他死了也不能賴賬,不然我就造反。其實這源於多爾袞當年在軍中與他家開的一個玩笑,如果認真的有指腹為婚的婚約,他的兒子又怎麼可能另娶他人為妻呢?

據家譜記載,土謝圖這支蒙古人,雖然同為科爾沁草原的蒙古人,但是並不是孝庄太后的娘家人。他們這一支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前,是最能征慣戰的一支,祖上因為從來不打敗仗,而成為成吉思汗親封的得勝將軍,繼而通過入贅獲得孛爾只斤家族的血緣,冠上了孛爾只斤家族的姓氏,並分得了孛爾只斤家族的財產。在努爾哈赤時期,這個家族的軍隊因為作戰非常勇猛,而獲得雅號「魯夫一耒」,族長也被封為土謝圖罕(家裡稱老罕王或者老輩罕王)。

所以,雖然從當時的封號地位上,土謝圖的這一支系已經不及孝庄太后的娘家人顯赫,但是從軍事力量上,他們家還真是誰也不怕,因而才敢不買孝庄太后和順治皇帝的賬出來叫板。為此,權衡利弊,孝庄太后和順治皇帝同意替多爾袞履行承諾發嫁格格,以維持這一份滿蒙友誼。

就這樣,格格的出嫁日期被確定了下來。

但是,阿濟格一點也不開心。因為,堂堂的多爾袞獨女東莪格格出嫁之後,只能作為側福晉(一說繼福晉),在此之前,格格的這位未婚夫婿已經娶過結髮妻子。

並且,阿濟格擔心,孝庄太后和順治皇帝在用表面上答應嫁格格作為緩兵之計,實際上會實施在中途劫殺的辦法以解後顧之憂。所以,在半夜時,阿濟格就讓自己的親信,護衛著格格從側門逃走了,抄近路出關直奔科爾沁。為了遮人耳目,實際發嫁格格的車駕與嫁妝車,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從信郡王多尼家的正門出發,一路緩緩向科爾沁趕去。據說,這件事後來被朝廷發現後,多尼還受到了處罰。

家族口傳史里,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格格遠嫁蒙古之時,清廷沒有按照以往的慣例給予新的加封或者冊封,只給配備了相當於多羅格格的嫁妝。這讓阿濟格覺得非常蕭索,他為此神傷落淚。

阿濟格為什麼難過呢?

東莪格格雖然生母身份低微,作為戰敗國朝鮮李氏王朝獻上的和親宗室女,東莪格格生母的名份僅為側妃,但是東莪格格畢竟是這個世界上多爾袞唯一的血緣子嗣,至少也是一位和碩格格啊。可是清廷的嫁妝卻給的那麼寒酸,這與多爾袞多年來對清廷乃至順治母子的給予真是沒法比啊。

在康熙五十年以前,親王的親生女兒,無論嫡庶都是和碩格格的身份。康熙五十年以後,親王側福晉或者側妃的女兒,才有了遞減兩級的制度。並且,清初,即使父兄入罪,格格身份也不改變,因為格格們從出生就負有聯姻的使命,國家恨不得多一點,哪裡捨得減少?此前的多例廢王或者貝勒的女兒,都是從未減過位份,出嫁時另有加封的。

更何況在阿濟格心裡,多爾袞雖然後來被削奪了成宗義皇帝的謚號和葬儀,但是,多爾袞生前畢竟被皇帝親封為皇父攝政王,給了順治帝父親一樣的關懷,因此,阿濟格認為,一日為父終身為父,順治帝應該給予格格親妹妹一樣的出嫁禮儀。

格格出嫁後,談不上幸福,和夫家更多的是義字相連。加上身份特殊,又有人嚴密監視,所以謹言慎行、深居簡出。幾年後,格格生下一子,但是這也造成了格格身體的加速損傷,舊病新病一起糾纏,沒過幾年格格就去世了。去世時,格格的年紀還不到四十歲。由於身份特殊,是皇帝的女兒又不是皇帝的女兒,所以格格死後獨自葬於調兵山附近,屬於夫家封地範圍內風水比較好的位置。

直到康熙三十九年,清廷因為在與俄羅斯交戰時,得到了格格兒孫和多爾袞舊部的幫助,(據家裡說,第一是沒有幫倒忙,第二是穩定朝鮮),康熙皇帝在不好給多爾袞平反,又覺得加封已去世多年的格格為公主無用的情況下,下旨冊封本來沒有爵位承襲資格的格格的兒子為科爾沁又右翼汗王,世襲罔替,算作是補償了格格一點!

封汗之後,格格的後人並沒有按著汗王府建制修建王府,而是以仍是駐防兵營為由拒絕了修建王府,朝廷給出的銀子悉數用於修繕加固了格格的陵寢,使之不僅成為一個可以讓格格安眠的場所,而且還成為駐地的另一個重要軍事建築。

不過,因為有了這個冊封,格格的祭祀規格得以提高,雖然仍不好立碑,但是夫家因此分譜,格格作為譜上的女主人得到了應有的祭祀規格,祭祀所用的火鍋為五格五屜,低於皇帝的五格九屜,高於親王。

如今留在夫家封地的格格的後人,多有自稱隸屬滿洲正白旗的,居住在夫家封地的偏西側,姓氏仍沿用夫家姓氏,所供祖宗板有七神頭和九神頭之分,但是清史編冊中,他們仍是蒙古旗人。與他們同住一處的同宗者,居中的仍以蒙古人自稱,不是格格血脈,其所供奉的祖宗板上為七神頭;同宗居東的則自稱民人,不在旗,祖宗板上為五神頭。旗人在民國以前,有份例銀子,分工種地讀書應差,民國後有分支開始經商;民人沒有朝廷供養,分工種地經商傳承香火。

三、幾個關於東莪格格的家傳史與正史記載的衝突:

1、 關於科爾沁又右翼汗王的冊封與記載。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在格格夫家的大小家譜里都有記錄的冊封汗王之事,在《清史稿》、《清通鑒》里都找不到對應的記載。為了按照長輩要求寫成家史書,我翻遍各路歷史檔案館,仍然查不到一絲官方資料。這讓我一度以為他們的家史言過其實。但是有民族史專家建議我以家譜為準。

2、 家族口傳史中格格的出生年比正史記錄小。不過,按照清初的規矩,格格12時就是不出嫁也已經許定人家了,通常8歲便開始議親。所以按照正史記錄的年紀,多爾袞不可能允許自己的女兒成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讓格格在周歲12歲時還沒有許配人家,相反如果多爾袞在世時,格格只有八九歲,來不及許人家,倒是情理之中。故家族史可能更接近歷史事實。

3、 格格的夫婿與記載不一致。按照家傳史所說,格格的夫婿並非科爾沁土謝圖親王本人,而是他的第二個兒子(嫡次子)。土謝圖親王及其繼承人久居通遼,而格格夫家卻在瀋陽附近,是被從通遼調防到瀋陽附近牽制朝鮮的、守護盛京北大門的。據說,他出生後滿月時剛好被當時正在攻打朝鮮的多爾袞見到,由於剛打了勝仗,多爾袞當時正非常高興,因此有了那句對土謝圖親王說的玩笑:「好小子!我若是有女兒一定許給你這兒子」。這也是後來逼娶傳說成立的前因。

註:沒有輩份問題。輩份上,滿人講究男論女不論,女人只要符合出嫁生育年齡就按需發嫁,這也是很多女人的悲劇。女不論的典型:東果格格的前夫是阿巴亥的叔叔,阿巴亥嫁給了東果格格的父親努爾啥赤;孝庄兵力姑侄三人同嫁皇太極等。

4、 東莪格格生子記錄,正史中沒有記錄,這也算違反常態的。按照規定,即使是最末等格格之子,也應享有朝廷的一定福利。如果沒有記載,就表示不曾享受。這樣看來,後期如果出於報復心理,在朝廷打俄羅斯時,出面搗亂反而顯得理所應當。這樣不出來搗亂,就被封賞,也就說得通了。

四、結語

多年來,為了整理家史,使之儘快成書,我跑遍各地和能夠查詢資料的地方。在和遼寧省文史館的一些老館員交流時聽說,他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曾想通過論證這份家譜,續寫多爾袞後代的情況及對遼寧省的影響,但是由於他們也查不到清史中的對應資料,只好作罷。但是,當地民間故事依然不斷。我還親耳聽過遼寧省文史館館員魯殿成為我講述科爾沁又右翼汗王家特許使用的五格火鍋、公主安眠之所等故事。

作者傅明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強大的柔然汗國,為何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感不強?
老罕王努爾哈赤「十三副遺甲」含恨起兵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