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李白的「山中問答」到我與科學家的「山中問答」

從李白的「山中問答」到我與科學家的「山中問答」

撰文/陳葦航(知力科學小記者 廈門市五緣實驗學校)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羅丹說:「 世界上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這首詩是李白在湖北安陸桃花岩隱居期間的作品。洒脫的詩仙,和山、和水、和普通人之間的問答,自然是與眾不同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

八月,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背起登山包,拿起放大鏡,我們走進了太行山。時光飛逝,滄海變桑田。跟著擁有「發現美的眼睛 」的科學家,我們領略了神奇的地貌,了解了地球的故事,也發現了美。

一路上,但見陡壁丹崖,山明水秀。長長的山間台階,縫隙中冒出綠油油的小草。樹木舒展著枝丫,涼風過處,枝丫不停地鼓掌,彷彿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滿山濃濃的綠意,像噴涌而出的山泉,捂都捂不住。蝴蝶繞著我們翩翩飛舞,白松鼠在林間活蹦亂跳,毛毛蟲在欄杆上匍匐前進。

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蘇德辰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有了很多有趣的經歷和發現。我們散步的地方,在10多億年前曾經是海灘。18億和24億年前華北板塊地質運動的分界線,就呈現在眼前,觸手可及。我們給這裡的石頭取了個外號叫「欺軟怕硬 」,在同樣的風化作用下,軟石頭和硬石頭的抵禦能力大不一樣,「抗風化能力強的一方」往外突,「抗風化能力弱的的一方」往裡縮,就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形態。這裡的人們就地取材建房子,用的都是「歲數」上億年的岩石。甚至隨手撿到的一塊石頭,都是未清洗的「鑽石」。

到了山頂,我們便開始採訪蘇德辰老師。由於長期在戶外工作,老師的皮膚被晒成古銅色。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條線。說話又溫和又風趣,總是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小記者問:老師,為什麼太行山的山體表面有銹色?

老師回答:太行山的山體在「塑形 」 的過程中,岩石中含有少量的鐵元素,在風化作用下變成了氧化鐵,因此有些岩石就呈現了鐵鏽一樣的紅色。

小記者又問:老師,為什麼太行山區經歷了這麼多次旱災?

老師回答:我們的研學地點位於河南省林州境內的太行山,這裡通常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與中國南方相比,總降水量很少。最近幾十年來,整個華北的降水量很少,我們研學的地方位於太行山深處,四面環山,幾乎沒有外來的水源補給。周圍的山體還在發生著強烈的侵蝕,河道陡峻,河道兩側的岩石儲水能力很差,所以,有限的陣發性降水迅速流失,這一地區嚴重缺水。

最後,小記者問:老師,您熱愛您的工作嗎?

老師回答:是的,我熱愛我的工作,因為這份工作能讓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美,讓更多的人知道地球是美麗的

夕陽中,採訪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我給媽媽打了個電話,說了採訪的經過。媽媽說:「做得好!這次的『 山中問答』,不僅僅是小小記者和資深專業人士的問答;還是好奇的我們和悠長歲月,山川河流的問答;是人類和地球美學之間的問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邊遊玩邊思考,「行萬里路」時也能「讀得萬卷書」
藏在繪畫作品裡的「四大發明」,你都看懂了嗎?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