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想孩子出人頭地,家長先要懂人性化教育,「造人」「成人」不一樣!

想孩子出人頭地,家長先要懂人性化教育,「造人」「成人」不一樣!

周末的時候我們一家三口去公園玩,因為剛下過雨的緣故,所以氣溫有點低,為了防止兒子碩碩感冒,我便從衣櫃拿出一件薄外套讓碩碩穿上,誰知兒子一直說不冷,死活就是不穿,最終我使出了殺手鐧,告訴碩碩:「只要穿上外套媽媽中午就帶你去吃好吃的,如果不穿連公園都不要去了」聽到這話碩碩便非常不情願的穿上了外套。

剛到公園就看見有不少小朋友穿著短袖跑來跑去,相比之下穿著外套的碩碩顯得格外怪異,這時恰巧碰到同事正帶著兒子球球閑逛,看見同事的兒子穿著短袖,於是我便問道:球球,你只穿短袖不冷嗎?這時球球搖搖頭,便跑去跟碩碩玩耍去了。我又轉身問到同事:為什麼不給孩子多加衣服呢?這時同事便非常輕鬆的說道:「他說他不冷。」

「萬一感冒了就麻煩了!我家碩碩也說不冷,但我還是給他穿上了」我繼續說到,這時同事便反駁道「孩子說不冷就不冷,他有屬於自己的認知,再說了孩子冷不冷都不知道的話,不成傻子了!」聽完同事的這番話後我不覺心裡一顫,是啊!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感覺,在碩碩的成長過程中我好像替他做了太多違背碩碩意願的決定,這樣「反人性的教育」繼續下去的話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一、什麼是「人性的教育」和「反人性的教育」

易中天曾關於教育的目的發表過一篇文章《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文章中他明確指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人性中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由,不喜歡被約束,而「人性化教育」即「自由的教育」,是對孩子心靈的滋養,讓孩子能自由發揮自身最大的潛質,自由的選擇學習和生活方向,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並為之不斷的奮鬥努力,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

而現在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反人性的教育」,隨著應試教育的發展,不少學生被填鴨式教育的方式所摧殘,唯分數主義論在學校橫行霸道的充斥著每個學生和老師的思想,理想中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和激發學生實現自我發展,但現實社會中,教育的最終目的似乎只有一個:考高分。因為過於追求分數,老師似乎忘記了啟發引導的教育方式,而是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管制、壓迫、灌輸,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任何意義,而且還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反人性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則表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逼迫。中國式的父母大多喜歡乖巧懂事聽話的孩子,認為聽父母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可是家長有沒有想過,當孩子失去父母的管控後,他們很難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力,甚至會產生對未來無所適從的無力感。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到底什麼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該不該鼓勵孩子做自己

相信現在許多家長每天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工作賺錢,就是為了給孩子儘可能提供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擅自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在孩子身上的花銷佔據家庭支出的一多半,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實際上卻是害了孩子,而造成這一後果的直接因素就是家長忽視了對孩子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龍應台曾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對自己的兒子提到:「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正如龍應台所說的那樣,她在學習上對孩子的要求並不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人中龍鳳,而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選擇的權利,有尊嚴的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不為功利迷惑雙眼,反觀現在的家長一提到孩子的時候,就會談論孩子的收入、有沒有穩定的工作、工資是多少、在哪裡工作等等,很少關注孩子是否真正喜歡自己當前的工作。

在生活中不少父母總是喜歡為自己的孩子包辦一切,我們常常會聽到父母總是拿「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你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聽我的,准沒錯」等等這樣一些話,來表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殊不知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久而久之便會慢慢喪失自己的認知、沒有主見、做事唯唯諾諾、循規蹈矩沒有創造力。

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孩子的獨特性,並讓孩子體驗到自己也是一個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把選擇權還給孩子,讓他們自由選擇屬於自己的人生。除此之外家長還需要清楚辨別「造人說」和「成人說」兩種不同的教育本質觀。

三、「造人」和「成人」是兩種不同教育本質觀,父母需了解

作為二十世紀「視野最遼闊」的存在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提到過自己的教育觀念,他認為教育即生長,這裡所說的「生長」即個體的自然生長,必要時可以尋求外界的幫助和扶持,最終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自我。人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人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的自由與超越,所以這就是著名的「成人說」,而與「成人說」恰巧相反的就是教育界所說的「造人說」。

「成人說」所提倡的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精神的傳遞和交流,前輩把自己的知識、行為規範、對生活的領悟等等傳遞給晚輩,使晚輩自由的生長和領悟,啟迪他們的天性,而並非理性的知識傳授,這其實和我們所熟知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舉一反三」的道理相差無幾,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自由的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實現自我、突破自我,成為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的「全人」。

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分清「造人說」和「成人說」的教育本質觀,明白真正的教育是鼓勵孩子勇敢的做真實的自己,從而擁有自由的精神、遠大的志向、獨立思考的能力、選擇的權利、獲得幸福的權利等等,而不是成為一個被動消極,任人隨意擺控的木偶人。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們,您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應該鼓勵孩子做自己?為了實現「人性的教育」您又是怎樣做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與小欣媽媽一起探討!

小欣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於然 的精彩文章:

兒子性格靦腆害羞怎麼辦?家長抓住3點教育,養出真正「男子漢」!
不用太擔心孩子的智商發育,按這3個方法做,讓娃更聰明並不難!

TAG:心於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