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周末干點啥?看看清代出版的「精品生活指南」

周末干點啥?看看清代出版的「精品生活指南」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你的閑暇時光是怎麼度過的?讀書、健身,還是僅僅刷刷手機?

今天一起看看清代李漁的「精品生活指南」《閑情偶寄》,或許對你有些啟發。

這本書教你「沒事找事」

「文藝宅男」李漁的走心之作

《閑情偶寄》共包括《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等八個部分,分別對應戲曲、歌舞、服飾、修容、園林、建築、花卉、器玩、頤養、飲食等類別,教大家如何精緻生活……主張人們有空的時候,得找點雅緻的事干。

書的作者,是李漁。

圖片來源自網路

李漁,字謫凡,號笠翁,是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光是從他的字、號中,我們就能感受到他的生活態度。李漁的性格原本是「出仕」的,在年少時肩負以仕途騰達為家庭光耀門戶重任,卻在科舉考試中失利,然而這正好遂了他的願——走「人間大隱」之道。

由於李漁是戲劇藝術方面的人才,他經常出售原創經典劇目,帶領家庭劇院四處巡遊演出,這一下讓他成為了一位「富家翁」。有錢、有時間又熱衷「大隱」,李漁便潛心研究,如何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數,為日常生活增加點藝術氛圍,於是就有了《閑情偶寄》。

圖片來源自網路

正如上面所說,這本書由八個部分組成。其中,戲曲、服飾、園林等方面都挺有意思的,今天科教授只選一個部分跟您聊聊:吃。

聲音之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為其漸近自然。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風,人能疏遠肥膩,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園,不使羊來踏破,是猶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與崇尚古玩同一致也……吾輯《飲饌》一卷,後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儉,一以復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茲在茲,而不忍或忘者矣。

李漁在《飲饌部》中,用大量筆墨記載如何吃得美味、吃得健康、吃到讓別人刮目相看,我們來感受一下。

日常面、米成了米其林餐標!

光是準備原料都要大半天

作為精緻生活最重要的部分,李漁對飲食的講究可以說是細緻入微。

李漁自己發明了一種「八珍面」,「雞魚蝦三物之肉,曬使極干,與鮮筍、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成極細之末,和入面中,與鮮汁共為八種……鮮汁不用煮肉之湯,而用筍蕈蝦汁者」。這八種食材,雖然都是常見之物,但是居然都和進了一碗麵條里,真可謂實踐了食不厭精。

在吃米的時候,李漁也不滿足於尋常的米飯,一定要讓米飯散發出花香來。「預設花露一盞,俟飯之初熟而澆之,澆過稍閉,拌勻而後入碗」,花露一定要用薔薇、香櫞、桂花三種之一,因為這三種花的香氣與米的香氣比較相像,不易分辨,一定要讓賓客「詫為異種而訊之」,這才算達到了李漁的目的。

除了喜歡製作細緻的美食,他在吃的過程中也十分講究,比如說,吃螃蟹:

螃蟹的正確打開方式

全其故體,蒸而熟之,貯以冰盤

李漁最愛吃的就是螃蟹,以至於以文字為生的李漁竟說螃蟹「絕口不能形容之」。據說每年螃蟹即將上市的時候,他就開始存錢用來買蟹,並稱其為「買命錢"。從螃蟹開始上市一直到螃蟹沒了蹤跡,李家的餐桌上每天必有螃蟹,一天不落。

李漁對螃蟹的研究非常透徹,以下是螃蟹的正確打開方式。

蟹之為物至美,而其味坏於食之之人。以之為羹者,鮮則鮮矣,而蟹之美質何地?以之為膾者,膩則膩矣,而蟹之真味不存。更可厭者,斷為兩截,和以油、鹽、豆粉而煎之,使蟹之色、蟹之香與蟹之真味全失。此皆似嫉蟹之多味,忌蟹之美觀,而多方蹂躪,使之泄氣而變形者也。世間好物,利在孤行。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和以他味者,猶之以爝火助日,掬水益河,冀其有裨也,不亦難乎?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體,蒸而熟之,貯以冰盤,列之几上,聽客自取自食。

同時,只是吃螃蟹顯然滿足不了李漁對螃蟹的狂熱喜愛。在古代,李漁買不到螃蟹的「周邊商品」,所以他決定由自己來創造。李漁要求全家人把酒糟叫做 「蟹糟",酒叫做「蟹釀",瓮叫做「蟹瓮"。另外,他還把九、十兩月稱作「蟹月",把專門負責烹蟹的丫鬟稱為「蟹奴"。

搶著吃筍,肉剩下了?

此蔬食中第一品也

《閑情偶寄》中提到,蔬菜與肉相比,唯一的優勢就是「鮮」,蔬菜中最「鮮」的一種便是筍了,難道說筍比肉還好吃?

李漁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鮮竹筍和肉一起煮熟,盛在一個盤子里,結果客人們把筍都吃光了,卻把肉剩下了,由此可見筍之美味不在肉食之下。

他是這樣表達筍的價值的:

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鬆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鮮。《記》曰:「甘受和,白受采。」鮮即甘之所從出也。此種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園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賣菜佣求活者,不得與焉。然他種蔬食,不論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時有其樂。至於筍之一物,則斷斷宜在山林,城市所產者,任爾芳鮮,終是筍之剩義。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要想把筍做得比肉還好吃,李漁還告訴我們兩個竅門:「素宜白水,葷用肥豬」,就是說吃筍,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直接吃,不能和其它的東西煮在一起,否則筍的鮮味就會被破壞;如果要用葷菜搭配的話,只能用豬的肥肉同煮,但是「烹之既熟,肥肉盡當去之」,這樣可以增加筍的鮮味,令人回味。

其實關於吃只是《閑情偶寄》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家居、園藝、戲劇等方面,李漁是樣樣精通,《閑情偶寄》以細膩的筆觸記錄了他對藝術、生活的諸多感觸和理解。或許你也可以嘗試用文字來記錄和描摹自己的生活。

百家講壇

《雍正十三年》

播出時間:8月21日—9月7日 12:08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於毅 李牧宸(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小兒注意力不集中、反覆呼吸道感染竟是厭食造成的
天坑下的神秘「部落」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