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工作人員從廢紙堆中無意間撿到一張「請假條」,竟成無價之寶

工作人員從廢紙堆中無意間撿到一張「請假條」,竟成無價之寶

我們平常總會看到一些淘寶節目上,什麼這個農民撿到一個碗,價值幾百萬,那個市民拿出一個傳家寶,價值幾千萬,羨慕死個人。別誤會,這裡的淘寶不是馬雲的那個淘寶,是淘古董的那個淘寶。

不過一般這些意外被發現的寶貝,基本上都是一些瓶瓶罐罐,但是一張請假條,尤其還是肚子疼請假條,竟然能成為無價之寶?這還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不過如果你去到上海博物館的話,還真能見到。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的《上虞帖》,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上虞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夜來腹痛帖》。是不是驚呆了,原來這還真是一張「肚子疼」的字帖。但為什麼又說這是張請假條呢?還是讓我們從頭來看這個故事吧。

萬育仁是上海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之一,屬於文物清理小組的成員。1972年的一天,萬育仁奉領導命令,在清理博物館倉庫的東西時,無意間在旁邊堆放廢紙的垃圾堆中,看見了一張像是字帖的東西。這張有些發黑髮黃的字帖,正是《上虞帖》。

他將字帖扒拉出來一看,發現是《上虞帖》後,就沒興趣了。這當然不是萬育仁不識貨,而是他太識貨了,一眼就看出來這字帖是《上虞帖》。為什麼發現是寶貝反而沒興趣?因為《上虞帖》的原作者太出名了啊,是書聖王羲之啊!

儘管書聖真跡早已失傳,現在我們所說的《上虞帖》不過是唐代的摹本,可那也很值錢的好不好,只要能跟王羲之挨上邊的書畫作品,哪個不是價值連城?這樣的珍品會被堆在垃圾堆里,顯而易見,這肯定是張假的字帖啊。

只不過雖然又將《上虞帖》丟了回去,但工作中的萬育仁總是會時不時的想起它,那字跡,那手感,還有上面的印章,萬一就是真的呢?抱著對文物的尊重態度,萬育仁又回去將字帖拿出,並且送到了還在工作的文物專家手中,讓專家來鑒定。

不過當時的專家並沒有重視這張字帖,也認為這是假的字帖。但是萬育仁越看上面的那些圓形雙龍印,政和、宣和的騎縫印,越覺得是真的,因為這些都是宋徽宗的收藏印。不過當時是特殊時期,萬育仁也沒敢多說什麼,自己默默的將字帖藏在家中。

3年後,也就是1975年,上海博物館館長沈之瑜終於被放了出來,重新主持文物工作,萬育仁再一次拿出了這張字帖,希望重新鑒定一番。在當時的書畫專家謝稚柳的鑒定下,確定了這是王羲之的真品書法,屬於唐摹本,因此成為了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至於說是請假條,則是因為字帖上面書寫的那些字跡。「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原來王羲之當時跟朋友約好見面,但因為肚子疼不能赴約,因此寫下了這張字帖,那不就是張肚子疼請假條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日本投降後,中國士兵打開日軍倉庫,看到倉庫景象,氣的破口痛罵
史上最窩囊的皇帝,被扶持登基後,趕緊讓位給兒子:這皇帝不敢當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