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忠於湘軍的下場是慘痛的,對那些懷有異心者,曾國藩絕不手軟

不忠於湘軍的下場是慘痛的,對那些懷有異心者,曾國藩絕不手軟

古羅馬法律中有這樣的規定:「如果一個奴僕有三個主人的話,他就是一個自由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下屬的上級是幾個而不是一個的話,這種情況下,表面上看,這幾個人都是下屬的上級,但實際上這個下屬已經變成了一個自由的人。

對此,曾國藩是有切身體會的。我們知道,清代的八旗和綠營是國家的經制兵,而湘軍是另一外一個陣營。八旗、綠營都想拉攏湘軍將領為己用,尤其是湘軍就要打下金陵時。

比如李元度在徽州打了一個大敗仗,他感到無臉見江東父老,也不好向曾國藩交差。正在這時,浙江巡撫王有齡給李元度寫信說,你到我這裡來,我給你加官晉爵。曾國藩於是讓李鴻章寫奏疏,把李元度革職,永遠不能再用。李鴻章因為這件事與曾國藩有不同的意見,暫時離開了曾國藩。

後來王有齡因為李元度沿途中召集了一些人,中間又打了幾次小勝仗,就向清政府奏請,不但取消了李元度的革職處分,還要給他官升一級。這使得曾國藩非常憤怒,他不能讓李元度從他的湘軍陣營中分裂出去,如果任憑這樣下去,就會對其他人形成示範效應:其他將領就會意識到,即便在湘軍這裡打了敗仗,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提拔,而且提拔得更快。

所以曾國藩第二次給朝廷上疏,說不能用李元度。結果李元度被革職,永不敘用。直到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藩才說,自己一生當中對不起三個人,其中就有李元度。那個時候為了維繫湘軍內部的統一,不讓別人插手,把他的人才從陣營中分裂出去,他連自己平生不忘的人都能下得了手。

禁止另立門戶,最顯著的例子還是總兵陳由立。同治元年,河南巡撫鄭元善兩次給曾國藩寫信,希望調陳由立進入河南防守,並答應給予優厚待遇。

曾國藩予以拒絕,他對鄭元善說:前次嚴樹森想調往河南,鮑超因防衛吃緊留下,隨即陳由立因病請假,在離營四十里的地方治病,但後來竟然離開隊伍,還將余大勝等幾十人帶走,我即將上奏嚴厲制裁他。論他的平日戰守,也僅僅是個中才,而此次如此行動,實在出情理之外,你要調他,實在難以允從。

同治元年五月三十日,曾國藩再次給鄭元善寫信,他說:得知陳由立已經到了你那裡,並派他到湖南招募人。我豈能不顧大局,吝惜一將!難以遵從的是,此人從勇丁升到總兵,長久隸屬鮑超,待之情誼甚厚。但他不問事情緩急,一聽到調到河南令下,立即託病告假養病,並帶走三十多人。

又說:當時正攻青陽,不遵奏留之旨,而又陰懷跋扈之心,情理實在難以容忍。如果僅僅不忠誠於安徽,倘能有益於河南,海內一家,何防楚才晉用。但觀人者恆在出處進退之際,選將者最忌浮華取巧之流,以夙昔所依附,功名所從出,一旦視若弁髦,則中道相從者又安能保其晚節不渝。且近來用兵連十餘省,倘相率效尤,流弊滋多,再三躊躇,於十七日具疏嚴劾,請撤去其募勇差事。

曾國藩隨即向朝廷上奏,嚴厲參劾陳由立。又給毛鴻賓寫信,告訴他陳由立逃奔河南,回湖南招募勇丁,閣下應立即令他停招,並派人押解到我這裡。此風一開,各處軍紀都會廢弛,所關極大,我不能不嚴厲懲辦。

曾國藩還給督辦河南團練的毛昶熙寫了與鄭元善同樣內容的信,又將此事處理的結果遍告各位。當他得知陳由立帶走的余大勝可能到了左宗棠那裡時,立即給左宗棠寫信,讓他派人押到他這裡,使得法令得行。

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疏中提出:「軍營上下相與之際,為主帥以不蔽賢、不爭功為第一美德,為偏將者以不陵上、不虐民為第一美德。陳由立這樣的浮滑之人,輕易背叛安徽,豈能有益於河南?」朝廷當即批准,將陳由立等革職,永不敘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戊戌變法胎死腹中,短短數年慈禧為何轉變態度大力推行新政?
清朝的流刑一般發往寧古塔,那麼其他朝代流放地又是哪裡呢?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