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無線耳機的終極標杆——以發燒友角度簡評ANANDA-BT耳機

無線耳機的終極標杆——以發燒友角度簡評ANANDA-BT耳機

其實曾幾何時耳機發燒友對於無線藍牙產品是不屑一顧的,不過由於有線發燒耳機數量的相對飽和以及人們對無線產品需求的不斷攀升,如今不少耳機發燒廠家似乎都充分發揮所謂的「真香」定律,在風口之上努力做出體驗更好的產品。而我實際上在不久前就開箱過HIFIMAN的真無線藍牙耳機TWS600,這款產品就如上面說的算是努力提高用戶體驗的產品,其最大賣點就是提高用戶對於真無線耳機的音質體驗,算是少有的真正定位發燒級的真無線耳機。雖然說TWS600在設計上並不算完全成熟,但為開啟無線隨身耳機的發燒歷程算是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甚至在後來也推出了更完善的改進版本。

而相比起HIFIMANAN已經開售的TWS600,今年4月份和TWS600同一時間發布的ANANDA-BT則是在近段時間才正式開售。其實從定位上來看,ANANDA-BT的發燒屬性更為全面和硬核,價格上比起TWS600貴了好幾倍,頭戴大耳機的設計也一定程度放棄的便攜度並追求更為極致的發燒音效。畢竟像TWS600這樣主打發燒的真無線耳機雖然並不多,但實際上音質的上限仍會較為明顯,而ANANDA-BT則毫無保留直奔真正的無線發燒產品去設計,對於人們關於無線音頻產品的固有認知是具有顛覆意義的。

其實從以往無線耳機的產品體驗來看,藍牙產品的最大瓶頸顯然是無線驅動帶來的失真,畢竟「hifi」這個詞語本身就有「高保真」的解讀,因此發燒耳機廠家想要做出發燒級的藍牙耳機,顯然需要有多方面的努力。從ANANDA-BT這款產品從命名和設計上來看,繼承了HIFIMAN如今平板耳機主力產品ANANDA的絕大部分屬性,畢竟平板耳機一直以來是HIFIMAN的強項,而ANANDA的易推性、佩戴感以及調音的成熟程度似乎讓它成為了HIFIMAN選擇作為設計無線發燒大耳機的最佳選擇。

單論外觀的話,ANANDA-BT幾乎和ANANDA一樣,只不過由於設計和功能原因從有線耳機改為了無線耳機,從而接插口和功能按鍵部分有所不同。不過在我看來ANANDA-BT顯然是一款集成度更高的產品,畢竟按照官方說法,ANANDA-BT集成的藍牙和聲音模塊並不簡單,其聲音放大部分使用的是自家旗艦隨身發燒播放器「太子」的放大方案,如果要拆分後按照市場價格來算的話,ANANDA-BT就是一款遠超6999元的產品了。在擁有「太子」這個自家專利的高性能低失真的放大模塊集成到ANANDA-BT上後,實際上就不需要擔心驅動力和聲音表現問題了,其性能也幾乎得到了和有線耳機一樣的發揮。另一方面,作為發燒級別藍牙耳機的ANANDA-BT比起TWS600有一個巨大升級,就是支持aptX-HD、LDAC以及HWA這三大高清藍牙方案,對於一款追求頂級音質的產品來說是必不可少了,最大限度減少木桶效應外對於用戶的腦放似乎也有加成。

在使用上,ANANDA-BT其實並不僅限於藍牙播放,附帶的3.5mm插口並不是用於連接耳機線而是配搭麥克風變成一個可通話的耳機,其設計思路是相對奇特的,但也增加了這條耳機的使用場景。當然了,ANANDA-BT實際上內置了一個能用於連接PC的模塊,因此通過TYPE-C口連接電腦後就能立馬有線耳機使用,其解碼和放大部分估計同樣源於ANANDA-BT內置的太子模塊。而從我自己的實際使用體驗來看,連接PC和藍牙模式下的ANANDA-BT是各有千秋的,藍牙模式下的ANANDA-BT解析力甚至還更高一點,其三頻的能量感表現也略有不同,但對於用家來說,顯然哪個方便就用哪個了。

個人認為,ANANDA-BT對於發燒市場而言是有標杆意義的,畢竟在這款耳機推出之前雖然已經不少頭戴無線耳機,而且像索尼或者BOSE之類廠家推出的產品價格也並不便宜,雖然ANANDA-BT再創了無線頭戴大耳機的新高,但是其聲音的提升絕對不止一個檔次,猶如一條頂級產品回到新手村狂虐小朋友一樣,幾乎沒有無線產品能夠和ANANDA-BT音質抗衡。

我個人聽到ANANDA-BT後感覺到它的最大優勢,顯然就是它的聲音本身就足夠和頂級的有線發燒耳機抗衡,和自家驅動良好的ANANDA可以做到互有勝負,顯然並非我此前聽過的一些無線耳機所能夠比擬的,完全可以當作一條不需要考慮線材和前端的頂級發燒耳機使用。而ANANDA-BT的聲音風格,實際上是在原本ANANDA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例如有線版ANANDA的低頻風格實際上一定程度參考了EditionX,但是會更為緊緻凝聚一點,記得當時有人還反映ANANDA的低頻對於喜愛HIFIMAN旗艦平板風格的燒友來說並不一定喜歡,而ANANDA-BT則似乎重新讓它回到了一種寬鬆耐聽的風格,下潛和能量感做出了重新調整,整體的氛圍感極為出色,連接手機後初聽下甚至感覺是參考HE1000風格的「正確聽音觀」調音,讓它回到一種細膩而浮華的風味。

除此之外,ANANDA-BT似乎考慮到用戶對於人聲的需求,一定程度弱化樂器泛音表現而讓整體聲音表現更為抓耳和通透,人聲密度極高並且擁有良好的口型感,高頻亮度比起有線版ANANDA會略有弱化,但整體聽感特別是對於流行和爵士樂的回放性能是更為出色的。最終成品的ANANDA-BT,非常適合用戶們隨手連接手機並且播放一些大眾化音樂的,在本身已經非常成熟並且極高素質的平板單元加成下,ANANDA-BT聽感既超越了所有無線耳機,本身也有毫無壓力的聆聽感受,除了百搭外也有一種越級的表現能力。

其實在和一般燒友的討論當中,不少人對於HIFIMAN的吐槽更多在於老闆邊仿博士以及HIFIMAN曾經一些產品的品控問題,但如今看來HIFIMAN的品控問題已經完全解決,對於它家平板耳機的聲音也是絕對是沒得黑的。而ANANDA-BT的出現,實際上就是集合了HIFIMAN自家平板單元和「太子」聲音的兩大優勢,這幾乎是別家發燒廠家甚至是像索尼JBL這些僅從「數碼」角度去推出無線產品所無法比擬了。在這些HIFIMAN自家發燒領域沉澱已久的獨門技術搭載到ANANDA-BT後實自然而言就成為了發燒市場上極具差異化甚至短時間無法模仿的產品。對於一般的用戶而言6999元或許是一個相對較高的價格,但是對於耳機發燒友來說ANANDA-BT的定價其實已經很白菜,甚至對於傳統耳機發燒友來說,解決了音源、線材以及便利度的ANANDA-BT是一款綜合性更強更值得考慮的產品。對於打算投資萬元左右組建自己聽音系統的耳機發燒友,實話說我或許極可能勸他們「從良」,直接入手ANANDA-BT就可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燒火星魚 的精彩文章:

人人側目,中國首款柴油國六皮卡風駿7全國首發,猴賽雷
眼界大開的耳機交流會,試聽4萬元的拉赫曼尼21單元耳機奧斯卡

TAG:發燒火星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