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女村醫邊境行醫二十載 笑著講述讓人哭的故事

女村醫邊境行醫二十載 笑著講述讓人哭的故事

【邊疆黨旗紅】女村醫邊境行醫二十載 笑著講述讓人哭的故事

【現場聲】

我們是農家的孩子嘛,一直都在這邊生活,反正這些(苦和累)都沒有。(病情)發生的時候,累呀苦呀,這些都不在意。

【解說】說到行醫中的辛苦之處,鏡頭前的嘎宗卓瑪又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而這樣的笑容貫穿了整個採訪過程。

近日,記者來到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烏江村,見到了在這個村莊里行醫二十年的村醫嘎宗卓瑪。從坐診看病到上門問診,這樣的場景幾乎填滿了嘎宗卓瑪一天的時間。儘管十分忙碌,嘎宗卓瑪卻用「舒服」形容自己的工作。

【同期】(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烏江村村醫 嘎宗卓瑪)

當時我干村醫的時候,工資那方面什麼也沒想,就感覺到當一個村醫是(光榮的)。以前看到醫生的時候有點點(崇拜),當一名醫生的話是舒服的感覺。

【解說】烏江村位於日土縣西北部的班公湖畔,平均海拔4300米。在這個高海拔的山村裡,嘎宗卓瑪作為唯一的村醫,對於村民來說便變得極為重要。而嘎宗卓瑪也用自己的熱心和細心,呵護著村莊里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

病人痊癒後投來的笑臉與發出的讚揚,更是堅定了嘎宗卓瑪做一輩子村醫的決心。

【同期】(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烏江村村醫 嘎宗卓瑪)

她(病人)經常跟我說,「我們母女是你救來的」,那時候她(孩子)已經在那邊上學。然後她媽媽也經常給我發照片,「這是你救過來的那個小生命」,這樣天天跟我講,我也有一點點自豪感嘛。

【解說】在近千人口的村莊里,嘎宗卓瑪每年看病超過600人次。鄉親們遇到病情,無論白天黑夜、路途遠近,她總要盡全力趕到。

與病人相處的時間居多,嘎宗卓瑪照顧家人的時間就變得很少。談到這個話題時,她依然微笑著講述故事,眼睛卻不禁濕潤,眼神不時瞟向遠方。

【同期】(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烏江村村醫 嘎宗卓瑪)

他們放羊,然後田裡工作,這些都是丈夫一個人來管,然後偶爾我有一次去過,幹活的時候又打電話過來,病人要買葯,要看病之類的,反正照顧家裡照顧孩子呀,那些是很少。

【解說】1999年,初中畢業的嘎宗卓瑪在老村支書格桑龍白的鼓勵下,放棄了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和石油公司等多家單位的就業機會,回來當上了一名月薪只有200元的村醫。

到現在,她在這個遠離城市的鄉村裡行醫整二十年。二十年過去,曾經青澀的小姑娘早已與這個山村、與這個山村的每一人融為一體。

【同期】(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烏江村村醫 嘎宗卓瑪)

我是這邊的人嘛,他們一般都不講我醫生,他們有些人叫我奶奶,有些人叫我姨媽,有些人叫我姑姑,都是這樣的。「姑姑你給的葯,反正我胃什麼什麼的治好了」,然後這樣的也是有過。

【解說】從醫二十年,問到有沒有遺憾的事,她回答得異常堅決,脫口而出說了一句「沒有」,她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從這個紮根邊疆的藏族女孩身上,那種天然的親和力和真切的熱心腸直感染著她身邊的每一個人。

記者 徐朋朋 西藏阿里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受非法集會影響香港國際機場暫停辦理13日所有航班登機手續
專家表示中國反制美國升級貿易爭端是合理做法 中國有能力應對經貿摩擦負面影響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