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這個三百年拒絕參觀,現在也只能周末去看的博物館

北京這個三百年拒絕參觀,現在也只能周末去看的博物館

在見多識廣的老北京心中

西黃寺也是很神秘的地方

民間一直流傳有

「東黃寺的殿,西黃寺的塔」的說法

卻很少有人得見其真面目

自打清朝這座寺廟建成以來

這裡就是皇家寺院

此後數百年,一直拒絕參觀

直到去年才開放了一部分

成為西黃寺博物館

僅在周末開放

黃寺位於安定門外黃寺大街。有東黃寺和西黃寺,故稱雙黃寺。東黃寺又名普凈禪林,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是為治佛腦木汗所建,西黃寺建於順治九年(1652),達賴喇嘛五世在當年12月來京時住此。順治十年(1653),達賴刺嘛辭歸。乾隆四十五年(1780),班禪額爾德尼六世來京,清高宗指定把五世達賴曾經住過的西黃寺作為他的安禪之所。

清廷進了京,順治也當上了皇帝,他就想著進一步鞏固政權、平定明臣的不服。為了鞏固後方的蒙古,除了撫慰政策之外,他就還要利用宗教來把蒙古上下人等捋順。他就告訴金巴嘉措去請五世達賴進京坐坐,金巴嘉措便答應從中斡旋。順治果然派人進藏邀請五世達賴,並且在黃寺西邊另建一座藏寺,以便五世達賴在京居留時睡覺,叫做住錫。這個新建的藏寺地基上原來有一座寺廟,叫做匯宗梵宇,新藏寺便以此為基礎擴大成和東面的普靜禪林一樣大。這就是最早的東黃寺普靜禪林和西黃寺匯宗梵宇,兩座寺僅隔著一堵牆,是在一個外圍牆裡面的。五世達賴在順治九年帶領大批人馬進京拜見順治皇帝,順治本想去遠方迎接,朝內百官認為不妥。可是如果坐在城裡等著人家來吧,順治又怕怠慢了客人,這和他利用宗教施行統治的原意不符。折中的結果就是順治出城在南苑接見,然後當然是有賜坐、上好茶、端好菜等一系列優待。南苑當時是皇家打獵的地方,裡面有水有草有野鹿,還有皇家行營。現在的南苑只剩下地名了,什麼大紅門、小紅門和西紅門都是南苑的門。對了,還有一個麋鹿苑算是南苑的遺存吧。五世達賴見完順治皇帝就在西黃寺住了個錫,因此,這個西黃寺也被百姓稱作達賴廟。為了表彰六世巴周活佛色欽曲傑金巴嘉措協助朝廷聯絡西藏宗教高層的功績,順治皇帝便封他為徹辰國師,免頂戴花翎,在朝中上班,於大內行走。最後,這位六世巴周活佛順治十四年在庫倫去世,葬在庫倫的伊很騰格里廟。庫倫的這座廟現在叫做吉祥天女廟,廟裡有一座諾門罕塔,這座塔就是六世巴周活佛的靈塔,諾門罕就是腦木汗。這就是北京東西黃寺的來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六世巴周活佛之後,他的繼任七世巴周活佛繼續在朝廷內擔任國師,他在朝廷平定噶爾丹叛亂期間行為不端,後被朝廷棄用。康熙年間啟用蒙古地區的章嘉活佛做為國師,章嘉活佛住在紫禁城東北角的嵩祝寺,不住普勝寺。

西黃寺博物館在黃寺大街的街面上建了一座門和牆,門不開,牆當然也不能翻越。因此,在大門西邊就開了一間旁門,旁門進去不是左道,而是要往右拐,因為右邊有售票處的小窗口。售票處很正規,周末才賣票,每張20元,要現錢,不僅概不賒帳,而且不收手機里的錢和銀行卡里的錢。一來因為這裡剛剛開張,二來外地人根本就不知道黃寺除了是大街的名字以外還有別的意思,所以現在只有微量的北京人來參觀。進了院門是這樣的。

你別看前面的殿門上有一塊「天王殿」的匾,其實這是原來塔院的山門。過去的山門建築已經破敗不堪,重修後就做成了天王殿。兩邊的鐘鼓樓也是重修的時候新建的,原來沒有。門前的那倆石獅子來路不明,因為按規制在塔院門前是不擺石獅子的,很有可能他倆是西黃寺的遺物。既然是天王殿,裡面當然要有一尊彌勒佛。

彌勒佛的背後不是按制式當有的護法神韋陀像,而是「達摩多羅居士」。不知道把這座山門改建成天王殿的時候有什麼考證,為什麼在這裡不立韋陀立達摩多羅,難道是老西黃寺的布置?

佛教原著中的羅漢是十六位,藏傳佛教增補了兩位,一位就是這個達摩多羅;另一位是布袋和尚。這樣就成了十八羅漢。漢傳佛教的羅漢最早是唐僧取經帶回來的《法住記》里記載的十六羅漢,後來宋代時蘇東坡給補了二位,成了十八位。這裡的達摩多羅塑像和西藏唐卡上經常出現的畫像不太一樣,藏畫里的達摩多羅右手拿著禪杖,左手拿著撣子(佛子),身背書架(經篋),頭頂華蓋,腳下有猛虎。這裡的達摩多羅手裡有撣子和寶瓶,沒有禪杖,身邊也沒有猛虎,沒有了殺氣,平和了不少。

旁邊照例有「風調雨順」四大天王塑像,看看北方多聞天王手裡的尋寶鼠。

西方廣目天王身上的甲胄。

過了天王殿,後面是一座隨牆三開垂花門。隨牆垂花門一般是內院門,三開就屬於比較不常見的了。考慮到這裡是皇家修了祭奠六世班禪的,這座門應該是皇上走的門,旁人應該走兩邊的旁門。垂花門上是黃綠琉璃瓦歇山頂,估計按規格制式應該原來確實就是這樣的。越過頂上的屋脊可以看見後面白塔的塔剎,看上去很不一般。

進了垂花門就是正殿了,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黃綠色琉璃瓦。正殿上沒有扁,這裡是塔院,當然不是大雄寶殿。我覺著原來應該是有一塊匾的,乾隆既然給六世班禪建一座衣冠靈塔,那怎麼著也應該在這裡寫點什麼緬懷六世班禪呀。很有可能原件早就丟失了,而且也沒有記錄,因此不知道原來匾上寫的是什麼,重修的時候又不好杜撰,因此只好空在那裡了。

正殿前面兩邊各有一座碑亭,裡面是當年乾隆建塔時的文字。

碑下沒有贔屓,就是那隻烏龜,只有一塊碑座,上面有枝蔓浮雕。

正殿門前的月台非常寬大,但是周圍沒有欄杆。上下月台的踏跺也沒有扶手欄杆,叫做垂帶式踏跺。令人驚奇的是中路踏跺是帶有丹陛石的,上面有五條龍的浮雕。有丹陛石的踏跺只有皇上能走,再回頭看那座三開垂花門,可以想見當年這裡的建築規格是相當高的,都是給皇上準備的。

北京黃寺構造

西黃寺寺門南向,進門有殿3間,院內有鍾、鼓樓各一座。第二進有正殿5間,殿前有東西碑亭2座。雍正元年(1723),蒙古王公鑄佛像寶塔送寺供奉。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四十七年(1782)在西黃寺殿後中軸線上,建清凈化城,內有白塔一座,塔身刻班禪始末記,西黃寺又稱達賴廟,清凈化城為班禪塔。班禪塔周圍環繞石欄,前、後各有白石牌坊一座。塔制上下八角形,飾以金頂。塔的4角配以小塔4座,每座塔上通刻佛像。

西黃寺坐北朝南,由二進院落組成,佔地近一萬二千平方米。過去是西藏達賴、班禪進京駐錫的場所。現在是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的所在地。

清初,清廷為了融洽與西藏地方勢力之間的關係,順治八年(1651)派恰噶和喜饒喇嘛去西藏邀請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1617-1682)進京與順治皇帝會晤,遂命建造西黃寺供達賴喇嘛駐錫。順治九年(1652)西黃寺建成。是年,五世達賴喇嘛率領西藏僧俗官員侍從三千多人,歷時九個月到達北京,駐錫在西黃寺。因格魯派僧人著黃色僧袍、戴黃帽,所以該派又稱黃教,黃寺因之得名。此寺以東,原有一座建於公元1651年的藏傳佛教寺院,為了便於區分,人們便依兩寺方位稱為東、西黃地。東黃寺早已無存。

乾隆四十四年(1779)六月,六世班禪巴丹益西(1738-1780)率領三大寺堪布及僧職人員百餘人,由駐藏大臣、僧俗官員兩千餘人護送,從後藏扎什倫布寺起程,前來北京覲見乾隆皇帝,並為乾隆七十大壽祝賀。這是清代前期民族關係史中一次重要的歷史事件。次年七月,乾隆帝在避暑山莊舉行了盛大歡迎儀式。

班禪參加了萬壽節的朝賀,親自誦《無量壽經》,施無量壽佛大灌頂儀式,然後在皇太子等人的陪同下於九月到達北京,駐錫在西黃寺。

從五世達賴、六世班禪開始,歷世達賴與班禪,每隔一年都派官員和喇嘛來北京朝貢,他們照例都在西黃寺居住。從蒙古各部來京朝賀的佛教徒也都在西黃寺居住禮佛。

西黃寺始建於1651年(清順治八年)

是清代理藩院直轄的著名皇家寺院

這座在數百年中都顯得十分神秘的地方

記載著西藏地方政府與清中央政府

數百年往來的歷史

同時,這裡也記載了藏傳佛教多位

大活佛和大德高僧愛國愛教、

護國利民、維護祖國統一與

民族團結的不朽功績

博物館內,歷史文物數不勝數

比較著名的有清靜化城塔、

乾隆御筆石刻碑等

館內藏品有塔藏文物、法器法物、

佛像、唐卡、經卷等

常設展覽有六世班禪展、

藏傳佛教三級學銜展、

臨設展覽有唐卡展、佛教陶瓷展等

因為是皇家寺院

這裡的一切規格都是皇家級別

紅牆和琉璃瓦

北京這麼多文物古迹

也不多見特別是這裡的清靜化城塔

這座塔高15米,為藏傳佛教的「白塔」

塔身潔白,端莊宏偉

被稱為「北京白塔之冠」

這裡不但有古色古香的建築

宏偉莊嚴的佛塔

在室內展館,經卷、佛像

還有珍貴的唐卡

讓人大開眼界紅牆碧瓦,蒼松翠柏

這座氣勢非凡的皇家寺院

一直是生人莫近的神秘所在

如今作為一個展示藏傳佛教文化

見證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有時間一定要去看看

地址:朝陽區黃寺大街11號

門票:20元

公交:123路西黃寺站

開放時間:每周六、周日(9:00開館,16:00停止入場,16:30閉館),每周一至周五閉館。如有重大活動可能臨時閉館。參觀時間以西黃寺博物館公告為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鄭成功後代去了哪裡?
漢族是來源於漢朝嗎?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