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家裡賣掉唯一的房後,我終於進了藤校」:上名校能改變命運嗎?

「家裡賣掉唯一的房後,我終於進了藤校」:上名校能改變命運嗎?

改變外界,

首先要從改變自身開始。

From:精英說ID:elitestalk

前不久,小編看到了一篇採訪,一名正在某藤校就讀大二的天之驕子小R同學,卻表示自己無比苦悶,有滿肚子苦水要傾吐。

小R的家境十分普通,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工薪家庭,在拚命努力獲得藤校錄取後,為了支持女兒留學,已經花費頗多的父母不得不賣掉了唯一的住房,這才成功將她送出國。

可到了美國以後,小R卻發現各種「二代」遠比想像中多得多,和他們相比,自己這種出身的孩子才是少數。她吃不起人均100美元的飯,也沒錢和同學們一起去春假旅行。久而久之,周圍同學都覺得她「擺架子」,但沒人知道,她的「高冷」不過是因為囊中羞澀。

「我很難過,因為我覺得我不屬於這裡,和別人格格不入。小R這樣形容自己的求學之旅,儘管在親友眼中她是學霸、是大神,可在藤校里,她只是一個卑微的局外人。

小R的苦惱,恰恰為我們揭開了一個存在已久卻為人所忽視的話題——在名流富豪環繞的藤校做一名窮學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些出身並不好的「窮孩子」,靠著奮發上進,背負著無數期待與希冀走進藤校,卻面臨著自尊與自信被碾壓一地的處境。經濟、社交、認同感……都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他們是藤校版的「寒門貴子」,要走出自我沉淪的怪圈、迎來新生,卻沒那麼容易。

1

藤校學生的「貧富差距」

美國「機會均等計劃」(Th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Project)曾耗時14年,對3000萬美國大學生的個人收入和父母收入做了一項系統調查,揭開了一個驚人事實:

在美國38所知名高校中,來自社會 Top 1% 絕對精英家庭的孩子的數量,比占社會大多數的一般平民還要多。在我們所熟知的常春藤八大盟校,這種現象尤為嚴重。

圖片來源於美國「機會均等計劃」

上面的表格則更細緻地指出,在家庭收入處於前 0.1% 的學生中,10個中有4個就讀於藤校。而這一數據大致等同於低收入家庭中就讀於二年制和四年制大學的學生比例。

換言之,擁有相近智商、努力程度差不多的兩個孩子,富裕家庭出身的只要不過分「作妖」,藤校大門會輕而易舉地敞開;而窮家庭出身的,能上個大專就謝天謝地了。

普利策獎得主、《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Daniel Golden也曾在《大學潛規則:誰能優先進入美國頂尖大學》中,以一本書的篇幅講述了富豪如何通過種種方式,為自己的孩子進入以藤校為代表的精英名校而鋪路。

以哈佛為例,由最大的捐贈者們所組成的大學資源委員會(Harvard』s Committee on University Resources, COUR)會將要給予關照的、來自捐贈者家庭的子女及校友子弟放進一個單獨名單「Z-List」,這份「神秘」的名單,也一直是錄取中一個公開的秘密。

《紐約時報》對「Z-List」名單的報道

而在今年曝光的富豪家庭通過「中介」運作,對可能不符合錄取要求的學生加以包裝,最終使其圓夢名校的醜聞,則更加印證了那份擔憂——當金錢、特權可以與錄取掛鉤,美國精英名校只會日益淪為有錢人的遊樂場。

事實上,在以藤校為代表的精英名校中,「貧富差距」始終存在,縱然有那麼幾個苦出身但幸運得到藤校垂青的逆襲者,畢竟也只是少數。美國「機會均等計劃」的調查結果亦佐證:在底層美國家庭中,每1000人中只有5個人能和富家子弟成為同學。

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為何對於藤校的窮孩子來說,上藤校並不僅僅是一段全新夢想旅程的開始,還是一場「噩夢」的開端。

2

壓垮窮學生的三座大山

在最近的一次社會學課堂上,哈佛女生Ana Barros就遭遇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起因是教授讓同學們挨個站起來發言,說明自己所處的階層並加以論證,在起此彼伏的「上層」、「中產」中,Ana第一次在課堂上呆若木雞,滿腦子只想著找個地洞鑽下去。

這已經不是Ana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不屬於這裡。學校里繁茂的榆樹林、古典的鵝卵石街是那麼美好,這與她生長的「貧民窟」完全是天上地下的兩個世界。

Ana來自一個移民家庭,剛來美國時只會說西班牙語。在慈善組織的幫助下,全家人勉強住進了一所小房子。但如何有足夠的錢購買生活用品和食物,仍是讓人頭痛的難題。

在如此環境中長大的Ana,覺得被哈佛錄取是一個奇蹟。但在奇蹟背後,她依然是那個為溫飽發愁的窮女孩,即便獲得了獎學金資助,但依舊擺脫不了滿身的「窮酸味兒」。

每當同學們討論購買一件幾百乃至幾千美金的衣服,或是去國外度假,Ana只能保持沉默。她想著的,是如何抓緊打工掙錢,攢夠買課本的費用和回家的車票。

財務上的困窘,普遍存在於入讀藤校的窮孩子群體中。即便是拿了獎學金,他們依舊會為十幾美元的支出焦慮到輾轉反側。

Renata Martin是布朗大學學生,爸爸是餐車司機。儘管學校提供了9萬美金助學金,但她在校園裡仍需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有一次生病,雖然保險承擔了大部分費用,但仍有十幾塊需要自費,Renata竟為此哭了一場,「所有人都認為:十幾塊『額外費用』人人都能承擔,但事實是——我不行。

經濟上的難言之隱,必然帶來的是如影隨形的自卑與社交上的難以融入,比如從來不跟同學去吃飯逛街看電影的Ana,慢慢地變得形單影隻;而為了十幾塊而痛哭流涕的Renata,遭遇的是周圍人的詫異與疏離。

在康奈爾讀書的西裔學生Claudio表示,難以融入富裕朋友的社交圈,這其實是顯而易見的事。首先,你要有大把的時間和金錢去參加各種活動,培養和發展友情;其次,還得消化他們無意間給你帶來的「傷害」。

當有錢的朋友們一個個說著自己對暑假的規劃,或是環遊世界,或是靠家人介紹進入某家大公司實習,Claudio只能苦澀地想著,家裡還有多少賬單沒付,自己該怎麼幫忙。

在富孩子已經能夠享受到上一代的資本與人脈積累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之時,窮孩子卻還在為如何反哺窮困的家庭而掙扎不已。

最讓藤校的窮孩子們感到心驚的,則是自己在大學生活的馴化中,似乎丟失了自己的身份認同,成為了一個「四不像」一樣的人。在藤校,他們接受的是最主流的精英教育,接觸到的是最美最純粹的象牙塔,彷彿一切都充滿了可能;而回到家中,破敗的街區、憔悴的父母、長長的賬單……這不免讓人懷疑,到底哪個世界才是真正的現實?

耶魯新生Julia在喬治亞鄉下長大,是家裡11個孩子中的老二,父母是經營食品攤的小販。上大學後,她回家的次數日益減少。

某天回家,父親突然說了一句:「也許教育正把你從我們身邊越拽越遠,但我不希望你因為有我們這樣的爸媽而羞愧。她才在恍惚中察覺到,自己的言行舉止發生了改變。

到藤校念書以後,「食品攤的Julia」和「耶魯的Julia」這兩重身份正不斷撕扯著她,這種矛盾連父母都已經發現。但讓Julia苦惱的是,如今的自己哪一重身份都無法做到徹底。

原生家庭所在的階層讓她無法從根本上融入耶魯的精英圈子,而在耶魯所受的教育,又讓她再也不可能是那個貧瘠的鄉下女孩。

留不下,回不去,正是藤校窮孩子在經濟、社交的窘境之餘面臨的第三重難題。當然除此之外,他們日常遇到的困難還有很多,也並非所有人都能妥善地處理好這種種挑戰。

3

「寒門貴子」如何才能走下去?

一些人總會存在誤解,認為對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的寒門貴子而言,為他們提供經濟資助、保證他們到好大學讀書的機會,就已是社會各界能幫的最大的忙,因此,打著各種名號的獎學金、助學金層出不窮,彷彿窮孩子們拿到支票,就盡到了對他們的義務。

然而,僅僅有經濟資助還遠遠不夠。

一進入校園,這些學生會感到強烈的孤獨感、異化感,甚至自信心直線下降……和物質條件相比,他們在進入藤校後的心理狀態,才是我們應該給予關切的關鍵所在,甚至與真正扭轉寒門貴子們的人生息息相關。

將「精英校園裡的貧困生」作為課題的哈佛大學教授Anthony Jack曾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和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們相比,藤校中的窮學生更集中地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不善於運用身邊的各類資源;

很少向外求助,或據理力爭地表達意見;

對逆境更習慣於負面消化而非積極改變……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當一篇論文被教授打了C,來自中產及以上家庭的孩子往往會刨根問底地與教授爭辯,哪怕自己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因為他們早就習慣了與權威人士互動,並為自己能夠爭取到的一絲權利而努力;可到了窮孩子這裡,唯余沉默。

布朗大學新生學院助理院長Yolanda Rome也發現,貧困生很少主動求助於學校行政人員或教授,連投訴都很少見。在詢問幾位貧困生後,他們給出了這樣的回應:他們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或讓其他人覺得,自己拿著獎學金來上學卻表現得「忘恩負義」。

不幸的是,這種心理上的畏縮感真的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窮孩子的大學畢業率。在美國,作為「家庭第一代大學生」的低收入學生,其本科畢業率只有11%左右。也就是說:100個窮孩子考上大學,只有11個能畢業。

雖然在頂尖學霸聚集的八大藤校,這種畢業率明顯要高了許多,但危機始終存在——當窮孩子們走不出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心理怪圈,不懂得擁抱各類資源,大學畢業之際,他們仍有可能滑落回原來的階層,因為藤校並沒有成為向上攀升的階梯。

改變外界,首先要從改變自身開始。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開頭出現的中國留學生小R,還是那幾個美國本土的藤校學生,雖然大家都遭遇了重重困難,面臨著進退兩難的處境,所有人卻都對藤校心懷感激。

畢竟,和同階層的同齡人相比,他們靠著實力與努力,已經擁有了旁人難以企及的受教育渠道。這四年教會他們從某種生活中跳脫出來,也給了他們機會去幻想全新的人生。

比寒門更可怕的是「寒門心態」。與其焦慮「起跑線」上的輸贏,抱怨藤校「貧富差距」的不公,不如把握當下,奮力一搏。因為努力與信心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會失去價值。

-end-

作者簡介:克里斯,精英說90後小編,香港傳媒小碩,一個脫離高級趣味涉獵廣泛的嗷星人。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藤博士留學 的精彩文章:

雙錄取你必須要知道的那些事!
耶魯校長開學演講:比起正確答案,我更願意聽到學生說「我錯了」

TAG:藤博士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