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廢青」砸智慧燈柱:這場無妄之災後,香港科創該怎辦?

「廢青」砸智慧燈柱:這場無妄之災後,香港科創該怎辦?

在本月24日的一場遊行中,豎在香港街邊的多根智慧燈柱成為部分激進示威者破壞的目標,被鋸斷、被拆解、被踩爛。起因是這些示威者認為智慧燈柱正在悄悄地搜集個人資料,侵犯個人隱私。

我對智慧燈柱並不陌生。去年12月在採訪特區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強博士時,他向我介紹,不同支付方式間的快速支付系統、數碼個人身份以及智慧燈柱是特區政府《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目前力推的三個項目,一旦建成將能潛移默化地改變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當時,鍾博士還很樂觀地說,2019年這些燈柱都能投入使用,用於搜集城市數據,配合5G時代到來,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今年7月,50 支具有藍牙交通探測器、氣象感應器等功能的智慧燈柱投入服務。結果被裹挾進了這場修例風波,一個月後便被殃及池魚,遭此無妄之災。

「是不是有點『反智』的感覺?」一位當地學者苦笑著問我,這讓她想起當年歐洲紡織女工砸機器的故事。高科技、大數據時代的隱私保護,全世界都會遇到,本來就是一個完全可以理性討論、且能不斷有所改進的問題。為了回應民眾憂慮,特區政府也成立了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邀請專業、獨立人士檢視燈柱的隱私保護和信息安全問題。

然而,在這場風波中,港島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謠言,讓所謂的「隱私保護」變形走樣極端化,以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方式展現給世人。以至於特區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痛心疾首,說這一天是「香港創科史上最黑暗的一日」。

倒下的不止是燈柱,還有人心。科技創新的核心資源是人。如果去數碼港或香港科技園實地走上一遭,不僅能看到各色皮膚的老外,還有操著不同方言的內地朋友。比如「獨角獸」企業——位於科技園的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就是一位內地人士,他說很喜歡在香港工作創業的氛圍,他的團隊中有香港同事也有像他一樣的內地人。我想,這就是香港搞科創的最大優勢——更高的開放度,以及背靠內地面向世界,廣納天下人才而用之。

可是,這幾個月激進人士的破壞行為,嚴重衝擊了香港引以自豪的社會秩序,煽動了對內地的對立情緒,讓社會陷入不安情緒之中。上文所說的那位學者就告訴我,之前有同事接到內地家人電話,問他要不要先回內地避避風頭。這位同事最後還是選擇留在這邊,只是出門時會更小心些。我想,人心如果浮動了,那麼隊伍也就容易散。

說實話,通過之前的那次採訪,我愈發感覺到香港搞科創並不容易。它地域狹小寸土寸金,創新氛圍也不算濃厚,四大傳統產業過於強勢,特區政府能拿出的財力支持也有限。一位孵化基地的負責人就坦言,與內地城市比起來,初創企業得到的資助並不多。數據也能為之作證,在全球競爭力排名指標中,香港的「創新能力」項目一直都偏弱。

然而,科創又是一條必須走下去的路。用特區創科局副局長鍾偉強的話說,「特區政府將創科帶來的新技術發展,視作香港經濟轉型、再工業化的重要動力。」這就出現了一個很令人不安的悖論,部分香港青年走上街頭,他們說看不到「未來」,自稱是所謂「廢青」。可問題來了,當特區政府真找了一條通過創新來推動發展改善民生時,他們又對此充滿疑慮,甚至在壞人的挑唆下做出蠢事。但是如果特區政府又重走老路,那麼他們不就更看不到希望了?循環復始,走進死胡同。

我常常在想,在香港搞科創不易,才更應該珍惜那些「小荷才露尖尖角」,各界是不是能以一種更理性、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用內地常說的話是各方「相向而行」。一位香港媒體人就說,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紅利,如今,創科紅利已放在面前,香港是選擇繼續吃老本過著蹉跎歲月,還是緊抓機遇趕上發展的快車,決定了這座城市的命運。而在我看來,決定的更是這座城市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落雨天阻擋不了愛讀書的上海人,讀書會就是城市裡的桃花源
過阮玲玉故居而入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