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工智慧給全球治理帶來怎樣的變革契機?

人工智慧給全球治理帶來怎樣的變革契機?

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正在上海舉行。其中有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人工智慧與治理」。近年來,雖然現有的全球治理機制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取得了諸多成效,但全球有效治理依然任重道遠。逆全球化和全球性的貿易摩擦使得國際社會加強和改進全球治理的訴求更加強烈。但是,由於全球化發展失衡、治理機制合法性缺失等原因,全球治理自主性變革停滯不前。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變革型生產方式不僅正在引發全球格局的深刻調整,而且為全球治理變革提供了歷史性的契機。人工智慧的「弱中心化」區塊鏈技術、深度學習和網路空間共同體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引領治理機制、治理實踐和治理理念的變革,從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區塊鏈技術避免全球治理機制出現霸權

目前的「中心—邊緣」全球治理機制充分體現了傳統大國的多中心博弈,有失國際公平正義,帶有明顯的霸權色彩。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則有可能完善當前全球治理機制中出現的問題。從治理的角度來說,區塊鏈技術是一群認同並遵守這個規則的人共同記錄連續信息的過程,而密碼學、共識演算法則保證了治理的有效運行。區塊鏈技術天生具有協調合作精神,是一門解決人與人之間信任問題的科學。

首先,區塊鏈技術保證了新興群體參與全球治理的權利和平等地位。區塊鏈技術不僅通過將全球國家「上鏈」,保證了新興群體參與全球治理的權利,而且還通過共識演算法保證了各治理主體的平等地位,避免了全球治理中霸權主義的出現。

其次,區塊鏈技術保證了治理機制的合法性。在區塊鏈技術中,POW共識機制就像一個國家的法律,維繫著區塊鏈世界的正常運轉。並且這個共識機制是由各個節點共同認定的,同時該共識機制的運行和執行具有機械性,不可隨意變動。此外,POW共識機制還可以兼顧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全球治理機制依靠POW共識機制能夠在決策權高度分散的去中心化系統中使得各個國家高效地針對全球治理問題快速達成共識。

最後,區塊鏈技術可以緩解全球公共問題治理中的「搭便車」困境。例如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由於「搭便車」行為的存在,全球氣候治理的集體行動每每到了關鍵議題,就會止步不前,很難達成統一協定。區塊鏈技術解決「搭便車」問題的邏輯是,只要某個參與者為氣候治理貢獻了價值,並且這個價值被其餘參與者所認可,那麼這個參與者的貢獻就像是一種被記錄在案的產權,無人可以撼動。以此類推,如果每個參與者的貢獻都能被鏈上記錄,並且被其他人認可,那麼所有人將願意付出努力,使得氣候治理這個區塊鏈共同體與其他共同體交換的價值越來越大。比如,對全球氣候治理有貢獻的國家能夠憑藉這種貢獻價值去國際援助領域進行等價交換。

新一代技術族群有效解決傳統全球性公共問題

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將加快全球減貧步伐。發展中國家可以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下,不斷提高國民的教育水平,逐步提升國內治理能力,最終擺脫貧困狀態。此外,通過在網路設施、設備終端、移動終端、信息內容、電商平台、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系統部署,大數據技術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第一,大數據使扶貧更加精準。通過大數據對扶貧對象進行精準畫像,再結合扶貧對象自身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採取幫扶措施。第二,大數據提高減貧效率。大數據能夠快速計算扶貧對象需要的資源類型以及如何進行規模化資源配置。

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可為全球生態環境改善提供技術支撐。工業革命在給人類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造成了地球生態的破壞。人工智慧技術的落地運用,能夠扭轉全球生態文明惡化的局面。第一,提高資源生產率。比如,通過更準確的土地資源配置,智慧農業正在幫助農民將每公頃產量提高30%。第二,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海量的氣象數據計算與機器學習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應用可以實現公里級、分鐘級的短時預報,從而對自然災害做出更加精準的預測,減低損失。

基於深度學習的機器翻譯能夠減弱文明衝突的可能性。文化間隔閡是全球性問題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文化差異也是人類歷史上衝突和戰爭不斷的重要原因。通過人工智慧機器翻譯技術的進步,將逐步消除不同語言間的差異,使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進行順暢、平等的溝通,進而逐步增強彼此的信任,極大地促進跨文化交流,共建人類發展進程中的「巴別塔」,讓世界變得更加緊密。

全球人工智慧治理認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治理的目標應在於促進互利共贏,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應是所有參與國家的共同繁榮。人工智慧在全球治理中的應用,並不會自然地消解現有的國際秩序霸權邏輯。從某種意義上說,由於技術鴻溝的存在,霸權邏輯有時甚至會得到重塑和加強。因此,各國需要在價值層面努力,在國際社會達成新的共識,以共同消除霸權邏輯。

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應對新的全球性挑戰而產生,為全球治理理念和體系的變革提供了中國智慧。當前,各國越來越意識到人工智慧對傳統倫理、發展要素分配和全球正義等領域所帶來的衝擊。基於互聯網的人工智慧,從治理角度來說,天生就具備發展共享、風險共治、責任共當的特點,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不謀而合。

首先,發展共享破除當前全球治理中的歷史沉痾。共享原則使國際規則制定、文化交流、經濟合作、技術合作等方面透明化,從而尋求各國利益發展的最大公約數,達到合作共贏。與西方國家強調獨佔和霸權不同,中國更強調與其他國家 (特別是發展中國家) 共享。

第二,人工智慧時代使得全球更加緊密聯繫到一起。人工智慧技術族群一方面促使治理的傳統問題得以創新性解決,另外一方面確保治理主體變得多元,全球性風險真正得到共同治理。

第三,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和管控需要全人類的智慧。人工智慧帶來的影響是全球性的,需要不同國家之間協同合作,協商制定跨國界和跨文化的治理規則,以使全球治理規則具有普適性。依託人工智慧,如果全球能在治理上達成更多共識,有助於減少「治理赤字」,從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大的動力。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沒有屋頂、石頭做牆、掘地挖洞……「自由建築」能否代表建築未來?
又有美國參議員聽取了機密簡報,美軍曾遭遇UFO?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