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古代不明飛行物目擊報告

中國古代不明飛行物目擊報告

上古

堯時期

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於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日貫月槎,亦謂掛星槎。

夏代

夏帝八年,「十日並出。」《古今圖書集成卷?十九》。

商代

商湯

上古奇書《山海經?海外西經》載:「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晉代學者郭璞注曰:「其人善為機巧,以取百禽。能作飛車,從風遠行。湯時得之於豫州界中,即壞之,不以示人,後十年,西風(按:當為東風)至,復作遣之。

商帝辛四十八年「二日並出。」《古今圖書集成?卷十九》。

漢代

漢昭帝元平元年,「有流星大如月,眾星皆隨西行。」《漢書?昭帝本紀》。

三國時期

公元234年秋天的事,西北五丈原地區的天空中出現一顆發射紅光,來去自由的「星」,它三來三往,從東北向西南,以後使消失了。如果是星,它不可能「三投再還」,也不可能「往大,還小」。從記載中,它能自由飛行,很像是飛碟。

晉代

晉愍帝建興二年正月辛未,「辰時,日隕於地。又有三日,相承出於西方而東行。」《晉書?愍帝紀》。

《博物志》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

唐代

唐憲宗元和九年正月,「有大星如半席,自下而升,有光燭地,群小星隨之。」《新唐書?天文志》。

宋代

宋太宗端拱元年閏五月辛女,「丑時,有星出奎,如半月,北行而沒。」《宋史?天文十》。

宋代《夢溪筆談》中曾記載:「嘉祜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於天長縣皮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余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燦然不可正視,十餘裡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焰,貽類月光。」

宋朝大詩人蘇軾在鎮江金山也曾見到過不明飛行物。這一天他游 金山,寺僧仰慕他的詩名,留宿寺中。這一夜二更天,東坡尚未入睡,只 見一個光亮的物體在江心降落,並發生光焰,他用詩記錄了這個奇觀:「是時江月初生魄,二重月落光深黑。江心似有炮火明,飛焰照天棲鳥驚。悵然歸卧心莫讓,非鬼非人竟何物?』詩寫完了,作者又加了個註:「是夜所見如此。」說明不是虛構,而是實見。

宋恭宗德佑元年二月丁亥,「有星二,斗於中天,頃之,一星墜。」《宋史?天文十三》。

金代

金哀宗正大三年三月庚午,「有氣微黃,自東北一亘西南,其狀如虹,大有白物十餘,往來飛翔,又有光倏見如二星,移時方滅。」《金史?天文志》。

明代

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十一月,「有星如劍,橫亘西北,赤如血,聲如火,氣如煙。」《清乾隆?廣東潮州府志》。

《潮州府志》記載,明神宗萬曆五年十二月初三夜,尾星旋轉如輪,焰照天,逾時乃滅。此記錄為典型的古代螺旋狀飛行器的記載,

明神宗萬曆三十年秋,「夜有星如卵,光散照地,後隨小星二,復有大小二星飛行梭織。」《清乾隆?安徽銅陵縣誌》。

《明史》中記載發生在萬曆年間的一種罕見現象:三十年九月巳未朔,有大星見東南,赤如血,大如碗,忽化為五,中星更明,久之合為一,大如鹿。

清代

清康熙間陳元龍編《格致鏡原》,其卷二十八引《洞天集》云:「嚴遵仙槎唐置之於麟德殿,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蠢,李德裕戴細枝尺余,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來。廣明已來失之,槎亦飛去。」

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中,「二更,見天南方有物大如牛,漸如山,色紅燭地若晝,逾時滅。」《清朝?貴州遵義府志》。

《竹溪縣誌》中曾記載一次飛行物墜地的事。那是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農曆八月十九日夜,這一夜「東北有星火如月,色似爐鐵,人不能仰視,初出聲則凄凄然,光芒閃爍。頃之,向北一瀉數丈,欲墜復止,讓輒動搖,直至半空忽然銀瓶乍破,頃出萬外明珠,繽紛滿天,五色俱備,離地丈余沒,沒後猶覺餘震散彩,屋瓦皆明。」這個飛行物溫度極高,極為光亮,使人不能仰視,後來「銀瓶乍破,傾出萬覦明珠」,似乎顯爆炸了。

《松滋縣誌》記載了清代光緒六年即公元1880年覃某的奇遇。「西岩嘴覃某,田家子也。光緒六年五月初八日,晨起,信步往屋後山林,見叢林間有一物:光彩異常,五色鮮艷,即往撲之,忽覺身自飄舉,若在雲端,耳邊颯颯有聲,精神倍昧,身體不能自由,忽然由高墜下,乃一峻岭也。覃某如夢方醒,驚駭非常,移時來一樵者,詢之,答曰:『余湖北松滋人也。』樵者吒日:『子胡為乎來哉,此貴州境也,去爾外千餘里矣.』指其途徑下山。覃丐而歸,抵家已逾十八日矣。究不知所為何物吁,異矣。」這個物體有光彩,能使覃某飛入雲端,它的速度極快,使人感到「颯颯有聲」。覃某因撲這個物體,遭到了報復。覃某不識此為何物,從記載看,似乎是有意識的。

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夜,有火星飛行半空,來自北而南,其形如盤,光如電燈,一時先斂而沒。」《民國?河北棗強縣誌》。

1892年前後,南京的市民們蜂擁在朱雀橋邊,萬眾仰頭觀看空中的飛行物。畫家吳友如目睹了這個動人情景,畫了一幅畫,畫上是朱雀橋一角,萬眾擠擠,有的仰望率中,有的互相談論,有的則發著驚嘆。天上一角有一圓球,閃閃發光。畫家在圖上還題記:「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時金陵地南隅忽見火球團,自西向東,形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級。」「約一炊許,漸遠漸滅。」從記載看,這個飛行物速度不快,溫度也不高,因此人們舉頭仰視,看得很清楚,它停留的時間也比較長,約有一頓飯時間。有文有畫,描述生動逼真,當是可信的。

古詩中涉及到不明飛行物的詩句匯總:

王安石《讀眉山集次韻雪詩五首(之二)》:「神女青腰寶髻鴉,獨藏雲氣委飛車。」

蘇軾《金山妙高台》:「我欲乘飛車,東訪赤松子。」

《荔枝嘆》:「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

陸遊《東堂晨起有感》:「不解飛車越九州,青鞋處處為山留。」

辛棄疾《水調歌頭(千里渥窪種)》:「回首日邊去,雲里認飛車。」

秦觀《次韻黃冕仲寄題順興步雲閣》:「仙人乘槎凌鬥牛,迴環十見天星周。」

蘇軾《黃河》:「靈槎果有仙家事,試問青天路短長。」

陸遊《初到荊州》:「萬里泛仙槎,歸來鬢未華。」

楊萬里《醉筆呈尚長道》:「晚風一雨生新漲,只送仙槎到天上。」

黃庭堅《鵲橋仙(朱樓彩舫)》:「鴛鴦機綜,能令儂巧,也待乘槎仙去。若逢海上白頭翁,共一訪、痴牛騃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腦科普 的精彩文章:

智商高的孩子,多半有以下六個「突出」優勢!
「過去」、「現在」、「未來」哪個時間長?「不在宇宙內,不在宇宙外」是哪裡?

TAG:樹腦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