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聚焦文學地理學研究熱點問題

聚焦文學地理學研究熱點問題

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九屆年會暨第四屆碩博論壇近日在宜昌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設、數字文學地圖平台研究、地理空間與文學景觀等前沿及熱點問題展開深入研討。

中國文學地理學學科初步建立

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會長、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大興表示,一門學科的建立取決於三個條件:一是要確定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二是要有學科的基礎理論,三是要有一批從事相關研究的專業人才。按照這三個條件進行衡量,可以說,經過多年的努力,文學地理學學科已經在中國本土初步建立。文學地理學學科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理論架構以實證研究為基礎,二是構建了中國式話語體系,三是專業人才格局以青年學者為骨幹。他表示,文學地理學學科在中國只是初步建立,尚未成熟,今後應進一步豐富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積極開展應用研究,同時加強國際學術交流,推動文學地理學學科逐漸走向成熟。

華中師範大學青年學者、此屆碩博論壇論文一等獎獲得者盧建飛比較了中西文學地理學的差異。他提出,「地理環境決定論」和「後現代空間批評學說」是當代西方文學地理學的思想淵源與學術邏輯基點,而中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歷史傳統與邏輯起點卻是「天地人合一」思想。中國文學的本體、審美、功用以及發生、傳播、接受等活動程序,無不與中國「天地人合一」的根本思維方式密切相關。此外,西方文學地理學者受到空間理論和人本主義地理學、後現代地理學的影響,主要進行文學或文化的空間性研究,而中國文學地理學者以文學為本位,逐漸形成了「個案·整體·理論」多重建構的研究範式,主要包括以作家、文本為中心的個案研究,以宏觀文學活動為視野的整體研究,以及以學科理論建構為核心的理論研究。

繪製數字化文學地圖

近年來,文學地理學研究的興起恰逢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間轉向和數字人文的發展,數字文學地圖成為文學地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劉永志表示,數字文學地圖平台具有跨學科研究特徵,是文學與製圖學、人文地理、計算機科學和歷史學等學科相結合的產物,具有移動性、互動性、空時性、多模態性,有的還具有眾包性和沉浸性特徵。數字文學地圖具有文學與文化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數字文學地圖以地理空間為中心,兼顧時間維度,具有直觀性、可視性和整體性,開創了文學研究新方向,釋放了與文學相關信息的關聯價值,有助於發現新的學術問題和研究視角。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兆鵬認為,重建文學的歷史現場,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學創作、傳播、接受的生態環境。研發文學編年地圖,是為了可視化呈現文學歷史現場。文學地圖平台可以全面了解和呈現每個地方不同時間裡作家的活動狀態。王兆鵬主持製作的《唐宋文學編年地圖》於2017年3月上線,該地圖將作家活動和作品編年資料轉化為結構化數據,融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作品為一體,可視化呈現詩人一生的活動軌跡。

王兆鵬介紹,利用人工標引和信息挖掘技術,能夠將唐宋文學的所有文獻開發成關係型結構化資料庫,既可以主題檢索、時空定位、關聯生成,又可以統計分析、可視化呈現。無論是做數據統計還是文本分析,無論是文獻考據還是理論闡釋,都可以利用這個平台提供的史料和數據。

強調客觀性與實體性

文學空間與文學景觀一直是文學地理學的熱點領域。在韓國慶北大學教授鄭羽洛看來,文學研究可以時間為基礎,也可以空間為基礎,前者可以稱為文學史,後者則是文學地理學。文學地理學是作家所具有的空間感性的產物,這不僅在「韓國」或「韓國嶺南地區」等地域單位上有所體現,而且在「嶺南樓」或「觀水樓」等具體景觀上也有所體現。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高建新以巫峽神女峰為例,探討了自然景觀生成文學景觀的過程。他認為,學科意義上的文學景觀要想與一般的文學意象、文學場景、文學情境等清晰地區別開來,就必須強調其客觀性與實體性,否則就會造成「泛文學景觀」。

會議由中國文學地理學會、三峽大學、湖北大學、廣州大學、江西省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承辦。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百年國際關係研究:學科創新與本土化路徑
從空間視角拓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