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張充和3歲讀唐詩,5歲練書法,擅書畫通音律,卻自稱玩了一輩子

張充和3歲讀唐詩,5歲練書法,擅書畫通音律,卻自稱玩了一輩子

說起民國「最後的閨秀」,也許許多人都不會陌生她們的名字。她們是那個時代十分優秀的女性,活出了女性最美好的樣子,十分令人羨慕。

其中之一的張充和,也是如此。她三歲就開始熟讀唐詩,五歲就已經可以寫出一手好的毛筆字。而在別人眼中多才多藝,精通書畫音律的她,反而稱自己是玩了一輩子。

一、出身名門

張充和出生在安徽張家,那是當地有名的大家族,十分顯赫。她的曾祖是大名臣張樹聲,而父親張冀牖也因教育事業,名揚天下,十分受人尊敬。

張充和是張家四姐妹中最小的那個,被稱為「最後的才女」。和另外三位姐姐一樣,從小在家庭的培養下,她出落地美麗大方,才華橫溢。

只是不同於三位姐姐從下承歡父母膝下,張充和還沒有滿一歲,就被送給了二房的奶奶當孫女。這位養祖母知書達理,十分疼愛張充和。因此她總是親自教導栽培張充和,後來還不惜花費重金,邀請當時的許多大師來培養張充和。

張充和有著比尋常女子,更加突出的才智和悟性。五六歲的年紀,她就已經讀遍了《三字經》《千字文》等這些典籍。一般來說,從小與老人一起生活很容易被「暮氣」沾染,而張充和沒有。養祖母雖年邁卻思想先進,在她的影響下,張充和善良、親和且成熟。

1930年,張充和十六歲時,養祖母逝世,她回到了父母父懷抱,和姐姐們一起生活。雖相離十多年,她們姐妹之間卻沒有生疏,常常結伴玩耍,還成立了文學社團。自此,「合肥四姐妹」的名號正式被打響。

二、精通國學

在張充和的二姐張允和寫的書《最後的閨秀》里,她談到了一件事。一開始,張充和來的時候,幾個姐姐都有些想要笑話她。她們都以為這位小妹,沒有多大的文化功底,直到張充和展現出她的鋒芒。

十九歲的時候,張充和決定去考取北京大學。但是因為她從小沒有學過數學,這門課考了零分。不過,另一門考試——國學,對她而言,滿分不在話下。於是,她被破格錄取了。當時胡適是國文系的主事,為了讓張充和不要有別的心思,他對她說道,「你的算學不大好,要好好補」。

當時的張充和不以為意,悄悄腹議胡適道:都考進來了,還補個啥呀?因當時學文科的進了大學就再不用學數學,胡先生那是在向我打官腔吧!

雖心裡想的是這樣,但張充和進入大學後,學習還是異常認真。只是在大三時,她生了一場大病,沒能繼續讀下去,因此也沒有獲得學位證。即使如此,在名師一大堆、學習氛圍良好的北大,張充和的國學又上升了一個度。

張充和在姐妹中,最有學問,也最好學。熱愛藝術使得她的氣質,常常比別人更勝一籌。她完美地詮釋了,一位女子該有的魅力,給人們放大了女性的美。

三、「愛玩」才女

常常有言,字如其人。這個規律放在張充和身上,也十分正確。她的毛筆字,典雅雄渾,端莊秀麗,一如她的人品一樣。而蕙質蘭心,才藝雙絕的張充和,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卻是「我這輩子就是玩」。

能說出這種話,不是因為張充和謙虛。只是這些在眼中的外人成就,都是她喜愛做的事情。而一輩子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自然就是「玩」了。

抗戰時期,張充和跟隨姐夫沈從文一家南下。在重慶生活時,她結識了許多名人大師。本就擅長書法的她,當時還向沈尹默虛心請教了一番。

於是,後來出現了許多她拜師與沈尹默的傳聞。

只是根據張充和的回憶,「在重慶的時候,飛機常常來轟炸。其實我一年看不到他(沈尹默)幾次,他就告訴我,你應該寫什麼帖。我去沈尹默那兒,一共沒有多少次。他對我的影響,就是讓我把眼界放寬了。

此事是無中生有,只是人們對才女的猜測。

張充和為人熱情隨和,在文化節界的人緣很好,後來嫁給了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也因為心態隨和,她活了一百多歲。

張家四姐妹中,沒有一個嫁的不好。就像葉聖陶感嘆的一樣,誰娶了張家四姐妹,都會幸福一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考場救人她被協和錄取,一生行醫不曾結婚,唯一的伴侶是床頭電話
紅樓夢中的趙姨娘,花半生積蓄給自己找罵,嫉妒使人醜陋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