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一句更精彩,卻少為人知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一句更精彩,卻少為人知

我們都是在不斷的學習當中來豐富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學識和能力,而我們學習的途徑也有很多,主要是通過書本或者老師的傳授,最直接的就是通過讀書,古典文學、歷史名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都在其中,以古鑒今,通過讀這些有意義的書,可以讓我們人心向善,字裡行間里都充滿了人世間的溫暖,古人的智慧我們不能否定,他們的良苦用心我們要深有體會。

和這些高冷風雅的傳統文化相比,我們民間的俗語文化,顯得就有點那麼世俗,有人說難登大雅之堂,但是正是這質樸的語言,更接地氣,更容易讓老百姓接受和理解,她別具一格的風格,更得到了老百姓的喜愛。不過有些俗語,由於他上半句太過於流行,於是就斷章取義,誤解了其真正的含義。今天這句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一句更精彩,卻少為人知!

看到這句俗語,很多人就會想起小時候我們看過的電視劇《濟公》,最經典的當屬游本昌老師表演的,那真不愧是老藝術家,不管是從表情還是性格上面,把濟公演繹的惟妙惟肖。我們都知道,濟公表面上玩世不恭,不遵守清規戒律,經常犯寺規,但是他內心是善良的,經常做一些劫富濟貧,幫助貧苦老百姓的事情,打抱不平,懲罰那些為富不仁的壞人。

而作為和尚,在世人的眼裡,就應該遵守寺規,於是就有人問濟公,你作為和尚,為什麼還喝酒吃肉呢?於是他回答了這句話,成為了千古名句。不過關於這句話,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說的是發生在明朝末年,社會動蕩不安,起義軍到處都是,有一些起義軍佔領了寺廟,還抓了很多百姓。寺廟方丈為了解救這些窮苦百姓,還有寺廟的和尚,於是懇求她們放過這些無辜的人。起義軍頭領於是就戲弄方丈,就拿來酒和肉,讓方丈吃喝,如果做到,就放了她們。方丈迫於無奈,只好照做,起義軍也很守信用,放了他們,在這這其中,方丈便說出了這句千古名言,成為美談!

這句話其實也很好理解,只要我們心中真的有佛,那些清規戒律不算什麼,就算是喝酒吃肉也不要在意。在這裡強調的是你的修為和境界。但是這句話卻被一些不良的和尚拿來當犯清規戒律的借口,殊不知濟公已經修道成仙,達到了最高境界,這哪裡是普通煩人能夠做得到的。這也是在給解我們世人,不要以為的學習別人的一些表面行為,不然的話只會是自欺欺人。

於是這句俗語就被很多人拿來當作笑談,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是什麼。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如果上下句連到一起,這句完整俗語的意思就一目了然。我們都知道,佛門有著嚴格的清規戒律,喝酒吃肉是嚴禁的,這是佛家大忌。而我們大多數都是凡人,要做到這些是不可能的,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學習佛法,修鍊我們自身,鍛煉我們的意志力。

其實人都是有貪慾的,但是我們要做到克制自己,我們要有信心,像佛法說的那樣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酒肉是修鍊佛法的障礙,但是我們一定要克服,生活中我們也一樣,明知困難很多,但是我們要要迎難而上,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有決心和毅力,困難不算什麼,只有翻越過去,我們才能走向成功,大家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重點在下半句,生意人不妨一看!

TAG:老張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