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陳傳席:今天為何培養不出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

陳傳席:今天為何培養不出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有人告訴我:"北京學者總結:這幾年,美術史搞不好,搞理論;理論搞不好,便去畫畫。"其實,不是"這幾年"如此,早已如此。但"搞不好"不好聽,不如改為"搞不下去了。"美術史和美術理論搞不下去了,一搞書畫就出名,出名還大。還是以事實為根據吧。

1、黃賓虹本是研究畫史的

黃賓虹是研究美術史和美術理論的,他已65歲了,請徐悲鴻為他找份工作。徐悲鴻介紹他到暨南大學任美術史教師。黃賓虹68歲時,人尚不知其畫,只是畫史和畫論教師(講師)。

黃賓虹 1928年作 山水

我有一年去魯美,見到當年湖社分社社長宴少翔,他說:"黃賓虹80歲時,我們請他來演講中國美術史,那時我們根本不知道他會畫畫。"黃賓虹75歲前,主要精力用於美術史和美術理論的研究。趙志鈞編《畫家黃賓虹年譜》記黃77歲時"購金石研究資料,專心著述"。77歲時"專心著述,而非專心作畫"。79歲時他自言"賤目發生內障,以近視不甚自知,只覺昏眩不明……尚可握管也"。

眼睛不行,不能著述,也就是美術史搞不下去了,但"尚可握管",於是改去畫畫,他一畫,便成為一代大師,起山水畫數百年之衰,開一代畫風,樹百代楷模,至今無人能過。

2、傅抱石本是研究畫史的

傅抱石去日本學習美術史,回國後在中央大學及南京師大美術系任美術史教師25年,他在南京師範大學(當時叫師院)老是受打擊,據他說寫檢討比寫書多。也是美術史搞不下去了,一畫畫便成為一代大師。

傅抱石 琵琶行詩意

3、潘天壽本是研究畫史的

潘天壽開始也是教繪畫史的,他最早寫出一本《中國繪畫史》,被教育部定為全國美術系教材,後來不搞畫史了,去畫畫,也成為花鳥畫一代大師。

據我研究畫史所知,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都沒有真正意義的指導老師,但他們學文化或學畫史都有老師。而我們現在的美術院系的學生都有實實在在的指導老師,為什麼就培養不出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呢?而且學生的質量越來越差,這就必須檢討我們的美術教育制度問題了。

潘天壽 盆菊

文化素質低的學生是學不好畫的

美術教育問題,我已寫了很多文章,這一次專談中國畫教育問題。首先是招生問題,這決定了學生學習的基礎。考美術系的考生中有一部分確實出於對美術的愛好,但現在大部分考生是因為成績不佳,考文科、理工科都考不上,改而學畫,因為考美術系文化課要求很低,這就確定了美術系學生素質低下的基礎。素質本來就低下,美術系又以學技術為主,素質教育又低,因此,美術系培養出的學生益見低下。素質低下者又怎麼能畫好畫呢?

其次是招生時不論學什麼畫種,一律考素描和色彩,這就決定了學生必須把主要精力用於素描和色彩的學習。當然,考生考進美術系後的教育問題更大,限於篇幅,暫置而不論。先談以上兩個問題。

實踐和理論都證明,文化素質低的學生是學不好畫的,學不好的學生,一是廢品,二會"胡來",成為"害群之馬",同時也擾亂社會。

考美術的學生文化課不能低

我的主張和現行規定相反,現在是考美術系的考生提前兩個月考專業(美術),然後再參加全國統考,考文化課。基於此,考美術的學生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就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畫,即使是應該文化素質好的學生,也必然降低了,何況提前兩月考素描、色彩,考生又要提前五個月集中精力突擊技巧等問題。本來文化素質就低於一般同年級學生,這樣就更低,其中有一部分學生本來還可以考取文科,結果也考不上了。

我的主張,考美術的學生晚於全國統考兩個月或一個月考專業(美術),讓他們集中精力和一般考生一樣學習文化課,其中一部分人有可能考上文科。在全國統考後,學生都輕鬆了,這時候,考美術的學生再去突擊練畫,因為沒有考文化課的負擔,學習效果也會更好,文化、美術兩不誤(兩進步)。

最重要的是:考美術的學生文化課不能低,或者只准許數學一課成績略低於文科,甚至可以低一半。其他課都要達到和文科一樣水準,考油畫的學生可以考素描、色彩。考國畫、設計的學生,只要能勾一些大概形體就行了。當然,考生願意考素描、色彩的也行。

如是,同時考上文科和國畫的,可以自選一科,如果考不上文科,而只數學差一點的,就可以根據其繪畫決定是否能錄取為美術系學生。

其次是中國畫的專業考試問題。考試可靈活,"性尚分流",各人習性、知識結構不同,強求一律是錯的。一種是可以繼續考素描、色彩,但不提倡。一種是加試古典文學、舊詩詞(任選一),同時考臨摹、寫生(任選一)、書法,拿一些線描或傳統繪畫的印刷品,考生只要能臨摹其中之一便可以,有無才氣,老師一看就知道了。但寫生不要畫蘋果、盆罐之類,而是畫一片樹林,或人群、牛、馬等。如是,考美術的學生就不必到處花錢找老師指導素描、色彩,這些東西也非性中所有,小孩子沉耽於此,對以後的發展大為不利,尤其影響其文化的提高。小孩子花一周時間讀完《三國》,一周讀完《水游》,一周讀完《紅樓夢》,他(她)一輩子都能講講《三國》、《水游》、《紅樓夢》。可是這三周時間,他去畫畫,他一輩子不知道《三國》、《水游》、《紅樓夢》。只三周時間,知識的懸殊就有天壤之別,何況是三年、六年,甚至十年呢?

文化(尤其是外語)的學習必須早,老了再學就難。但技巧學習晚一點不要緊,尤其是中國畫,金冬心、吳昌碩等都是50歲才正規畫畫,皆一代大家。前面我舉的黃賓虹、傅抱石等例子,他們皆學美術史,稍一動筆就成為一代大師,而自幼至老苦攻繪畫技術者反而不能及,這還不發人深省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畫雄鷹:一學就會
論中國畫的筆墨實現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