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不正經」汽車圖鑑:你是要上路,還是要上天?

「不正經」汽車圖鑑:你是要上路,還是要上天?

提起「概念車」這個東西,大多數圈外人朋友恐怕都會露出「這到底是搞什麼幺蛾子」的表情。

沒錯,在許多人看來,概念車給人留下的印象確實與不知所謂的現代藝術大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事實上,只要換一下角度和環境,大多數優秀的概念車設計背後的理念,我們都能看得懂。

不相信的話,那就來看咯——

2049年8月29日,芬蘭,赫爾辛基郊外

你在BOT的艙室中醒來。

在芬蘭,有些東西,是無論過去多少年都不會改變的。

例如冰與雪。例如伏特加。例如桑拿。再例如,芬蘭人聞名遐邇的內向性格

正因如此,當大多數國家依舊對無人駕駛巴士舉棋不定的時候,BOT這種完全不需要與人交流就可以實現通勤自動導航公交系統,才會率先在芬蘭落地生根,進而成為業界標杆大受好評。

宛如21世紀初期移動通訊領域的諾基亞,21世紀中葉,BOT成為了無人駕駛領域的頭號玩家。

最近幾年,凡是想在智能汽車行業發展的年輕人,都會去芬蘭本土的BOT朝聖:設計師如此,車評人如此,產品召回事務協調員更是如此。

你搖搖頭,用力驅走最後一點時差調整帶來的疲憊,拿起備忘錄:

和第一印象如出一轍,BOT很巧妙地在「擬人」與「物化」,「親和度」與「距離感」之間達成了微妙的平衡。

簡潔的輪廓與抽象化的前臉勾勒出的無機質形象,被前照燈恰到好處的「眨眼」表情輕盈戳破,這種彷彿在針尖上起舞的搖擺感,正是BOT在視覺印象上的魅力所在。

和這個時代的大多數自助式智能設施一樣,BOT當然支持通過App與電話進行預定。

不過,從下單到上車再到抵達目的地,BOT的整套搭乘流程都在刻意淡化「人為參與」的印象。倘若你習慣於和人對話時凝視腳尖,那麼BOT的體驗勢必能讓你倍感愉悅。

相比於「車輛」,更多人願意把BOT視作桑拿間與起居室的拓展:

儘管沒有酣暢淋漓的汗蒸,但能夠安安穩穩地坐在BOT廂內的摺疊椅上,透過寬大的貼膜邊窗凝望兩邊一閃而過的街景,這種恰到好處的「旁觀」與「疏離」滋味,正是BOT獨一無二的搭乘體驗精髓

顯而易見,BOT的成功,並不僅僅是「技術發展已經到達了水到渠成的階段」那麼簡單。精準地識別用戶的消費心理,懂得為了滿足用戶實際需求而對車型的基本設計做出取捨,這才是BOT一舉成功的訣竅所在。

BOT,為INTJ人群量身打造的完美出行工具。

初次公布:2014年米其林汽車設計挑戰賽冠軍作品

上路時間:2039年

舒適指數:★★★★★

泛用指數:★★★

2049年8月29日,中國,重慶洪崖洞

變成子彈飛一會兒是什麼感覺?

這一天,你終於找到了答案。

猶如羽毛的輕盈轉瞬即逝。9.8N/kg的重力加速度,瞬間將你拖回加速下落的真實險境

耳邊呼嘯的風聲,蓋不住越來越急促的心跳和呼吸。

有生以來頭一次,腎上腺素在你的血管中肆無忌憚地狂奔。

然而,儘管崩潰距離你只有一步之遙,那頭蟄伏在你的胯下引誘你踏入這局鬧市速降體驗的機械野獸,展現出的卻是一派意料之外的優雅從容

誠如其名所示,這台名為「鞍韉(The Saddle)」的全地形電驅動摩托車,搭乘體驗與越野障礙賽馬非常相似:三個相互獨立並且擁有一流自由度的驅動輪,配上最新一代的動力控制與地形感測導航系統,最終,「鞍韉」擁有了難以置信的靈活度機動能力

就在此時此刻,「鞍韉」在洪崖洞高低錯落的吊腳樓斜頂上如履平地,粗大的車輪在流光溢彩的屋脊上無情駛過,卻沒有留下絲毫碾軋破壞的痕迹。

不僅如此,當「鞍韉」載著你按照預定導航路線闖入遍地冒菜與串串攤位的露天大排檔時,雜亂無章的道路布局與密集的人流絲毫沒有遏止這匹電驅烈馬的速度。

然而即便如此,除了圍觀群眾的驚聲尖笑之外,飛馳而過的「鞍韉」和你,並沒有從小道的兩邊掠走任何東西。

和這種時速高達99公里、與觀眾距離無限趨近於零的鬧市狂飆相比,安樂死過山車算個屁啊。

鞍韉(The Saddle),自動駕駛時代的高科技烈馬,不羈靈魂的狂野歸宿。

初次公布:2011年米其林汽車設計挑戰賽入圍作品

上路時間:2037年

舒適指數:★★★★

泛用指數:★★

2049年8月29日,中國,成都保利公園

對於通過《川渝陷阱》結識這座城市的你來說,成都的第一印象,其實讓你挺失望的。

以你此時此刻立足的這片公園為例。三十年之前,這裡曾經屹立著一棟貌不驚人的寫字樓,一群本土嘻哈歌手曾經晝伏夜出,在此掀起過你難以想像的Trap浪潮。

然而,事到如今,這一切都已經是過眼雲煙。

毋庸置疑,時隔三十年之後,成都依舊是中國最巴適的宜居城市之一。

然而,隨著沸騰的資本湧入,「舒適」的定義被徹底改變了。

和依舊泛濫著草莽江湖氣息(如今已經演變成了賽博朋克潮流)的重慶不同,被看不見的手擺弄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個世紀之後,川渝新方言取代了老派吳儂軟語,成為了軟糯婉轉的最佳代名詞。朝九晚六一周六天的通勤節奏,輕軌上整齊劃一的深藍色筆挺套裝,再加上千篇一律的三七分髮型,構成了這座城市的新印象。

於是,誕生於這個時代的新產物,也與過去截然不同:

預定的時間到了,一輛三角形的奇妙載具,無聲無息地停靠在你的身邊。

和這個時代的許多前衛科技項目一樣,SC-B Concept Car誕生於30年之前,也就是俗稱「隱形戰爭」的東西半球科技/經濟全頻道衝突前夜。在那個世界格局形態眼看就要改頭換面的轉折時刻,全球許多大企業紛紛啟動了增援未來的時間膠囊計劃,2019年的「東風夢想車」大賽就是其中之一。

和那些以獎金為賣點的同類比賽不同,東風公司在30年前舉辦的這場競賽,成功地選拔吸納了一群才智雙全青年設計師,並將他們的創意一個不落地納入了公司的核心腦庫。事實證明,這項抉擇在接下來的30年中發揮了遠超預期的功效:

隨著兵不血刃的「隱形戰爭」落幕,曾經的全球第二經濟體成為了環太平洋區域的新主宰,煥然一新的東西方技術交流,為一度陷入停滯的前端科技研發領域重新注入了活力。那些曾幾何時猶如天方夜譚的創想迅速結束了紙面階段,開始在新生巨人的廣袤國土上生根發芽。

和老歐洲的無人駕駛汽車相比,誕生於「東風夢想車」大賽SC-B Concept Car在設計方面明顯天馬行空得多,不僅傳統意義上的「車體」不復存在,基本的車身結構,甚至連「座位」的形態也變得大相徑庭。

顯而易見,這款載具(「汽車」這個定義還適用嗎?)面向的並不是個人用戶,作為公共交通的系統單元同樣也有點偏差,但對於一款面向城市環境的景區觀光車,說實話,我們很難在全球範圍內找到第二個把「愜意」詮釋得如此淋漓盡致的例子。

噢,巴適得板。

儘管已經不是第一次搭乘,但當你在SC-B Concept Car的開放式鋪位上躺平身體的時候,與脊柱自然完全貼合的人體工學設計,察覺不到絲毫震動的平穩滑行,以及在中央三角區域浮現出的超高清AR導航界面,依舊讓你發出了由衷的讚許。

然而即便如此,你依舊認為這輛直接從紙面化作現實的概念車,莫得成都的靈魂

「真是遺憾,為什麼那麼會享受生活的成都人,偏偏會忘本呢?這種片面追求舒適卻又天生三缺一的設計,豈不是捨本逐末?」

SC-B Concept Car,起源於舊世代,誕生於新世代的樂享主義化身。

初次公布:2019年第三屆「東風夢想車」最佳智美設計獎

上路時間:2048年

舒適指數:★★★★★★

泛用指數:★★★

2049年8月29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國際機場

剛剛翻開《機場里的小旅行》,你的注意力就被面前一掠而過的一顆球吸引過去大半。

整整回想了三十秒,你才反應過來這玩意為啥如此眼熟:倘若把這顆球搭載的那位肥佬連同座位一起撤走,換回那個半球形的腦袋,這可不就是BB8嘛。

事實再次證明,哪怕是在石油經濟已經徹底落幕的今天,阿拉伯半島的王爺們依舊是這個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玩主

能夠把30多年前代表美國最後輝煌時代的流行文化遺產從廢土堆里刨出來,打磨上漆再利用現代技術加以重現,光明正大地擺在迪拜的航空樞紐里供人玩樂,說實話,這份玩心對於如今的地球來說,罕見。

其實以當下的標準來看,你可能不會認為這顆單名一個「軟(Supple)」的球兒還有多少技術含量。

無人駕駛技術被芬蘭人吃過螃蟹之後早已變成了全球通吃的車輛設計標配,再考慮到「軟」的活動範圍僅限室內,「毫無門檻」的評價顯然絲毫不為過。至於無污染純電驅動、自動平衡系統以及可串聯的模塊化設計,更是絲毫不足為奇,不是嗎。

不過即便如此,作為一款懷舊風格十足的概念車設計,至少在娛樂性方面,「軟」的表現依舊是可圈可點的:

就在剛剛過去的五分鐘時間裡,你看見一大群白髮蒼蒼裹著棕色袍子的耄耋老者騎在「軟」上,與另一大群彎腰駝背白盔白甲的方陣大軍在航站樓里大呼小叫狼奔豕突,開心得就像一群八十多歲的孩子

哎,誰說人無再少年呢。

軟(Supple),今不如昔的童年舊夢。

初次公布:2011年米其林汽車設計挑戰賽入圍作品

上路時間:2045年

舒適指數:★★★

泛用指數:

2049年8月29日,中國月球第二永久留居地,「瑤池」開發區

你在平行空間的艙室中醒來。

最開始,零重力環境下的懸浮狀態居然讓你一時失神。不過很快,視野正中央的那顆「藍色彈珠」迅速讓你找回了自我:

你是誰?

你把手掌貼在平行空間面前的艙壁上。掌心傳來的微微涼意,讓你意識到這輛奇妙的載具所停留的環形山陰影當中,那片真空的大陸溫度可能不太友好——很快,載具內置的增強現實投影裝置識別出了你的動作,一個清晰的數字浮現在你的眼前:

艙外溫度:-115℃。

即便如此,在你棲身的這個小小莢艙之內,26℃恆溫依舊帶給你無比愜意的體表感受,0G的失重環境更讓你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放鬆感,你重新閉上了雙眼。

放在30年前,誰又能想像,在21世紀的中葉中國率先在月球建立了自己的永久留居地

和大多數人的預想一樣,21世紀30年代,全球格局的重心迎來了一輪前所未見的變動。不過,和大多數人的想像不同,底牌掀開之後,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支付戰爭的代價,未老先衰的巨人選擇了放棄。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這個世界的主導權就在無聲無息中完成了讓渡,一個全新的時代到來了。

隨後發生的一切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太空電梯常溫超導,試驗階段的6G網路將無形的觸手探入了地球同步軌道,隨後進一步躍上了月球的荒蕪大地。終於,經過長達380萬年的進化,人類第一次離開了自己的搖籃在地球以外的天體上宣告了自己的主權

隨著月面永久留居地的建立,氦-3資源的開發,讓人類掌握了核聚變的鑰匙。確認能源已經無法擎制技術的發展之後,真正意義上的新一輪工業革命開始了:成千上萬曾經只能停留在圖紙階段的「敢想」設計,變成了存在於現實的「敢幹」成果——源自2019年第三屆「東風夢想車」大賽平行空間,就是最新一批化作現實的樣本之一。

說實話,身為這款新型態載具的上路體驗調查員,儘管你已經擁有了超過200小時的測試經驗,關於「如何定義這款設備」,你依舊沒有找到答案。

從形態來看,平行空間自然具備出色的機動性,駕駛體驗同樣是無可挑剔,但從外形印象到實際功能,你完全看不出這款載具能夠被任何傳統意義上的概念所定義。事實上,哪怕是對於誕生在21世紀初期、受過良好教育、見多識廣天生不會抗拒新鮮事物的後千禧一代來說,平行空間也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程度,「這種東西怎麼能算是『』呢?」

然而這一切確實已經實現了。無論接受與否,在21世紀的中葉,平行空間已經成為了最具潛力的月面開發探索載具,沒有之一。

作為誕生於月球的第一代地外人,「地球」對你來說僅僅是一個並不遙遠的血脈故土。儘管你從未踏足過那片土地,但對於你來說,地球的形象,並不陌生。

你從哪裡來?

你來自中國月球第一永久留居地,「蟾宮」是你的故鄉。不過,在你長大成人得到第一份工作之後,地球上那些陌生的城市所具備的風土人情,已經在你的記憶中烙下了不可磨滅的映像。

這一切,就發生在剛剛過去的200小時當中。

你是初出茅廬的上路體驗調查員,在赫爾辛基的郊外,你在BOT的溫暖車廂中渡過了一個甜蜜的夜晚。

你是新手上路的城市探險者,從重慶洪崖洞的制高點駕著鞍韉呼嘯落下,經歷了一段心驚肉跳但有驚無險的速降之旅。

你是潛伏在成都外鄉人,用批判的眼光審視著這座高速發展的內陸城市,並在剛剛投放的共享新經濟產物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你是阿聯酋旁觀者,以局外人的身份目睹了一場來自上個世代的懷舊快閃行動,謝天謝地,你認出了這場行為藝術的主題原型。

你是初出茅廬的上路體驗調查員,利用平行空間內置的虛擬現實系統,你成功將自己的意識從月球穿越到了距離38萬公里地球上,渡過了難忘的24小時,成功驗證了平行空間作為探索載具的續航能力。

你到哪裡去?

你睜開雙眼,再次把手掌按在平行空間的艙壁上,注視著眼前那顆並不遙遠的藍色星球。

這一切是多麼不可思議啊。

有那麼一瞬間,你非常想回到30年前,用自己的雙眼去見證這一切: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那場30年前的大賽如此與眾不同,締造出了平行空間這種彷彿是夢想具現化神奇造物

你渴望找到答案。

平行空間,太空時代的夢想載體。

初次公布:2019年第三屆「東風夢想車」《東風夢想車大獎》作品

上路時間:2049年

舒適指數:★★★★★★

泛用指數:★★★★★★

2019年8月29日,沒錯,正是此時此刻

用當下的眼光看當下的汽車,是一種印象。用未來的眼光看未來的汽車,又是另一種印象。

如何用當下的眼光去看待未來,通過合理的思考找到方向,創造出未來可能改變世界的新一代汽車,從而讓現代與未來平滑銜接,這種承上啟下的過渡環節,就是概念車設計的意義所在

當然,最終呈現在未來的實例,很可能與圖紙上的原案大相徑庭,不過只要兩者的核心理念相通,那就足夠了。不僅如此,如今的概念車設計,早已擺脫了「僅限專業人士」的門檻限定,只要創想本身足夠出色,那麼即便是外行人提出的設計有機會入選,甚至更有機會一舉成為行業內人士

起步於2014年的「東風夢想車大賽,就為參賽的優秀選手建立了人才引進綠色通道。隨著賽制的不斷完善,如今的「東風夢想車大賽已經擁有了比較完善的人才引進機制,成功吸引了包括清華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韓國)弘益大學IED歐洲設計學院在內的工業設計相關專業院校持續關注和參與。多位經過大賽歷練脫穎而出的青年學子,目前已經成長為東風等國內主要汽車企業相關研發機構新生力量

歸根結底,汽車工業始終屬於創意驅動的高科技產業創新才是推動中國汽車走向高端市場的真正可取之路,而創新的關鍵無疑就是人才。「東風夢想車」大賽僅僅是第一步,在未來,東風公司將繼續致力於為中國汽車行業注入澎湃動力,引領汽車工業走向新高度——這,才是東風的真正使命,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希望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馬斯克,你的對手來了!是個中國人
假如垃圾食品會說話:人類都是渣男,我太難了

TAG:酷玩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