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個三修遊戲主播提高效率的10項工作利器,軟硬兼施

一個三修遊戲主播提高效率的10項工作利器,軟硬兼施

本文由什麼值得買用戶原創:波導終結者

簡單聊一下我現在的工作內容:遊戲UP主,攝影修圖碼字,視頻後期。

東西逐漸增多,桌面空間卻十分有限,如何提高效率便非常重要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硬體和軟體上的小清單。

HDMI分配器

對很多人來說,組雙屏工作是比較有效率的一件事情,這個就不用再贅述了。

而對我來說,則是組了雙PC主機 雙屏這樣的組合。由於需要做視頻後期,一台電腦在渲染的時候基本上是會卡到爆的,這時候另一台還能上上網,聊聊天什麼的。

這樣的方案,在切換信號的時候是個問題。顯示器按還是挺麻煩的,因為不在手邊,而且按久了也怕出問題。

另外,算上盒子,我有六台遊戲主機(PSTV,NS,X1X,PS4,X360,SHIELD),所以遊戲採集這邊麻煩就更大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關鍵就是HDMI分配器。

市面上的HDIM分配器有不少,我也買過好幾款,如圖,3進1出,4進1出,5進1出的都有。

買的時候有幾點一定要看好:

1.幾進幾齣。進,就是信號輸入;出,就是輸出到顯示設備上。比如你3個設備要在同一個顯示器上用,那至少就要挑3進1出的。反過來,你一個信號想在兩台顯示器上同時顯示相同的內容,那則是1進2出,比如商場里電視展示的地方,都是幾十個屏幕同時顯示一個東西,那就是一台大設備,陣列N出了。一般自己家裡用,4進到5進,1出,就差不多,價格合適。左下角這一款5進1出,支持4K(不過只有30幀,X1X上不了4K,所以4K目前是擺設),還帶遙控器(不過我用不著收起來了),帶電源輸入口(一般用不著),30塊而已。右上角那一款比較簡單,3進1出沒有其他功能,當時15塊還可以,不過最近漲到20多塊了。

2.性能規格。一個是解析度,1080P和4K又有一定的價差,不過4K基本上只支持30幀,要上60幀的話,HDMI規格、線都得再上一層樓。說到底,就是HDMI1.4和2.0的區別,1.4的話就只支持30幀,而2.0才能上60,這其中又有價差。而1.3、1.2只支持1080P,和1.4又有價差。上了高規格,你的線、顯示器一樣要支持該規格,否則木桶效應只能按最低的規格來運行。

3.HDCP。萬惡的HDCP,在有的老設備上還是很煩的,有些時候經過了一層分配器之後,會無法正常顯示(雖然分配器寫著支持HDCP),像PSTV、未破解的PS3、X360,甚至是SHIELD,都很煩。我是特地又買了一個HDCP破解器來,這又是另外一說了。

上了HDMI之後,如果有新的信號源輸出,現在的HDMI分配器都會自動切換到新的信號源,連按都不用按,對於幾台PC或者主機的朋友來說還是很實用的。當然,如果是幾路信號同時有,要切換就得手動按一下,反正我是把線拉出來,手夠得著的地方。你也可以選擇接遙控器。

至於介面問題,因為不一定所有顯卡都有多個HDMI口,但是會有DVI或者DP,其實這三個都是數字信號,買個轉換器或者轉換線十來塊搞定。

這樣一來,就省去了很多切換甚至拔插的時間。顯示器上按,慢,怕壞,拔插更不用說了,太頻繁壞得更快。提高效率的同時還保護了設備。

顯示器支架

現在越來越多顯示器的底座都自帶旋轉升降,但是大部分是中端以上產品,價格也較高。

豎屏有時候還是很好用的,所以單獨上個支架其實挺划算的。

不幸的是,我家的桌子,兩種安裝方式都不支持,只能自己給桌子打孔。

這款F80之前站內一直推,還隨著顯示器送了一個,我正好有倆,把兩台顯示器都掛著。

這款標稱是支持到27寸,不過我的主屏是32寸的,上桌前先試一下,確定可以掛起來,要不然白折騰了。

架子支持兩種方式,一種是夾的,一種是一個小孔用螺絲擰的,我的桌子都不支持……

沒關係,上電鑽……鑽一個小孔,用螺絲擰,對桌子的破壞比較小。

掛上之後就爽了,帶魚屏豎起來可真是壯觀。

對於碼字,做表格,看網頁等用途,豎屏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減少非常多滾動、切換的時間。當然,每個人桌面情況不同,這種支架有非常多種,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挑。比如我看有那種雙臂的,不過我有個帶魚屏,倆不一樣大小,就不太適合。

話筒懸臂

對於做視頻來做,不管是實況解說還是後期配音,有個好一點的話筒都是必需的。

之前,我一直用話筒自帶的底座,但是由於桌面空間非常緊張,擺哪兒都不太合適。

最後只能想辦法上懸臂。

不過坑爹的是,搜到的都是夾的,沒有螺絲擰的。我這桌子要夾,估計得切一大塊下來。後來經過一番折騰,靈光一閃,把桌面重新布局了一下,夾在了顯示器增高架上……這個到時候另開一篇聊。

這樣的話,一方面話筒就幾乎不佔用任何空間了。另一方面看起來也很專業哈哈。

設備太多,然後家裡人又嫌吵,我只能是帶耳機了事。

但是每個設備都配一個耳機的話,不光佔位置,光是那麼多線就夠崩潰的了。

還好現在有不少旗艦級的耳機,都支持多源輸入,多花點錢,省了很多事兒。

我用的是賽睿的寒冰PRO,如果你有其他喜歡的品牌或款式,照喜歡挑就行了。

平時PC用無線,然後主機的話,因為我是接了採集盒,音源一樣輸入到PC上,所以問題不大。真不行,XBOX和PS4的手柄本身都是無線的,耳機接一條3.5mm雙頭線就行。

移動方面,這耳機支持藍牙,而且可以雙通,就是說PC上2.4G的信號,和手機/平板藍牙信號可以共存,獨立音量。

唯一一個坑爹的就是Switch移動的時候了,必須拉線。我正在考慮另外給Switch配個耳機,要不然老是找不到線,煩。老任真TM坑爹,不支持藍牙耳機就算了,USB耳機支持的也很少(我前幾天剛寫過文,可以去翻翻),人家PS4基本什麼USB耳機插上去都能用,管你有線無線,有音效卡沒音效卡,有DAC還是沒DAC,所以雖然不支持藍牙,倒也還好。所以有小夥伴看到NS這麼麻煩就被解毒,我多多少少也是可以理解吧……

剛才有提到過,我的桌面空間非常緊張,擺個檯燈不太現實。

頭頂的吊燈,如果要達到理想的亮度,貌似功率得挺大的,而且燈罩也得換。

其他補光方案我也試過了,光酷斃燈就有N個,真不行。

所以最後我還是入了這款燈,最主要看中的就是不佔空間。

然後,效果方面也很好,不照屏幕不晃眼睛,發熱和頻閃都沒有。

以前開個攝像頭,我得調半天的光,有時候打光不足還得折騰半天,用酷斃燈補光晃眼也只能忍著。現在這些事都沒有了。

對於長期坐在電腦前的朋友,光線真的非常重要,過暗或者過明的光,都會嚴重影響視力。我之前就是某份工作當程序員的時候,右眼給弄散光了。

實話說,用到之前確實覺得貴,而且對那些XX科技XX數碼的過度推廣也有點煩,但是東西確實是好東西。

硬體方面就介紹到這裡,下一個目標是把主屏換掉,目前這個貪便宜入的並不是很滿意,有小夥伴說要調下色,我覺得雜牌就不浪費那個錢了,現在調色用副屏還行。看上一個帶KVM、PIP的,最近一樣推廣很多,惹得很多人噴,我就不說是哪一款了,省得殃及池魚。

接下來進入軟體篇。

OBS

錄遊戲視頻有兩種:剪輯和不剪輯。

不剪輯的就是實況,錄完轉碼一下上傳。

剪輯的就是後期加字幕,加特效,配音等等。

剪輯花的時間先不談,那個因項目而異。實況錄像花的時間,經過不停的改進,現在已經大大縮短。

以前是用Bandicam錄的,是個很不錯的軟體,我還買了正版。錄的碼率較高,要經過二次轉碼,然後上傳,效率其實挺低的。

最近一兩年,顯卡編碼的效率和質量不斷的提升,現在已經非常實用了。

現在我用OBS錄製,格式是H.265(編碼器是hevc或者nvenc,同一樣東西),同質量下,碼率可以縮到H.264的一半。

現在用的3600視頻碼率,以前只是優酷的1080P最低標準,就算是10M二壓到3600,用2pass也有明顯的畫面下降。而H265基本就是原畫質量。

也就是說,現在錄視頻實況,OBS直出,直接上傳,省去了二壓、整理、清理空間的時間,效率提升明顯。

不得不說,開源軟體集思廣益,進化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Q-Dir

對於做視頻來說,有時候各種素材、文件非常多,找起來比較麻煩。

如果都放在同一個文件夾,經常看到眼花繚亂。

而放到不同文件夾,又要來回切換,也是很煩的一件事情。

之前在網遊公司當碼農的時候組裡的小夥伴用這個,我也一直用到現在。

雙屏的習慣也是當時養成的。又要跑遊戲,又要弄伺服器,代碼窗口,工作OA,ERP啥的,真的是雙屏都不一定夠用。

這時候,至少有個軟體能把切換資源管理器的時間省下來。有的人也會用TC的插件啥的,這個看個人喜好了。

一開始可能不習慣,但是習慣養成了之後效率能提高不少,推薦大家試試。不一定是做視頻,修圖碼字也會需要各種素材的。

PasteEx

平時寫稿子,經常會進行一些屏幕截圖。

這時候,如果要把屏幕上的東西存成文件,一般有幾種方式:

一種是打開畫圖或其他圖像軟體,比較慢。

二是剪輯板監視工具,這個之前跟大家推薦過,不過文件比較多,篩選也很麻煩。

三是直接粘貼為文件。目前市面上有幾款,但都不是特別的滿意。

後來搜到這麼一款工具,是國內大佬編寫的,完全免費的工具,搜名字或者GitHub就能找到。避免麻煩,鏈接我就不放了。

軟體支持圖片,也支持文本等文件,不過我基本都是用來粘圖。

只要在文件夾里右擊,粘貼為文件,就能直接生出JPG圖片,非常方便。

程序還支持監聽模式,就是快捷鍵直接粘貼(不過得另起一個鍵,不能用CTRL V)。你也可以綁在滑鼠或者可編程鍵盤上,一鍵粘貼。

真的非常方便,非常切中我痛點的一個小工具,介紹給大家。

Where is it

關於windows底下的搜索工具,我想everything這個應該已經推薦爛了,我就不重複了。

這裡,我們有時候會有其他需求。比如你刻了一些光碟,或者好多東西放到移動硬碟上了,這時候不拿到電腦上,你能找裡面的東西嗎?

Where is it就是干這個的,看名字也知道。

它可以自己建立任意格式的目錄庫,比如刻了幾百張盤,這些盤任意進行組織目錄,篩選起來就非常方便。

也可以直接選定一個盤,進行全盤鏡像,到時候要搜索或者篩選,直接是在軟體的資料庫里,速度奇快。

和everything不一樣,everything是建立硬碟的索引,實時更新。

而Where is it則是建立一個更靈活的本地資料庫,不過並不那麼實時,很適合推了很多東西在移動硬碟里,平時不需要天天用,但是要找的時候找半天的朋友。

MKV工具組

目前,我用OBS錄的視頻,採用的容器是MKV格式。

MKV最大的一個弊病,是大部分非線編軟體都不支持(VEGAS,PR等),但是通過OBS自帶的轉封裝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封裝成MP4文件。

而MKV的優點卻非常多,這個容器其實更像一種壓縮包格式,什麼都能往裡塞。而且,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文件不易損壞。

以前我在直播火焰紋章IF的時候,家裡跳閘,幾個小時的MP4錄像就這麼損壞了,各種工具都救不回來(網上搜到的那些都是很舊的,根本不管用)。FLV或其他流媒體沒有問題,卻又不能封裝H265,到最後只有MKV。

所以這時候,MKV工具組就非常實用。

比如現在有某處音頻需要打碼,直接用工具把音頻拉出來,打碼,然後封裝回MKV里,不需要任何的轉碼步驟,速度非常快。而傳統的方法則是扔到視頻編輯工具里,然後再渲染輸出,時間成本奇高。

重封裝有兩點非常重要:不損失質量,速度奇快。這個屬於另外的範圍,到時候再另外聊吧。

好的,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感謝大家觀看。

喜歡的朋友請點個關注和贊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花 1599 買到 9700的性能?新一代R5 3600評測
沒有非買不可,只有適不適合——小米手環4NFC版解毒記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