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年的韓愈竟然妻妾成群,因力不從心,結果卻被一種秘方活活毒死

晚年的韓愈竟然妻妾成群,因力不從心,結果卻被一種秘方活活毒死

韓愈,雖然離我們有一千多年,但是,我們對他並不陌生。

這位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和「文章巨公」美譽之稱的極為出色的政治家。可能,在很多人的心中,身為政治家的他,是一個鐵面大公的模樣,有種無法靠近的距離感,生來彷彿就是為那些大事業而奮鬥的人,像一部沒有情感的機器。

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真正的韓愈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不如我們一起「穿越」到古代,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偉大的政治家的。

大曆三年,韓愈出生在了一個官宦世家,原本他的人生設定是一帆風順的,只要他好好長大,一生都不用為愁吃愁穿。結果,到了他這一輩,家族像是受了詛咒,很快走向了衰落。

可憐的韓愈才兩個月不到,母親便病故了。到了三歲時,身為秘書郎的父親也病逝了。大哥明白自己有長兄為父的責任,便把小韓愈接了過來,和妻子一起撫養。沒想到,才過了短短六年,大哥就撒手人寰了。剛滿九歲的韓愈只能跟隨著寡嫂顛沛流離,受盡了寄人籬下的苦楚。

可以說,韓愈的童年是孤苦的,正是這份孤苦,讓他早早懂得了人情世故。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改變這糟糕的命運。

不知不覺過了許多年,此時的韓愈已經二十歲了,到了科舉考試的年紀。結果,第一次考試沒有考中。在接下來的五年里,他整整考了三次,一次都沒有考中。韓愈看著其他人考了一次就考中了,不免有些著急,於是,便按照當時的規則,給有名氣的人寫求推薦信,寫了好多封。

其中,有一封名為《應科目時與人書》的信,非常有趣:

月日,愈再拜:

天地之濱,大江之墳,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匹儔也。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

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曠途絕險為之關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為獱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於眾也,且曰:「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實有類於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說焉。閣下其亦憐察之。

用現在的大白話來說,就是:傳說,在天池的那一端,那裡是大江的水邊,有個怪獸存在著。這怪獸不是小魚小蝦能比得了的,只要讓它得到水源,呼風喚雨、上天入地,對他來說根本不是什麼難事兒。只是,這個怪獸和一般的小魚小蝦不同。

它說:「哪怕爛死在泥沙里,我也樂意。但是,如果讓我俯首帖耳,擺出搖尾乞憐的樣子,那這個可不是我的志向。」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有能力的人走到這怪獸面前,它抬頭叫了一聲試試,看看這個人是否會可憐它的困窘處境,在舉手投足之間,說不準,能將它轉移到水裡邊?

韓愈筆下的這怪獸,很顯然是傳說中的「龍」,當然,也是在指他自己。

他就像這條龍一樣,困在爛泥里出不來,發揮不了本來的威力,可是,它卻不願低下頭去求人,只能日日趴在那裡叫喚。

然而,現實卻很殘酷,韓愈寫得再好,還是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到了貞元八年,韓愈第四次考試,終於考中了進士。但是,考上進士只是起點,要從進士到中央部門,就必須通過博學宏詞科的考試。可想而知,接下來,韓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不知道是不是和「三」這個數字杠上了,韓愈考了三次,都沒有考上。而比他年紀小的劉禹錫、柳宗元,一次考試就考中。心情鬱悶的韓愈,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奔三了,連生計都成了問題,所以,得想辦法找一份工作。

於是,他連忙給當時的宰相修書三封,然而,還是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既然無人回應,那麼,就先離開長安,回老家再說。」韓愈心想。在回去的路上,韓愈偶然看到一群人正耀武揚威地從他面前經過,隊伍的前方有個人手提兩隻鳥。韓愈從路人嘴中得知,這是給唐德宗進貢的御鳥。

這也沒什麼,但是,心情鬱悶的韓愈看啥都覺得不對勁,他看著那隻正在梳羽毛的白鸚鵡,臉上似乎寫著大大的「驕傲」二字,至於那隻白八哥,好像是在翻著白眼瞪自己?實際上,這都是韓愈的意淫。然而,回去後的韓愈越想越生氣,就提筆寫了一篇文章《感二鳥賦》,向世人表示:此刻,我的心理陰影面積非常大:

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東歸。癸酉,自潼關出,息於河之陰。時始去京師,有不遇時之嘆。見行有籠白烏、白鸐鵒而西者,號於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進於天子。」東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

... ...

蓋上天之生余,亦有期於下地;盍求配於古人,獨怊悵於無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戲;幸年歲之未暮,庶無羨於斯類。

好在,後來還是有人賞識韓愈,比如,徐州泗濠節度使。他讓韓愈進幕府辦公,並表示:「這份工作比不了中央級別的官員,但是,至少也是地方正式編製。」韓愈連連表示感謝,有個工作干就成,於是,歡天喜地地去上班了。

直到看門老大爺遞給他一張考勤表:「寅而入,盡辰而退,申而入,終酉而退。非有疾病事故,輒不許出。」韓愈一臉不敢置信,揉了好幾遍眼睛,仔細看了看,懷疑自己找了一份假工作。

那麼,為何會這麼說呢?

首先,考勤表上面的意思是說凌晨三點鐘就要簽到,九點下班;中午休息六個小時,然後,下午三點鐘再來簽到,晚上七點下班。除了生病或事故,一律都不得離開崗位。這個考勤表實在變態,誰能一大早三點鐘就去報道呢,這不是違反了正常人的生理鬧鐘規律嗎。

於是,他給領導寫信,信中的內容無非就是「我們需要人性化管理,不然,這樣的話,會導致消耗時間,效率也低。」但是,如果信中的內容只是寫這些,那不就是韓愈了。

韓愈又補充了一些話:「我之所以提建議,並不是只考慮我自己。只因為我是忠臣,心中是有道義的。可是,你要是不聽,那就是你不尊重道義,不尊重道義就是不忠君,所以,我的建議你得聽聽聽我說的話。」

等了許久,韓愈的領導對韓愈所提出的意見,沒有作出任何回應。

這下韓愈的心裡真的受傷了,怎麼我給誰寫信都不回呢?煩悶不已的韓愈,一口氣寫了四篇雜說,以此來發泄心中的鬱悶。《龍說》發布出來後,反響平平,看樣子寫「龍」已經不起作用了,那麼,就換其他動物,寫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

果不其然,韓愈寫出來的這篇《馬說》,很快被傳閱開來,在熱鬧的街頭巷尾,沒有一個人不議論千里馬的伯樂在哪裡。要知道那可是個以「詩」為談資的時代,一篇文章能夠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很是少見。身為千里馬的韓愈,他知道如果默默等著伯樂過來,那就要花上很長時間,甚至,可能一生都等不到伯樂的到來。

所以,他只有發出聲響,引起伯樂的注意力,才能有機會證明自己就是那個「千里馬」。就這樣,在接下來的十年里,他終於從幕府出來了,去做了四門學博士,後來,再做監察御史,然後,做到中書舍人,等到可以為皇帝草擬詔書的時候,他已經四十九歲了。

韓愈的人生似乎慢慢順利了起來,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他會四處結交朋友,順便吃吃美食。

後來,有一位叫劉師服的朋友請韓愈吃飯,劉師服這名字起得真有個性,弄不好別人都是喊他劉師傅。不過韓愈為他寫詩不是因為這個,而是羨慕他牙口好,吃肉和硬東西都不在話下,這樣怎能不讓四十五歲就掉了好幾顆牙的韓愈羨慕呢?

羨君牙齒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戳。

我今牙豁落齒多,所存十餘皆兀臲。

——《贈劉師服》

從這詩中,我們看出了這位劉師服是真的是牙好,吃什麼都不費勁。而韓愈呢?嘴裡就剩下不到十幾顆牙齒了,怕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脫落。

歷史上,大唐發生「安史之亂」後,原本一片盛世的唐朝很快走向了衰敗,之後,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官吏貪婪漸漸成了唐中期除不去的三大頑疾。新一任皇帝——唐憲宗,在接手這爛攤子後,決心要重新整頓這個國家。

沒成想,上天卻給他出了一道難題: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了,而他的兒子吳元濟,居然不等皇帝任命的詔書,直接就走馬上任了。更過分的是,吳元濟切斷了江南向朝廷的進貢之路,坐收稅賦,這種行為和強盜沒有什麼區別。

唐憲宗立刻讓宰相武元衡主調九州兵馬,集中兵力把吳元濟殲滅,沒成想,被吳元濟派來的人一早就給暗殺了。這還怎麼得了,按這種程度下去,這個國家就要完犢子了。韓愈聽說這件事,立刻熱血噴張,想要為皇帝上戰場,除去這個禍害。

但是,他只是個文官,要做武官做的的事情根本沒有可能。不過,他很清楚自己有兩樣非常厲害的武器,那就是:嘴和筆。韓愈心裡明白,不能直接對皇帝說皇帝錯了,不然,則會惹來殺身之禍。他思考了許久,寫了一篇很長的《論淮西事宜狀》,呈給了皇帝:

右,臣伏以淮西三州之地,自少陽疾病,去年春夏以來,圖為今日之事。有職位者,勞於計慮撫循;奉所役者,修其器械防守。金帛糧畜,耗於賞給。執兵之卒,四向侵掠,農夫織婦,攜持幼弱,餉於其後。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 ...

此時的唐憲宗為這件事正煩得不行,見到了韓愈寫的這篇文章,發現韓愈寫的非常好,擺事實、講道理,而且,有可實行的方案,又有策略。唐憲宗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當即,就作了一個決定:打,把姓吳的小子打得落花水流!

在元和十二年的七月下旬,唐憲宗指定裴度為總指揮,韓愈也參與了這次戰爭,擔任參謀長。戰爭已進入白熱化的階段,一向很小心的韓愈經過多方勘察巡視,了解到吳元濟通常會把精兵投入到郾城方向,而老巢蔡州的兵力非常弱。因此他向總指揮建議:派發精兵三千奇襲蔡州。

總指揮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於是,就按照韓愈提出的策略奇襲了蔡州,就這樣,淮西四年征伐,以活捉吳元濟畫上了句號。對此,韓愈不免有些得意洋洋,在唐憲宗面前吟了一首詩:

龍疲虎困割川原,億萬蒼生性命存。

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過鴻溝》

此刻,唐憲宗正喝著韓愈自創的胡辣湯,喝得滿頭大汗。

於是,他問韓愈:這胡辣湯怎麼製作的?原來是吳元濟家裡私藏了不少從西域帶來的胡椒,而韓愈是個吃貨,也喜歡搞一些美食創作,對於這些胡椒,他的想法就是拿這些胡椒和牛肉、豆腐絲一起煮,是用來給將士禦寒的,沒想到效果這麼顯著。

唐憲宗對韓愈更加佩服了起來,不愧是千里馬呀!沒錯,韓愈是唐憲宗的千里馬,唐憲宗就是韓愈的伯樂。但是,如果千里馬踢了伯樂一腳呢?抱歉,伯樂也是會生氣的。

那麼,韓愈怎麼會惹皇帝生氣了呢?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在元和十四年的春天,唐憲宗先前就迷上了佛法,這次要去法門寺看看佛骨舍利子,順便和佛祖做個心靈交流。韓愈身為儒家學說的推行者,對所謂的佛法是不相信的,為了阻止唐憲宗沉迷下去,於是,他就寫了一封《論佛骨表》,呈交給皇帝: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

... ...

文章里的大致意思就是說:凡是不信佛的,國君的壽命高,國運又長。但是,信佛以後,皇帝很快就啥都沒有,直接嗝屁了。

由於,這篇文章的內容實在措辭激烈,唐憲宗還沒看完所有內容,一氣之下就把韓愈給貶到潮州了。雖然,韓愈尊崇儒學,但還是沒有悟出儒家的中庸之道:以退為進,進退有據,互為表裡,穩中求勝。這不,被唐憲宗給貶到八千里之外的潮州,能不能重回長安都不好講。

其實,歷史上的唐憲宗是個好皇帝,在「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書寫了唐朝的最後一次輝煌——「元和中興」。不過,他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誤。等到韓愈被貶到潮州後,唐憲宗就後悔了,但是,也只能隨他而去了。

另一邊的韓愈,心情也好不到哪裡去,知道自己這輩子就這麼個破脾氣,不平則鳴就算了,結果一鳴,把自己貶官到這個鬼地方了。潮州可以說是蠻荒之地,光是潮濕燥熱就夠讓人煩了,結果,還有那麼多瘴氣。

已經五十多歲的韓愈覺得自己這次肯定是必死無疑,於是,在過秦嶺的時候,給送別他的侄孫韓湘寫了一首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囑咐侄孫「好收吾骨瘴江邊」: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其實,沒有必要想得那麼可怕。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只要本領還在,就不需要擔心無用武之地。後來,韓愈能夠想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在潮州一個高僧的點化下悟出來的。高僧告訴他:有益即是佛,無益即是魔。

韓愈此刻忽然明白了一個事情,儒家講究「獨善其身」,而佛家提倡「與人為善」,其實,兩點是相通的,因為,都在於一個「善」字。就在韓愈琢磨如何與人為善的時候,遇到了一群來者不善的鱷魚。這群鱷魚十分張狂,總是禍害附近百姓,不但吃了不少牲口,還威脅到了群主的生命安全。韓愈心想,必須得為民除害,於是,寫了一封《祭鱷魚文》:

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使軍事衙推秦濟,以羊一、豬一,投惡溪之潭水,以與鱷魚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後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漢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況潮嶺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鱷魚之涵淹卵育於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聖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內,皆撫而有之;況禹跡所揜,揚州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

... ...

在傳說中,韓愈是站在一個高台上對那些鱷魚宣讀了這封祭文,他先送了鱷魚一隻羊和一頭豬,然後,給它們指明一條出路——去南海。並告訴它們,如果再不趕緊離開,那麼,就格殺勿論!這就是所謂的先禮後兵策略,在場的老百姓們都有目共睹。

神奇的是,就在讀完《祭鱷魚文》的當晚,果然下了一場大暴雨,第二天就雨過天晴了,而且,那些鱷魚都不見了,是真的離開了。

韓愈命大,最終沒有死在潮州,只是在那裡待了八個月而已,然而,另一邊的唐憲宗誤食金丹,駕崩了。

到了長慶元年,新一任皇帝唐穆宗即位了,上天又給他拋了個難題:幽州、鎮州那邊發生了兵亂。於是,唐穆宗就安排韓愈擔任兵部侍郎,去前線解決問題。不過,唐穆宗還是擔心韓愈會死在戰場上,在韓愈還沒來得及上戰場時,就喊他回去。

畢竟,韓愈在文壇中可算是領袖,而且,有勇有謀,是一匹無比珍貴的千里馬,失去不得啊。但是,韓愈並沒有回去,而是讓使者轉達了一句話:「止,君之仁;死,臣之義。」唐穆宗聽後,十分感動。

好友裴度在戰場的不遠處等來了韓愈,見到他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唯有勇哉韓夫子,敢向刀叢覓詩還。」

隨後,使勁拍了拍韓愈的肩膀,表示很敬佩他的勇氣。

此時的韓愈已經五十三歲了,聽完這句詩後,立刻來了精神,覺得自己還能再戰八百回,隨後,回了裴度一首七絕:

竄逐三年海上歸,逢公復此著征衣。

旋吟佳句還鞭馬,恨不身先去鳥飛。

——《奉使鎮州,行次承天行營,奉酬裴司空》

沒錯,韓愈從一匹千里馬化身為一隻鳥,飛到了叛軍隊伍里,不費一兵一卒,只靠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輕鬆瓦解了叛軍,解除了危機,勝利而歸。

對於韓愈的戰略,裴度是十分認可的,不過,他們僅僅只是政治上的朋友,裴度對韓愈寫的那些詩文無法理解,都是文縐縐的東西,看也看不懂。

而同時代的柳宗元,懂韓愈寫的那些文字,雖然政見不同,但是,也沒有影響他們做朋友。裴度無法理解韓愈為什麼這麼喜歡寫家禽猛獸,甚至,連妖魔鬼怪都能加到詩文里去,比如:這篇《毛穎傳》,韓愈在文中把自己寫成了一支毛筆;還有這篇《送窮文》,文中韓愈與五個窮鬼對話。

柳宗元卻很理解韓愈寫的文字,雖然,這些文字看似荒誕無比,實際上,韓愈是在為推行他的「古文運動」而嘗試各種寫作方式,就連寫情詩都在模仿詩經、古詩十九首的風格,創新能力著實讓人佩服。

就拿潮州鱷魚一事來說,裴度知道鱷魚之所以遷移走了,不是因為他的那篇裝神弄鬼的文章,而是他帶領當地的老百姓疏通了水道。只有把沼澤變成良田,鱷魚也就沒有了合適的生存環境,自然就會離開了。

其實,柳宗元也明白韓愈為何要寫這篇《祭鱷魚文》,他是用來痛斥當時的貪官污吏的。

並且,韓愈行文之超越前輩者,除了上述文體的獨創之外,還有吐辭造語之精工,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關於這一方面,前人和今人已經多所稱道。

例如:《進學解》一篇之中就有「業精於勤」、「刮垢磨光」、「貪多務得」、「含英咀華」、「佶屈聱牙」、「同工異曲」、「動輒得咎」、「俱收並蓄」、「投閑置散」等等,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還有一些成語如「提要鉤玄」、「焚膏繼晷」、「閎中肆外」、「啼飢號寒」等等,也是從這一篇的語句中凝縮而來的。

自古以來,一篇文章之中能夠選出如此大量的歷代流傳的成語,此文之外,恐不多見。

所以,政治家看到的是韓愈傑出的政治才能,文學家看到的是韓愈高超的文學能力。所以,韓愈不但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名文學家。

但是,韓愈也有被世人詬病之處。

據記載,韓愈縱慾且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為衰退。於是,他經常服用壯陽葯,古代的壯陽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所以,韓愈聽他人建議,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雞,等公雞長大後再食雞肉,使公雞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從而,間接獲得硫磺的壯陽功效。

可是,這樣吃多了還是會中毒的。宋·陶谷的《清異錄》中就記載:「昌黎公逾晚年頗親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一隻焉」,但是,「始亦見功,終致絕命」。

最終,到長慶四年十二月初二的凌晨,韓愈病故了,享年五十七歲。

縱觀韓愈的的一生,我們會發現,他是不怕失敗的。他明明經歷了那麼多失敗,但是,依然還是堅持著做。並且,他也是特立獨行的,從不去看認同自己的人多不多,而是靠著自己的獨立思考,之後再做出合理的選擇,哪怕和眾人、權威背道而馳。

所以,韓愈用他的一生告訴了我們:面對失敗的時候,不要去在意。同樣的,做一件事之前要多思考,不要去想著別人是否認同,只有這樣,就不會活成一個平庸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此男子雖奇醜無比,但身上有一特長無人能及,女子竟為她自甘墮落
偽滿洲國建立後,有哪些國家曾與它建交?其中有一個國家耐人尋味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