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宮中女子穿的鞋,是什麼樣的?網友喊道:導演騙了我們

清朝宮中女子穿的鞋,是什麼樣的?網友喊道:導演騙了我們

清朝宮中女子穿的鞋,是什麼樣的?網友喊道:導演騙了我們

宮劇看多了,我們會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宮中女子,上至後宮嬪妃、下至伺候人的僕人,她們無一例外穿的都是「花盆底」鞋子,久而久之我們就認為,清代宮中女子鞋子都一樣,隨便穿、沒差別,事實會是這樣嗎?下圖就是劇中常見的「花盆底」,他們的名字叫「旗鞋」,「旗鞋」最大的特點就是「高」。

大清入主中原後,儘管滿族的女性從不裹腳,但根據普遍的審美標準,大腳絕對不是漂亮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滿族女性便發明了一種高底鞋(也叫花盆底),高底鞋跟一般高5到10厘米左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通常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位置。

滿族女性穿的高底鞋的起源還有另外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作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

對,這是他們身份的象徵,而且穿這種花盆底可以讓他們看起來更好看,這樣是為了襯託身材的比例,還有一點就是用花盆底的鞋子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遮蓋著大腳,只顯示下面比較高的底部,這樣看起來也比較的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興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對張無忌來說,影響最大的不是趙敏也不是謝遜,是膿包至極的他

TAG:高興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