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WAIC∣附圖人工智慧助力醫療怎樣從「半程走向全程」?最新《白皮書》指明方向

WAIC∣附圖人工智慧助力醫療怎樣從「半程走向全程」?最新《白皮書》指明方向

人工智慧助力醫療,怎樣從「半程」走到「全程」?今天召開的「2019全球人工智慧健康峰會」傳出消息:作為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電信聯盟(WHO/ITU)醫療健康人工智慧焦點組國內對口組重要工作成果,信通院、百度AI產業研究中心、羅蘭貝格在峰會上聯合發布《以人為本,人工智慧助力醫療體系科學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為這一問題帶來答案。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白皮書》對醫療體系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判斷。《白皮書》指出,為滿足醫院服務提供方、醫療支付和監管方、藥品及醫療器械提供方的不同需求,AI將演化出豐富多彩的頂層應用場景,促進實現「以人為本的整合型服務」。

醫療AI痛點:供給與需求不匹配

《白皮書》指出,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核心痛點在於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不匹配。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醫療需求持續攀升、醫保支付壓力增大、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愈發突出。當前,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手段的融入,為醫療體系的改革以及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醫療行業將逐漸從政策驅動的數字化建設向體制改革驅動的數字化建設演進,呈現出智慧化、線上化、數據驅動的特徵。

《白皮書》明確,醫療AI的發展依賴智能晶元、感測器、網路通信、雲計算等基礎設施,以及醫療健康行業理解能力、數字化運營能力等關鍵能力。縱觀AI技術對各主體參與方的賦能應用,其核心能力分為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三層。

在認知智能層面,需要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以及知識圖譜做技術支撐,而這兩種技術也恰恰是醫療AI領域的核心技術。其中,自然語言處理對於病歷結構化、實現虛擬助理和輔助診斷、挖掘文獻和臨床等證據的關係等應用至關重要;知識圖譜是臨床輔助支持系統的底層核心,是實現智能化語義檢索的基礎和橋樑,在疾病風險評估、智能輔助診療、醫療質量控制、醫學科研輔助、院管決策支持等智慧醫療領域都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AI賦能醫療,更要「以人為本」

大健康的範疇已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全方位、全要素和全周期。《白皮書》指出,在這樣的基礎上,AI技術有著多維度、多模式的賦能方案。圍繞核心醫療生態體系,AI將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提質增效、降本增益、模式創新,推動醫療體系各方的變革和提升。

首先,AI將賦能醫療服務提供方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AI與醫療服務的結合,具有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患者體驗、節約醫療成本、強化醫院運營管理等多方面價值,其在診前、診中、診後各個環節產生豐富的應用場景。而提供涵蓋醫療產品、服務、運營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亦將成為各AI供給方的發展方向。

其次,AI將覆蓋藥品及醫療器械服務方的全價值鏈。AI技術不但能夠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降低研發失敗率,而且有利於加速臨床進程、輔助臨床策略制定、幫助產品生產提質增效,以及在產品應用環節促進精準醫學和個性化診療。

最後,AI將成為醫療支付方撬動整個醫療生態圈的重要助力。AI技術助力醫療支付方的最終目標是以醫療價值為導向,提升醫療服務、藥品以及器械的質量水平並節約支出。其將幫助實現醫保控費、智能風控、減少欺詐等行為,促進支付方與醫療服務提供方及藥品、器械提供方形成新的協同關係。

AI賦能醫療,上述醫療體系的所有參與方作為一個整體,跨領域合作,優化醫療價值,形成一致的利益訴求,為患者提供整合式服務,即提供「以人為本」的健康醫療全生態服務。

《白皮書》最後建議:現階段,我國的醫療AI產品審批流程趨嚴,較多醫療AI項目仍處於科研階段,其到實現商業化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可預見的是,未來AI將實現醫療服務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將治療拓展到主動式健康管理,助推各級醫院實現一致性的、精準的、體驗良好的健康管理服務,讓人們真正享受無處不在、全生命周期的醫療健康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6月26日,19年前,人類基因組「草圖」向全世界公布,生命密碼基本破譯
首屆青舞節落幕,在孩子心中埋下舞蹈的種子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