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費禕被刺殺,姜維是幕後主使?大多數證據都不成立,姜維很冤枉!

費禕被刺殺,姜維是幕後主使?大多數證據都不成立,姜維很冤枉!

費禕是蜀漢四相之一,其主政時期,沿用了蔣琬時期的閉關息民政策,在諸葛亮北伐後,蜀漢開始恢復國力,也未後來姜維北伐打下了基礎,不過關於費禕最被後世談到的就是,他有些離奇的死因,他是郭修被刺殺的,一直有3種陰謀論的說法,也就是曹魏謀劃說,劉禪謀劃說,以及最可疑的姜維謀劃說,都有相應的論據,不過個人認為,3種陰謀論都是站不住腳的,郭修更多的只是單純的個人行為而已。

首先曹魏說法本來就有問題,《魏氏春秋》記載,修字孝先,素有業行,著名西州。姜維劫之,脩不為屈。劉禪以為左將軍。脩欲刺禪而不得親近,每因慶賀,且拜且前,為禪左右所遏,事輒不克,故殺禕焉。脩是修的異體字,曹魏方面記載的是郭修,而蜀漢記錄的是郭循,這個就不考究了,可能就是記載出錯,暫且以曹魏記載為準。

郭修是被姜維劫回蜀漢的,當然這只是曹魏方對郭修的美化記載了,真實情況到底是被俘獲的還是直接投降了,現在是不得而知了,但是曹魏方把郭修刻畫成一位忠於曹魏,為國捐軀的義士義士太假了,如果郭修果真是對曹魏忠貞不渝的話,怎麼可能被姜維擄到蜀漢去,應該寧死不屈才對,畢竟郭修總不知道自己去了蜀漢就會被重用,有接觸劉禪費禕的機會。如果說曹魏可以用一個小人物就刺殺掉蜀漢一位重臣,那蜀漢是不是太弱了。

而且費禕是蜀漢延熙十六年正月被刺殺的,《三國志·魏書·少帝紀》記載,八月,詔曰:「故中郎西平郭修,砥節厲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將姜維寇鈔修郡,為所執略。往歲偽大將軍費禕驅率群眾,陰圖窺窬,道經漢壽,請會眾賓,修於廣坐之中手刃擊禕,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夫追加褒寵,所以表揚忠義;祚及後胤,所以獎勸將來。」

也就是在費禕被殺了半年多後,曹芳才下詔嘉獎,顯然一開始曹魏對郭修刺殺費禕事件也沒什麼感覺,而曹芳下詔的時間是在吳蜀兩國的一次大規模東西夾擊曹魏軍事行動後發出的,其實這份詔書不是給郭修的,而是司馬昭給投奔吳蜀兩國的曹魏降將的,也是給吳蜀兩國君主看的,司馬昭是在告訴那些降將,你們在異國也可以有為國效力的機會,你們的子嗣可以收到褒獎,同時告訴吳蜀兩國,這些降將,你們敢放心重用嗎?

曹魏把郭修高抬到國家義士的高度明顯是和真實郭修不符的,把他和聶政,傅介子相提並論更是太過誇讚,聶政是因為嚴仲子給予恩義刺殺韓相俠累,如果郭修能夠堪比聶政,那他怎麼會委身於蜀漢呢?他更比不上傅介子,傅介子出使西域,宴會上斬殺和匈奴聯合的樓蘭王,他可是實打實的準備為國捐軀的,可是郭修在曹魏本來就是一介平民,曹魏在當時的百姓心中還遠遠沒有形成足夠強勢的國家認同感,郭修自然沒有傅介子斬殺樓蘭王的高度。說實話,如果不是郭修刺殺了費禕這個大人物,曹魏連他是誰都不知道,更不在乎他的死活。

同時曹魏沒有刺殺蜀漢重臣的動機,曹魏在關中有足夠的軍力壓制蜀漢西進,蜀漢在三國後期頂多算是地方割據政權了,曹魏最大的敵人是孫吳,而費禕主政時期,是不主動招惹曹魏的,最大的一次軍事衝突還是曹爽主動發動的,曹魏沒事閑的非要做掉費禕,是感覺西線太安靜了,沒人給撓痒痒?而且蜀漢已經不具備威脅曹魏的實力了,即便是被刺殺的是劉禪,對曹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價值。

劉禪指使郭修刺殺費禕也是不太可能,先主立太子,禕與允俱為舍人,遷庶子。後主踐位,為黃門侍郎。費禕是早期跟隨劉禪的一批人,也是劉備給劉禪留下的執政班底,就蜀漢的情況來說,對劉禪皇位最具威脅的是諸葛亮,不過人家是很忠心的,不管怎麼說,費禕休養生息的國策,也是和劉禪關起門來過小日子的想法是一樣的。

而且劉禪也是沒有讓費禕一家獨大的,十年,(姜維)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費禕也是多次在軍事上壓制姜維北伐的策略,可以說在軍方,費禕難以做到一言堂,劉禪做掉費禕沒有必要,而且還是通過一個投降的魏人,劉禪如果真的要做這事,是不是要找心腹啊,劉禪找郭修,不怕郭修直接把消息透露給費禕嗎?

相對來說,姜維謀刺費禕的可疑性最大,因為費禕一直壓在著姜維北伐,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費禕死後,姜維很快就開啟北伐模式了,這麼看姜維的可疑度的確很大,不過細細考究的話,大多數證據都不成立。

首先是大家一直討論的姜維喜好養死士,《傅子》記載,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傅子》是晉人傅玄所撰,陳壽在寫《三國志》沒有此記載,這個似乎是在印證這郭修刺殺費禕之事,而陳壽因為在姜維手下混過,所以刻意沒有這麼記載?個人覺得,即便真的是姜維指使的郭修,這麼機密的事件,也就是姜維和郭修兩人知道,陳壽哪裡知道?所以他只是按照事實去記載。

而郭修從降將一下子成為左將軍,升的的確是太快了,這裡面是不是姜維的扶植呢?這個沒有足夠的證據,郭修最多是被姜維俘獲的,就一定是姜維扶植的嗎?費禕領漢節,誘納降附,這麼看費禕也有可能是郭修火箭躥升的推手啊,而且他國降將投降後被重用,又不是郭修這獨一份、

魏嘉平元年也,魏誅大將軍曹爽,右將軍夏侯霸來降,淵子也,拜車騎將軍。

王沖者,廣漢人也。為牙門將,統屬江州督李嚴。為嚴所疾,懼罪降魏。魏以沖為樂陵太守。

茂本淮南鍾離長,而為王凌所失,叛歸吳,吳以為征西將軍、九江太守、外部督,封侯,領千兵。

文欽亡入吳,吳以欽為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幽州牧、譙侯。

給予高官是當時各國流行的對降將的態度,誰說郭修就一定是姜維扶持起來的,而且如果郭修是姜維養的死士,那姜維是不是有些沒長腦子,把死士養成了左將軍,已經當了將軍的郭修還會那麼聽姜維的調遣,而且還是賣命的買賣?再者如果是姜維一手扶植起來的,郭修刺殺費禕,那麼姜維一下子就成眾矢之的了,姜維不是好養死士嗎?非要用這麼招搖的郭修?

還有一點讓姜維成為最可疑的幕後主使證據是,十六年春正月,大將軍費禕為魏降人郭循所殺於漢壽。夏四月,衛將軍姜維復率眾圍南安,不克而還。費禕死後3個多月,姜維就沒有緊箍咒,率軍北伐了,這麼看姜維的確猴急啊,不過有一個人比姜維還猴急,也就是諸葛恪。

諸葛恪在同年的三月就開始北上了,三月,恪率軍伐魏。夏四月,圍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軍還。明顯的可以看出姜維這次是配合諸葛恪的東線進攻,而且吳國當時對諸葛恪的軍事行動,大多人是反對的,不過諸葛恪獨斷專權,於是違眾出軍,大發州郡二十萬眾,這是傾盡吳國軍力的一次北伐,姜維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不趁著魏軍被牽制在東線,在西線攻城略地,才不是姜維的作風吧。

《漢晉春秋》也是記載了,恪使司馬李衡往蜀說姜維,令同舉,曰:「古人有言,聖人不能為時,時至亦不可失也。今敵政在私門,外內猜隔,兵挫於外,而民怨於內,自曹操以來,彼之亡形未有如今者也。若大舉伐之,使吳攻其東,漢入其西,彼救西則東虛,重東則西輕,以練實之軍,乘虛輕之敵,破之必矣。」維從之。

也就說,姜維的這次北伐不是自己的獨斷行為,而是在吳國發動大規模針對曹魏的軍事行動後,配合性質的軍事行為,不然吳國國力也不是能夠時不時就來一次10萬規模部隊出征的軍事行動的,所以姜維這次北伐和費禕之死沒有直接關係。

再者姜維在蜀漢滅亡後,一直想著復國,及姜維既降之後密與劉禪表疏,說欲偽服事鍾會,因殺之以復蜀土,如果姜維以一己之私就刺殺費禕,是不是就是叛國了,這和他後來密謀復國的行為動機也是不相符的,就因為是姜維俘獲的郭修刺殺了費禕,就被扣上幕後主使的帽子,姜維很冤啊!

正所謂排除所有不可能後,剩下的原因就可能是真相,郭修刺殺費禕可能就是個人行為,可能是因為費禕和郭修有什麼個人恩怨,又或者是郭修看穿了曹魏一統天下的大勢,所以為了給自己的後人博得一個好的前程,便行刺費禕,也沒準是什麼偶然原因,導致郭修有了刺殺的心思,總之,真相只能是永遠被掩埋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主傳》《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禕姜維傳》《三國志.吳書.嗣主傳》《三國志·魏書·少帝紀》《三國志.諸葛恪傳》《魏氏春秋》《漢晉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曹操為何沒能像劉邦李淵那樣統一天下?挾天子是他的優勢也是劣勢
他率12人下一城,但其投敵扭轉了南宋國運?請不要誇大他的作用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