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米黃釉色藝術品鑒賞

米黃釉色藝術品鑒賞

米黃釉作品

葉克偉

中華藝術之瑰寶,人類智慧之結晶

傳世哥窯,如霧似謎,神秘莫測

經匠人之手,得以復興,重現輝煌

古樸雅緻,韻味十足

酥光木音,紫口鐵足,金絲銀線

千年文化,時代再現

膽式瓶

膽式瓶(上) 78353

直口,長頸,削肩,腹下部豐滿,器形似膽,故名膽式瓶。具備宋代審美的典型特性,簡約而富有豐富的內涵。

此款膽式瓶器身手拉胚成型。通身施炒米黃釉,古樸淡雅,面如酥油,溫和而不刺眼,雖為亞光卻油滑而無生澀感。瓶口滿釉,口沿處微鼓環形帶。瓶身自然開片隨意分布,金絲鐵線疏密有秩,呈現自右上向左的斜紋。紋片別具一格,韻味十足。圈足,足底呈醬黑色鐵足。

穿帶弦紋 瓶

弦紋瓶(妙) 78359

此穿帶弦紋瓶(妙),瓶口扁平外伸,長頸,高圈足,圈足兩側各有一長方形扁孔可穿帶。

頸至腹部有凸起弦紋5條,2條平均分布於頸上,3條較為密集位於腹部。簡潔雅緻,凸起的弦紋改變了造型的單調感,增強了器物的裝飾性。

蓮花洗

蓮花洗(精) 78363

此款蓮花洗(精),如一朵盛放的蓮花,高腰坦底,內壁向里捲曲,形成八片蓮花花瓣。圈足內斂,美觀大氣,韻味十足。

紫口鐵足特徵明顯。採用支釘燒工藝,盤底支釘痕形如一個個黑灰色凸起的小火山,這也是宋代官窯型瓷器具有時代特徵的裝燒方式。

和月

和月(妙) 78372

和月(妙),此杯器型簡單大方,雖無繁雜裝飾,卻獨顯氣質。口沿下微壓,整體上斂下闊,高圈足增添古樸韻味。足底呈醬黑色鐵足,難得可貴。

杯身通體施米黃釉,釉層肥厚,面如酥油。杯身紋片自然分布,深色如鐵,黝黑靜謐,淺色如金,絲絲溫柔,「金絲鐵線」疏密有秩,自然美觀,別具一格。倒入茶湯,給人以別樣的品茗之感。

投壺閆式

投壺閆式(妙) 78360

投壺是從先秦延續至清末的中國傳統禮儀和宴飲遊戲,投壺禮來源於射禮。宋代司馬光曾說:「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後這項活動在魏晉南北朝開始向記憶多樣化發展,增強了娛樂性。

此款投壺閆式(妙),以古代投壺為形,與壺口平行兩側各有一筒狀圓形直耳,中空,俗稱「貫耳」。壺體下部豐滿圓潤,圈足微內斂,足底呈醬黑色鐵足。

葉克偉

葉克偉,又名古兒,傳世哥窯復興者,葉氏哥窯繼承人。1975年出生於浙江省雲和縣,系葉德奎先生長子,從事古陶瓷工藝美術工作。(其父葉德奎1934年生人,為老一輩傳統制瓷工匠,在原料配方、燒造技藝上自成體系。)

古兒與其弟葉克明(又名十兄)自小隨父親接觸傳統瓷器文化。兄弟倆繼承父輩的瓷器的製作技藝,堅持以雲和當地原礦制瓷,作品以米黃釉金絲鐵線和墨紋梅花片為特色,自成一脈,被譽為「葉氏哥窯」。

古兒先生致力於將傳世哥窯藝術與當代高品位生活相結合,將傳世哥窯與香道、書法、茶道等中華元素深度融合,開創傳統文化運用當代生活的新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范澤鋒 《羽冠》
別抱怨蓋碗不好用,掌握這些小技巧再試試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