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可持續發展」,修行上也可以用!

「可持續發展」,修行上也可以用!

「可持續發展」,修行上也可以用。不要認為這只是政府的一種說法,其實修行要不要可持續發展?更需要。

好多大學生一直說「我以後要幫助眾生,我要發心」。但這只是一個開端,如果沒有長期的修行,可能過兩天就沒有後續了,不能「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修行上也可以用。不要認為這只是政府的一種說法,其實修行要不要可持續發展?更需要。

藏地有句俗話:「說話開頭難,做事中間難,修行結尾難。」說話時,很多人不知道從何說起。做事時,中間會遇到很多麻煩和問題,比如有人辦公司做項目,中間遇到很多問題,這時如果沒有思想準備,就會缺少挑戰的勇氣和能力,事情就會夭折。但修行呢?結尾難。很多人剛開始發菩提心時,「我要努力地利益眾生」,好像很勇悍,但是到了中間就開始削弱,最後變成虎頭蛇尾。

有些修行人也是,剛開始特別精進,信心似乎很大,流淚哭喊著「我一定要成佛,我要度眾生,我不想睡覺、不想吃飯,從今天開始一定要度眾生,乃至生生世世一定要跟隨我的根本上師」,就開始跟著上師跑。結果沒兩天,就累了,跑不動了。有的最後還對佛法生起厭煩心,甚至產生邪見。

因此,「可持續修行」很重要。一兩次的利他心是不行的,要把利他貫穿在生活中,這叫串習力。

很多人特別希望做一個善良的人,做善良的人不是口頭上說的,不是廣告上寫的,而是要在實際生活中踐行的。

其實這方面,藏傳佛教確實很殊勝。這不是因為我是藏族人而這樣說,而是很公平、公正地說的。在藏地,一千多年以來佛法已經融入到生活中,人們不是遇到困難才開始祈禱,不是生病了才開始念咒,也不是死的時候才念幾句「阿彌陀佛」,而是行住坐卧中都在熏習大乘佛法。

因此,所謂的利他心不要當作偶爾的、演節目一樣的一兩次行為,這不是真正的修行利他,長期串習很重要。

/索達吉堪布

摘自/《第三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演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耍小聰明的人,實際是沒有智慧的
衡量自己有否證悟的標準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