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怎樣的?是和珅的死敵嗎?不,他最後救了和珅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怎樣的?是和珅的死敵嗎?不,他最後救了和珅

作為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末期發展得實在是不盡如人意,並不是說統治者無能,而是西方列強對封建文明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傳承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無法一時改變,於是清朝留給了後人一段屈辱黑暗的歷史。

但清朝也曾有過盛世,康乾盛世,這三位皇帝確實是活在盛世中,而乾隆皇帝的在位經歷更是被多次搬上熒屏,比如《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其中講述了劉墉、和珅、紀曉嵐和乾隆皇帝之間的故事,這四人可都是清朝史上的大人物,雖然故事不能全然信服,是影視杜撰的,但也有的是真實發生過的。

那麼從歷史上來看的話,他們幾人的關係是怎樣的?首先說這劉墉是何人,他在乾隆十六年考取進士,而後又在殿試中名列前茅,本是第一的他卻錯過了狀元,因為皇帝想要提拔一位平民才俊,那麼出生相門的劉墉就被降格了,不過這段故事並沒有被確切證實。他又為何被叫做劉羅鍋呢?據傳是因為他的個子太高了,常年弓著背讀書寫字,所以就駝背了。

劉墉是位重臣,一心為國,可這和珅卻與他「道不同」,看過影視劇中的大家也都知道和珅是負面形象,所以他們兩人的關係並不是很好,劉墉不會和他同流合污,只管好自己的分內之事。據朝鮮官員的記載,當時和珅受寵十多年,手握大權,許多官員都選擇依附於他,但劉墉在內的七名官員卻不屑與他為伍。

劉墉雖是獨善其身,但在有能力的時候還是會儘力的,比如當初他進京任職,知道不能招惹朝中的和珅,所以他盡量低調行事,免得被和珅挑了刺。但等到和珅失勢後,朝廷在處理他的貪污案件之時,他立馬出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僅僅是在乾隆死後的幾天,和珅的大權被嘉慶全部收回,官職被罷黜,而劉墉也被封為上書房總師傅,被皇帝非常看重。

和珅失勢後,從前看不慣他的官員從全國各地上奏彈劾他,還一致要求斬殺和珅,不過劉墉的頭腦很清醒,和珅從前被先皇賞識多年,也是朝中重臣,怎麼能讓他落得這樣的下場呢?所以便建議讓嘉慶皇帝賜他自盡,留下一個全屍,這樣看來劉墉本人還是很公正嚴明的,不會落井下石,另外還建議皇帝要妥善處理後善後工作,免得被人不滿結果。如此和珅死了,第二天被皇帝昭告天下,百姓對此大快人心。

紀曉嵐在影視劇中是正面人物,歷史中也是如此,他能夠和劉墉相處得很好,或許是因為他曾經是劉墉父親的學生,兩人一同學習知識,交流談論,根據記載,兩人都是大才子,才華橫溢,還喜愛收藏硯台,互相贈送,劉墉擅長書法,所以紀曉嵐經常會讓他寫對聯,這樣看來,兩個人的感情是非常深厚了,關於互贈硯台這方面,在歷史上有過頗多記載,根據對方喜好題字,再討論硯台本身的歷史。

當時民間相傳,劉墉被太后認做了乾兒子,如此他便和乾隆皇帝有了名義上的親屬關係,還有「劉墉參萬歲」的傳說,這看來是非常的荒誕可笑,根據影視形象來看,劉墉是一個膽大妄為的人,有時還會作弄皇帝。但真的是這樣的嗎?還有大臣敢挑釁皇帝的威嚴嗎,這君臣二人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

劉墉的父親劉統勛也是做官的,還是一位大學士,父子兩人一同做官,而父親也被皇帝信任,所以劉墉一開始的官途還是很順利的,後來也沾了父親的光,劉墉在知縣虧空案子上出了失誤,本來是要被處死的,可因為父親的緣故,他只是被發落,保全了性命,後來也被重新任用了,所以皇帝一人還是能夠自主決定臣子的命運。

劉墉的做官之道有些中庸的意思,不出挑不犯錯,即便有時這樣的行為讓乾隆看不過去,但也只是受責幾句,官途也算是一帆風順了。乾隆四十二年,他作為江蘇學政,毛遂自薦要自行刊刻乾隆的詩作,他這一舉動,讓皇帝的作品在江蘇地區流傳開來,成功讓皇帝龍顏大悅。

相傳在乾隆六十年的時候,乾隆退位於嘉慶,可在交接大典上,乾隆卻不願意交出龍印,當時可是群臣看著,劉墉立馬讓群臣停止對新皇道賀,又親自問太上皇要來了龍印,如此這皇位交接儀式才順利舉辦。

但這件事是被一個經歷禪位大典的外國使臣說的,史料中並未有明確記載,不過這件事若是真的話,那麼就可以說明劉墉在大事上還是毫不含糊的,知道這是國家大事,所以不惜得罪太上皇,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他和嘉慶帝的關係還是很好的。

這樣一位推崇中庸之道的大臣,活到八十五歲高齡去世,也算是安享晚年,壽終正寢了。去世的前兩天,他還去了南書房值班,自己設席款待賓客。

參考資料:

【《清史稿·劉墉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皇太極是喜歡大玉兒還是海蘭珠呢?姐妹共侍一夫,待遇卻天差地別
滿清入關最大的功臣,僅次於皇帝,沒有他就沒有大清,卻慘死了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