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今天,林則徐誕辰

歷史上的今天,林則徐誕辰

歷史上的今天,1785年8月30日清朝後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林則徐誕辰。

現在應該說給林則徐很高的政治評價,但如果我們客觀地回頭看歷史,林則徐是否做的很完美,有沒有失誤的地方?

我們說過,中原歷史上有一個傳統,就是只要主戰派就一定是愛國的,主和派就是投降派,是賣國賊,沒有人去考察敵我對比,沒有人考慮自己是否有打贏戰爭需要的一切條件。要的只是熱情。如果一般民眾是這樣想,說明這國家人的民族主義比較盛行,這還有情可原。但如果是上層政治家都這樣考慮問題,害怕因說真話被罵賣國賊,那麼國家命運還真是堪憂的。

說起林則徐,在準備跟英國較量之前,應該考慮到戰爭選項。自古說的要知己知彼,那麼林則徐是否了解英國的情況呢?

現在我們稱頌林則徐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並提出林則徐早就準備,他找了懂外語的人,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和世界各國的情況,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把中國歷代史志等關於對西方記載等進行增補為《海國圖志》。

現在經過分析,林則徐所了解的西方情況是非常膚淺的,首先林則徐找的翻譯人才,就缺乏世界史知識,對西方也是一知半解,翻譯的資料的準確度也是存在問題。

如果從敵我雙方互相了解來看,西方自明末就派來很多傳教士,他們寫了很多書籍介紹中國。而且西方商人有很多來中國,甚至英國派專使都來過中國,對中國有充分了解。而中國無論是商人、旅遊家或是政治家,幾乎都沒有去過西方,根本不知道西方是什麼樣子,他們或許以為西方跟匈奴等歷史上北方民族一樣,只是武器先進一些,但文化上卻是落後的,不值得中國去學習。

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和英國已經有了多次小規模軍事衝突。當時的衝突,中方的炮有固定架子,向上高射,沒有準確度,根本打不中英國船隻,而英國船隻上的大炮打擊準確率非常高,每次衝突,中國方面都會有十多人傷亡,而英國方面則無傷亡。林則徐也看到雙方軍事差距,但他向道光皇帝的彙報,卻完全隱瞞真實情況,只是報告每次衝突都是中國旗開得勝,打擊了英國人的氣焰,這也就給遠在北京,對外更不了解的道光做出錯誤判斷,支持林則徐的強硬政策,準備和英國開戰。

在和英國進行開戰的時候,中國人看到英軍都打綁腿,於是流傳英國軍隊士兵打了綁腿,腿就不會彎曲,所以只要拿竹竿打英軍腿,就可以把他們打倒,而且英軍就站不起來。中國有此荒誕認識,怎麼可能勝利?

中原傳統的封閉和自大的風氣一直流傳,3月26日我們發文章《新儒家大師最新發現,英國人英語來自中華》,現在大陸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杜鋼建提出英國人和英語都來源於中國的湘西。

近日,這些新儒家大師們又有大動作,他們召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成立大會,由「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發表一些列的驚天宏論。稱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西方文化都是虛構的,全部是來源於中國古代文化。

短史記的文章稱這類人是「學術戰狼」,他們當中,何新可能是最早出道、最有影響的一個,何新至晚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的類似觀點。

吳彬華、聶鶴松2011年出版的《英漢同源對比同解學習法——英漢同源說文解詞》一書認為,「英國人的先祖與中國人的先祖有密切的親緣關係」,比如「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李,其姓氏為中國唐朝國姓,追溯其先祖,大致跟李陵、李廣利及隴西李氏堂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英語中含有大量的漢語辭彙」,英語的本源是「燕語」,是「中華同宗語言」。2015年,吳彬華又出版了《夏商周史事考證與斷代》一書,認定「整個人類現代文明起源於兩河流域的上古夏人與華人」,他們的論證就是世界上所有文化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

新近,網路爆出,清華大學開學典禮上,打的條幅把「熱烈歡迎」寫成」熱列歡迎」。大家認為,如果是山溝里的鄉村小學或是希望小學,寫錯字,大家都能理解。而清華大學,是中國數一數二的頂級大學,出這樣錯字真的不應該。

上邊說的那些關於世界文化都來源於中國文化論調,如果是義和團說的,大家能理解,而現在,一些有著教授、研究員等高級研究人士光環的人提出這類可笑觀點,真的讓人們感覺悲哀。

所以,現在對歷史問題,還是就史論史,不要上綱上線,林則徐,我們要稱讚,但也不必過分拔高。這也說明當時中國最前沿的人士,也存在很多局限線,缺乏對西方文化了解。如果真的了解西方當時真實狀況,就不會去開戰,而是進行改革和追趕對方。輕易地開戰,並非好的選擇。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咱和皇漢們的思想不是一個層次,壓根沒法聊
住在西四的北京人,這些您應該門兒清吧!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