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逼宮要皇帝退位,隆裕太后點頭同意,但此事卻死活不答應

袁世凱逼宮要皇帝退位,隆裕太后點頭同意,但此事卻死活不答應

公元1911年,在慈禧太后逝世後的第三年間,大清王朝已經衰敗了極點,外有列強窺視,內有革命黨起義,此時的清廷已經是搖搖欲墜大廈將傾。可就是在王朝危機時刻,攝政王載灃卻在中央積極推行由皇族獨攬國家大權政策,地方上正式發布「鐵路國有」上諭,種種舉措終引得民眾失望透頂,同年辛亥革命爆發。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辛亥革命爆發後,載灃被迫辭去攝政王的職位,隆裕太后獨掌國政。雖然她有慈禧的野心,也學慈禧垂簾聽政,但是隆裕皇后卻沒有慈禧太后的才能,只能任由袁世凱的擺布。梟雄袁世凱以利害遊說和買通慶親王奕劻,並以金錢賄賂隆裕太后身邊受寵的太監,威嚇隆裕太后稱大勢已去。如若革命軍殺到北京,則皇室性命難保,而若同意皇帝退位,則可有優待條件。最終在袁世凱的逼宮下,隆裕太后點頭同意以退位換取優待,隨後經過雙方談判什麼事都依了袁世凱,但唯獨一件事卻死活不答應!

作為晚清最後的權後,隆裕太后出身於葉赫那拉氏,是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光緒皇帝的表姐。在慈禧的授意下,葉赫那拉·靜芬成為光緒皇帝的妻子,是為隆裕皇后。隆裕被慈禧太后選進宮中,次年即冊立為皇后,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或許是自己這一輩子最高的榮耀了,但是住進紫禁城的隆裕皇后卻非常不幸。原來光緒帝婚後只寵幸珍妃,和隆裕之間感情很不好。在光緒帝看來,隆裕只不過是慈禧派來監視自己的一個棋子,光緒厭惡慈禧,也不喜歡隆裕,因此隆裕皇后整天生活在鬱悶的情緒之中。

隆裕性情溫柔嫻靜,但她的相貌氣質欠佳,據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一書中寫道:「隆裕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由此可見,隆裕太后的姿色並不出眾,單從外表上瞧,她是很難與五官清秀俊美珍妃爭寵的。隆裕身為皇后既不得寵 ,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歡心,後宮中的大小事務,都由慈禧太后拍板決定,所以隆裕皇后這個中宮之主的位置形同虛設。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依慈禧太后遺命由載灃之子溥儀來繼承皇統,即為宣統皇帝。按照慣例,宣統帝登基後便尊其為隆裕皇太后,成為溥儀名譽上的母親。由於當時末代皇帝溥儀年僅三歲,隆裕太后也像自己的姑母那樣垂簾聽政,她與醇親王載灃一起,成為帝國真正的主宰。不過,無論是隆裕太后,還是載灃,兩人在治國理政上的才能都非常有限,原本就已經風雨飄搖的清朝在他們的治理下更進一步衰落。

最終在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革命很快蔓延至全國,短短兩個月內南方十五省紛紛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就在大清危難之際,歷史再一次將隆裕太后推向了風口浪尖,面對南方革命黨的叛亂她罷免了載灃監國攝政王的職位,下詔起複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據時任總理公署秘書的許寶蘅在日記中記錄,隆裕太后與梟雄袁世凱在養心殿內進行長達一個小時的對談。隆裕太后表示:「餘一切不能深知,以後專任於爾。」隨後便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負責與南方各省進行和平談判。

此時可以說隆裕太后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袁世凱身上,希望袁世凱能夠力挽狂瀾,再造玄黃。然而,扮演著末世英雄的袁世凱,卻一邊命北洋軍攻打革命軍,一邊又暗中與革命軍眉來眼去,贊同共和,並與之談條件。由於袁世凱的北洋軍力強勢,又有國外列強支持,革命軍接連吃了幾場敗仗後,認識到想要覆滅清王朝也非易事。於是在幾番談判後,革命黨人同意只要袁世凱能勸清帝退位,就讓他來做大總統。

隨後手握北洋軍政大權的袁世凱急於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立刻將矛頭指向了上下矛盾重重的滿清皇族,迫使無依無靠的隆裕皇太后母子宣布清帝退位,讓位共和。 對外袁世凱利用與外國列強的關係,請外國使節大肆製造輿論,說將不再支持清政府。

對內袁世凱又在大臣們惶惶不安的時候,袁世凱適時地給隆裕上了一道恐嚇摺子說:「海軍盡叛,天險已無,何能悉以六鎮諸軍,防衛京津?雖效周室之播遷,已無相容之地。」「東西友邦,有從事調停者,以我只政治改革而已,若等久事爭持,則難免無不干涉。而民軍亦必因此對於朝廷,感情益惡。讀法蘭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順輿情,何至路易之子孫,靡有孑造也。」

顯然,隆裕太后不懂權術,此時的隆裕皇后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依靠誰,面對著革命黨的叛亂和袁世凱的威逼,隆裕太后無處訴說,只能多次在大臣面前痛哭,她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可就在隆裕太后六神無主時,袁世凱再度去逼宮,袁世凱裝作一副痛心疾首的面孔來到了養心殿,面對隆裕太后,袁世凱裝摸做樣的掉眼淚,他跪在隆裕太后面前,勸說著隆裕這時最正確的選擇是退位,並以內閣總理身份承諾「優待皇室」。最終隆裕太后在內外重重壓力之下,只得妥協,她知道大清氣數已盡,體面的退位還可保留滿清皇室的一絲尊嚴,如若是頑強抵抗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最後只是在隆裕太后和袁世凱談退位條件時,民國對清皇室的優待條件時出現了一點不和諧的插曲。隆裕看了一下協議書,她幾乎點頭同意了協議里的所有內容,但唯獨一件事情卻死活不答應!那就是民國每年支付給皇室的費用總額,協議上民國每年向皇室支付三百萬元的條文讓隆裕很是憤怒,她認為這實在是太少了。於是她要求民國政府每年給清朝小朝廷追加一百萬元,袁世凱好說歹說,隆裕太后就是不答應,兩人一時間僵持不下,氣氛變得相當尷尬。沒辦法,袁世凱為了儘快當上大總統,最終還是答應了隆裕的要求。

宣統三年(1912年),隆裕太后當著眾王公大臣的面,擬定退位詔書並加蓋玉璽,正式宣布退位讓國,滿朝文武無不悲從中來,痛哭流涕。作為晚清最後的實際統治者,隆裕太后知道民主共和已經成為了歷史的潮流,她並沒有支持過皇親國戚中的抵抗派,亦沒有支持他們遷移熱河繼續分治天下、作最後垂死掙扎。可以說清廷最後能和平退出政治舞台,沒有釀成鎮壓和垂死掙扎的血案,無不與隆裕太后有關,為此副總統黎元洪盛讚她:「德至功高,女中堯舜」。

隆裕太后下詔遜位後,雖依舊偏居紫禁城宮苑,然而內心畢竟難以釋懷,常以愧對列祖列宗自嘆,終日鬱鬱寡歡,直至身染重病。1913年,隆裕太后終因病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溥儀上謚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與光緒帝一起入崇陵。隨後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臂戴黑紗,舉哀致祭。據當年各大報紙刊載,隆裕太后薨逝後,輿論界頗為惋惜。當時駐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親去太和殿致祭外,於哀悼會期間,各使館均下半旗致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鑒志 的精彩文章:

孫悟空唯一一句千古名言:短短14字道盡為人之道,至今廣為流傳
香港突降一把越王劍,日本欲出高價收購,店家:我是中國人,不賣

TAG:讀史鑒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