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四屆勞動經濟學會年會在京召開

第四屆勞動經濟學會年會在京召開

8月24日至25日,勞動經濟學會第四屆年會在京召開。本屆年會由勞動經濟學會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共同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勞動經濟研究》雜誌社和《中國勞動》雜誌社協辦。年會主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就業與勞動關係」。60多家單位200餘名專家、學者以及學生參加會議。會議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勞動經濟學會副會長楊偉國教授主持。

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李曉鍾,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勞動經濟學會會長張車偉教授,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勞動經濟學會副會長劉向兵研究員先後作年會致辭。

李曉鍾主任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表示,本屆年會主題鮮明,意義重大。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就業與勞動關係問題是勞動經濟領域重大課題,也是中國工會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的職責所在,希望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加強學術交流,聯合攻關,為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他強調,加強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就業與勞動關係問題研究,需要把握好三大方向:一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三是要關注如何更好發揮工會等群團組織在推動高質量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中的重要作用。

張車偉會長認為,第四次產業革命在今後會創造出許多新的經濟形態、經濟業態和經濟模式。勞動經濟學會有責任和義務去探討在新經濟條件下的問題和挑戰。他主張,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總結中國經驗和經濟發展規律,推動建立中國的勞動經濟學理論體系。

劉向兵副會長在致辭中表達了三個主要觀點。一是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就業;二是就業的穩定和促進離不開對勞動關係的積極關注與治理;三是就業與勞動關係領域的新矛盾新課題要加強研究。他進一步呼籲,在遵循各自學科研究範式進行深耕細作的基礎上,學界需要加強跨學科、多學科的協同研究,整合各方資源,推動理論研究、政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互動發展。

本屆年會先後舉行了三場主題演講。第一場主題演講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副書記、勞動經濟學會副會長徐芳教授主持。張車偉教授在主題演講中指出,人口快速老齡化帶來挑戰,人口轉變要求經濟必須轉型升級,大健康產業發展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機遇和手段。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勞動經濟學會副會長賴德勝教授在發言中強調,我國創新成就斐然,但核心技術領域創新仍有不足,背後體現出基礎性創新人才的不足,STEM專業人才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應加強STEM人才儲備。楊偉國教授在發言中指出,正在到來的數字經濟範式正在顛覆僱傭三要素,將會形成一個全新的工作或是人力資本市場生態系統。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譚中和研究員回顧了70年來我國的工資分配製度改革歷程,分析了我國工資收入改革成效與面臨的矛盾,指出了工資分配改革發展趨勢並提出政策建議。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勞動法專家周暢在發言中,指出了平台經濟規制的必要性,提出應建立國際治理體系並對平台經濟規制施策。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李應芳教授探討了國家和企業在宏觀和微觀層面上數字技術給就業和勞動關係帶來的影響,以及對不同部門和勞動力群體的人力資源開發和體面勞動帶來的挑戰,並分享了亞太國家的應對措施。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原副校長馮同慶教授通過回顧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經濟學科發展的歷史,介紹學校70年來在勞動研究、勞動關係研究、勞動狀況研究、工會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彰顯了幾代學者的研究使命與責任擔當,並對未來的研究提出期望。

第二場主題演講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王大樹教授主持。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創業研究室主任張麗賓研究員在發言中指出,當前我國就業大盤保持穩定,就業形勢有所走弱,就業壓力在增大,並總結了當前我國政府穩定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院長馮喜良教授在發言中,分析了新技術推動企業用工靈活化、靈活用工的基本特徵、互聯網平台用工的勞動過程、勞動者權益保障等四個問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喬健副教授梳理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勞動關係的轉型發展,強調深化對我國當前勞動關係特徵、發展趨勢及中國特色治理模式的認知。微軟大中華區人力資源服務總監劉鳳瑜博士通過分析工會與勞動關係三要素,中國工會與西方工會差別,介紹了外企工會在企業勞動關係中的角色作用。

第三場主題演講由馮喜良教授主持。山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楊俊青教授提出,運用管理學中的工資激勵理論與社會學中的交換理論,構建勞資合作共贏的理論模型,並應用合作共贏模型發展古典、新古典經濟學家理論,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實現高質量發展。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紀韶教授從體制改革、制度創新的視角出發,系統分析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農村居民收入變化。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羅楚亮教授以經濟特徵的相似性來判斷城鎮化水平,指出「城鎮非農」與「農村非農」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高文書教授介紹了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進展,並通過相關數據探討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人力資源國際化問題,以及解決這一問題的路徑和舉措。

本屆年會還設置了八個分論壇,主題分別是「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社會保障」「人力資源與員工管理創新」「新職業、新就業與職業生涯管理」「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本與收入分配」「新經濟下的勞動關係與工會」「勞動力匹配與就業質量」以及「研究生論壇」。共有75位學者分別圍繞各自論壇主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大會閉幕式由劉向兵副會長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勞動經濟學會秘書長錢偉宣讀了本屆年會優秀論文名單,學會領導對優秀論文獲得者頒發獲獎證書。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常委、科研處處長燕曉飛教授總結梳理了研討會的熱點、亮點以及收穫。本屆年會彰顯了勞動經濟學學者和業界專家們的責任與擔當,推動了勞動經濟學的研究。

與會專家合影(主辦方供圖)

下一屆年會承辦方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戚聿東教授從張車偉會長手中接過了勞動經濟學會的會旗。張車偉會長在閉幕辭中表示,希望更多高校開設勞動經濟學專業,培養勞動經濟人才,勞動經濟學會將進一步加強學會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黃皮書:俄羅斯發展報告(2019)》在京發布
《G20機制20年:演進、困境與中國應對》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