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能看到的人工智慧,並不是全部

能看到的人工智慧,並不是全部

「新零售」這個詞已經熱了一段時間,可對「『新零售』到底『新』在哪裡」這個問題,仍舊存在誤區。

比如,盒馬被認為是新零售的典型業態:有超市、有餐飲,有線上點單線下配送。於是,很多新零售的跟風者也為自己的門店疊加了這些服務。可這些看得見的「新」,真的是新零售嗎?

阿里巴巴在探索新零售時,提出一個「重構人-貨-場」的觀點,即通過技術手段,改變消費者、商品、場景這零售行業三大要素之間的關係,提升消費體驗。在這樣的變革中,有些是消費者看得見的,包括新增的商品、服務;但更多的是看不見的——通過剖析一家應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盒馬門店,就能發現,相關技術不僅體現在消費者感知得到的服務上,更體現在門店的管理中,而且是深入供應鏈的改造和優化。

所以,就新零售本身而言,所謂的「新」既包括新產品、新服務,更涉及新技術、新思維。新思維能夠用好新技術,繼而推動變革、提高效率、優化體驗。

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在零售行業的落地情況還給出了另一個提醒:到底應該怎樣應用人工智慧?

語音識別、語音交互、人臉識別……人們對這些應用已經不陌生。還有各種外觀像「人」的機器人,因為會互動,也往往被認為是人工智慧的形象。從專業的角度看,它們確實是人工智慧,可又只是人工智慧最初步的表現形式。如果把這些作為人工智慧的代表而忽視了更深層次的創新應用,無異於捨本逐末。

算力、演算法、大數據構成了人工智慧的核心,它們與場景的結合是多種多樣的。有些時候,它們可與硬體結合在一起,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生產提高效率,不過,它們可以是機器人,也可以是機器臂,甚至是任何一個由人工智慧操控的、與人體任何部位都不相似的硬體形態。但只要能滿足特定場景的需求,就是有價值的應用。

還有些時候,人工智慧可能完全沒有硬體形態,而是通過算力、演算法,把大數據用起來,變成滲透在某個行業、某個場景的「操控」能力。不過,這種操控力能發揮的作用卻比硬體載體更為重要,「無招勝有招」。

可見,不論是新零售還是其他行業,面對「人工智慧 」,既要有看得見的部分,也不能忽視看不見的部分。對人工智慧的應用創新來說,更是不能被人工智慧的表現形式所局限,而是大膽地發揮想像、充分地滲透並變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十年磨一劍 PlayABC品牌全面升級
臨港新片區揭牌,辦事窗口諮詢人員明顯增加,特殊政策受追捧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