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佛教人生觀: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熱處思冷,得人生真諦!

佛教人生觀: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熱處思冷,得人生真諦!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題記

熱鬧是暫時的,苦痛才是人生常態。熱處思冷,方得人生真諦。

關於佛教,關於佛學智慧,都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呢?一起跟隨哲學詩畫快速進入。

1,四大皆空

佛教認為,世界所有的物質實體都由四種物質組成,分別為地、水、風、火。這四種物質各有各的特點和屬性,但是最終都歸於無我。其中,地為骨肉,水為血液,火為體溫,風為呼吸。

由於四大物質的和合巨變,才形成了我們的身體。人的身體和意識,如同外界的事物,緣散則離,緣聚則合,其性非實,人世虛幻,皆為虛空。

2,五蘊皆空

佛教認為,人的意識由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東西堆積和合而成,這五種東西分別對應為眼、耳、鼻、舌、身等人體的五根,實際上就是人體的五種感覺器官。縱觀生命,這些由感覺器官折射出的感覺大多虛幻,不能持久,所以《心經》說,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

3,眾生平等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認為每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生命都一樣,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自然和宇宙面前,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

不僅人,其他動物或植物,也都是平等的,萬物都靈,我們應該愛護它們。不能因為人的慾望和掠奪,導致生靈的死亡和殺戮。因此佛教中的第一條戒律,就是不殺生。

4,諸漏皆苦

佛教中的漏指的是煩惱,大家很多人並不明白自己煩惱的由來。佛家揭示出,塵世中的眾生常常為一點小事而患得患失,痛苦煩惱,因為他們不懂因果緣起的道理,不明無常之我的厲害,實際上就是沒有發現自我的佛性,慧根。

佛講苦、集、滅、道四諦,就是讓我們明白人生苦大於樂的哲理。人的色身是苦的根源,因為人要活著,而活著就會有慾望,有慾望就會有煩惱和痛苦。有生就有滅,有樂就有苦,生老病死是每個生命個體都要面對的,這更是一苦。美好的流逝,時光歲月的不再,這更是一苦。

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除此外,人還有貪、嗔、痴三毒,三毒和人生煩惱交織在一起,讓我們的人生得不到安寧,心靈得不到休息,以至於墮入六道輪迴。只有積德行善,趨善離惡,才能擺脫輪迴,進入天道。

5,慈悲普度

佛教講究大慈大悲,慈航普度,救人於苦難之中,離苦得樂。覺悟者往往用愛心給眾生以安樂,用大憐憫拔除人生痛苦,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讓我們從黑暗的愚鈍中解脫和跳脫出來。

6,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佛教提倡不殺、不淫、不妄語、不盜等做事戒律,這是從做人的根本上教導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對於覺悟者,不做壞事是最基本的,多做善事、自渡渡他是向上的更高要求。其目的是讓人們心靈覺悟,福慧雙修,其具體的修行辦法還有四攝、五明、六度。如果我們能夠嚴格地踐行,就能福壽康寧,從善如流。

除了以上這六點,佛教還通過禪修觀察宇宙和人生,從而開發我們的智能,去迷開悟,凈化心靈,完善人格,以清澈空明的心境,超越人類的認識局限,最終獲得圓滿、正覺的人生。

結語:修行過程中,只有佛理和道心還不行,還得有踐行和實幹,只有如此,我們才能通曉佛理精髓,明白佛理中的安心法、出世法和無常觀、空無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家庭教育分享:分離和愛是生命永恆的主題,誰都避不開!
孔子說的那些經典哲理精句,我們都還記得幾個?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