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親侄江山的朱棣,差點被其一子毒死,另外兩子也沒讓他省心
作者:史遇春
明成祖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朱棣進封其第三子朱高燧為趙王。
當時,朱棣在京師南京,他讓朱高燧留守北京。朱棣還詔令有司,相關政務,必須全都上啟趙王之後,再予以執行。
其間,朱高燧聽信邪說,恣行不法。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知道朱高燧行為不端之後,他大為震怒,遂下令誅殺了趙王長史顧晟,並褫奪了朱高燧的趙王衣冠。
這時,因為皇太子朱高熾的極力勸解,朱高燧才得以獲免。
隨後,朱棣選擇國子司業趙亨道、董子庄二人為趙王長史,輔導朱高燧。
自此,朱高燧才稍稍有所收斂。
到了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改派皇長孫朱瞻基留守北京。其時,朱瞻基才13歲。
於是,朱高燧便跟隨朱棣,留在朱棣的巡行之處。
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朱棣在巡行之處,常常因病而不臨朝聽政。
這樣,朝中內外的事情,朱棣全都命令皇太子朱高熾決斷。
據載,朱高熾決斷英明。任事期間,他曾裁撤貶抑宦官。朱棣身邊的宦官黃儼、江保等人,尤其為朱高熾所疏遠和排斥。
朱高熾對黃儼、江保等人的疏遠和排斥,自然引起這些人的不滿,加之此前的恩怨、各自山頭的分立,故而,這些人對朱高熾很是怨恨,他們有機會就每天都在朱棣面前讒毀朱高熾。
不過,朱棣也還算明白事理,宦官離間他們父子的事情,並沒有發展到最終不可收場的地步。
當然,宦官的離間,多少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此後,因為宦官的不斷攻擊,朱高熾進見朱棣的機會便減少了很多。
話說,宦官黃儼平常就與趙王朱高燧較好,他也很推崇朱高燧。
曾經,黃儼就在私下裡為朱高燧的將來謀劃,他假造傳言,散播在外間,意有所指地說是皇上朱棣很是關注並留意趙王。
另外,黃儼還在外面結交常山護衛指揮孟賢,並悄悄讓孟賢等舉兵起事,以推舉趙王為新主。藉此機會,可以收拾掉朱棣,且一併處理掉朱高熾。
當時,欽天監的官員王射成與孟賢交情深厚。
有一次,王射成私下裡秘密告訴孟賢,說是他看過天象,這個時候,是應當變易新主的時候。
聽王射成這麼一說,孟賢等謀劃舉兵起事、擁立趙王相關計劃的推進速度更為加快。
王射成命令興州後屯衛軍高正等人,連通交結朱棣身邊的顯貴近臣,計劃在宮中向皇帝暗地裡施放毒藥。他們謀劃著,行動一旦得手、待皇帝晏駕,便立即劫取並收納皇宮府庫的兵仗、符信、寶物等。然後,再劫持朝中的文武大臣。同時,他們已經命令高正偽造好了皇帝的遺詔,並將遺詔交付給宦官楊寶的養子;他們就等屆時事成,便立刻加蓋皇帝的御璽,將偽造遺詔正式頒布天下。
偽造遺詔的主要內容,就是廢黜皇太子朱高熾、立趙王朱高燧為皇帝。
這些人的謀劃很周密,似乎已經是萬無一失、快要成功了。
不過,中間還是出了問題。
當時,常山護衛總旗有一人名叫王瑜。這個王瑜,就是興州後屯衛軍高正的外甥。甥舅之間,互相不是外人,高正便把自己參與謀劃毒死朱棣、擁立趙王事情告訴了王瑜。
王瑜覺得,此事萬不可行。於是,他便極力勸諫高正。但是,高正根本就聽不進去。
隨後,王瑜找了一個並非正常可以上奏的時機,稟告朝廷,說是有人正在謀劃加害皇帝、不利太子、危及社稷。
因為朱棣自己奪權的事在,這樣謀逆的事情,在朱棣的時代,比其他皇權時代更加謹慎敏感。
接到上報之後,朱棣當然是馬上命人進行查證處理了。
那時,朱棣在看過偽造的詔書之後,震怒異常。他命令立即抓捕楊寶的養子,並將其斬首。
另外,朱棣又下令,緊急捉拿相關人等。
一場變亂還沒有啟動,一夥謀劃的人員已經被明廷全數逮拿了。
就此事件,朱棣宣召皇太子朱高熾、趙王朱高燧、功臣、文官人等,會集在右順門,他親自對一干人等進行鞠訊。
當日,朱棣看著朱高燧,問道:
「這可是你乾的好事?」
朱高燧嚇得渾身戰慄、根本就說不出話來。
這時,皇太子朱高熾極力勸解,對朱棣說道:
「這都是底下人謀逆,高燧肯定不會參與這樣的事情。」
這樣,朱高燧才得解脫。當然,這裡面肯定還有朱棣父子情分或這說父子關係在。
關於此事的處理,朱棣認為,王射成借用天象,誘導他人,其罪莫大,故而,命令先將王射成誅殺。
至於孟賢等人,朱棣命令,先不要處死,必須嚴厲徹查、追根究底,查辦清楚之後,再行處決。
很快,凡是被認定為孟賢同黨的人,全部被朱棣處死。
試想,作為朝廷的大山頭之一,趙王真的就對此事一無所知嗎?
試想,那些被逮押的人,會不清楚人家父子之親、會不明白皇帝的顏面嗎?
試想,皇帝安排調查的人,就不會揣摩朱棣的心思嗎?
總之,無論如何,趙王並沒有被嚴厲處罰。
上告其事的王瑜,被朱棣升遷為遼海衛千戶。
關於此事,明成祖實錄之中,也有記載。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之後,又增加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二人的俸祿二萬石、加上之前的俸祿,共計三萬石;他還封朱高燧的長子朱瞻坺為趙世子,次子朱瞻塙為安陽王。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趙王朱高燧回到了自己的封國彰德(今河南安陽)。
後來,大約是為了保命,朱高燧還辭掉自己的常山左右二護衛。
明宣宗朱瞻基剛即位,賜趙王朱高燧田園八十頃。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朱瞻基征討漢庶人朱高煦之亂後,班師還朝。御駕到達單橋,陳山迎駕,說是趙王與漢庶人謀逆已經很久了,於是,朱瞻基準備乘虛襲擊趙王,因楊士奇極力勸諫而沒有行動。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朱高燧薨逝。
最後,總結一下:
朱棣以藩王身份,舉兵起事,從自己的親侄手中奪取了大明的江山。
朱棣共有四子:長子明仁宗朱高熾、次子漢庶人朱高煦、三子趙簡王朱高燧,此三人均為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真正的同父同母;四子朱高爔,其母不詳,幼殤,未封爵位。
朱高熾身形較胖、身體較弱。朱高煦、朱高燧有寵於朱棣,他們串通宦寺,陰謀奪嫡。朱高熾差點被朱棣廢掉。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八月,朱高熾登基,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即去世,在位不到一年時間。
朱高煦封藩之後,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他曾多次謀取太子之位,放縱指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輿器物。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朱高煦被強令就藩樂安州,但他仍不悔改。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其侄朱瞻基繼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在皇帝親征後,朱高煦投降,被廢為庶人,並囚禁於西安門內。據說,後來明宣宗去探視朱高煦,被朱高煦故意絆倒。明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之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朱瞻基誅殺。
朱高燧的事情,詳見上文。
我不大相信歷史有所謂的循環報應,但是,我堅信,歷史肯定會有樣學樣;所以……
(全文結束)


※原創 子見南子:孔夫子也被緋聞困擾過?怎麼回事
※原創 夢的權謀:衛襄公的賤妾藉助夢境而立其子為衛國繼位人
TAG:塵境心影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