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吃完飯扔下碎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從不清點,更不阻攔?

古人吃完飯扔下碎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從不清點,更不阻攔?

如今,越來越多的古裝劇受到大家的歡迎,而我們經常會看到某些客人在酒樓中吃香的喝辣的後,離開酒樓之前從不問價錢,隨手扔下一兩粒碎銀子就走,而店小二也從不點清,還滿臉笑容的道別,難道他不怕銀子不夠飯錢嗎?

當時的銀子也叫做白銀,就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客人留在飯桌上的。白銀這個稱呼,還是在元代之後才廣泛使用的。古時候有那麼多的朝代,繁華一點的朝代物價就會高一點,落魄的朝代就物價便宜。比如在貞觀年間啊,一斗米才只要五文錢而已,這個價格是非常便宜的了。不過在古代,生產銀子並不頻繁,要說一兩銀子是多少,還真沒有一個精確地說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銀子的價格可是比銅錢高太多的。

身上能帶銀子出門的也都是些土豪,因為在古代銀子也是相當值錢的。明朝一兩百銀=200元人民幣=1000文錢=1吊(貫),而1錢=0.2元。實際上散碎的白銀使用起來麻煩的很,要稱重量,還要看銀子的成色判斷銀子雜質的多少來確定購買力,給多了也就是給重了找零的銀子要把重量成色弄得恰到好處也費事的很。所以民間仍然是銅錢流通量最大,銅錢多了再兌換銀子。

而碎銀的形成讓當時十分方便,那時候的銅板還十分盛行,如果你隨身帶著元寶,如果買個一白銅板的東西,那麼人家要找給你900個銅板,這九百個銅板你就要拿個大麻袋回家,所以碎銀是十分方便的。而在酒樓吃飯,一頓飯也就幾百個銅板,碎銀可比銅板值錢多了去了,所以如果客人在酒足飯飽後將碎銀放在桌子上,那麼一定是穩賺不賠,那麼就會笑容滿面的送客,高興都來不及,怎麼還會去清點是否給的夠不夠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記憶褪色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任性」的考生,試卷只寫了8個字,皇帝看後:狀元就你了
老婆入宮一趟,回來後大臣發現,不是原來的老婆了!

TAG:記憶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