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烏鴉為什麼要製造工具?因為這會使它更快樂

烏鴉為什麼要製造工具?因為這會使它更快樂


  文章來源:原理


  烏鴉是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只不過多數情況下,它們的聰明都令人生厭。


  烏鴉無疑是聰明的,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在少數幾種已知的會製造工具的動物中,烏鴉就是其中之一。更妙的是,製造工具會使它們感到快樂!

  這是哈佛大學的生物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給出的結論。科學家一直知道烏鴉有製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但在此之前,沒有人研究過烏鴉製造和使用工具的主觀原因。在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烏鴉在使用工具後會表現得更積極樂觀。換句話說,烏鴉對使用工具的喜愛,單純地宛如我們喜歡玩一些輕鬆的益智遊戲一樣。


○ 圖片來源:Dakota McCoy

○ 圖片來源:Dakota McCoy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意味著烏鴉的小腦袋裡可能裝著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的東西。它們可以從自己擅長做的事情中得到滿足,而且經常對它們加以使用,從不疏於訓練。

  其實,動物會使用工具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比如黑猩猩會使用棍子「釣」白蟻吃,還有其他動物會用石頭砸開堅果或貝殼一類。但是在新的研究中,生物學家們觀察到的一種名為新喀鴉的烏鴉對工具的使用,使其他會使用工具的動物看上去有些「麻瓜」了。


  新喀鴉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是因為它們能製造出多種複雜工具,並且,它們還能定期對其設計進行改進。如此精益求精的精神,簡直應該被賜封為「工匠鴉」的稱號!


  但話說回來,製造和使用工具怎麼就能讓動物感覺良好了呢?研究人員從觀察人類的複雜行為是如何產生感覺中找到了線索。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可能習慣於低估動物的『人性』,對那些非常聰明的動物來說尤其如此。並非只有人類才是有感情的,動物顯然也擁有它們的情感反應和情緒,而在這些情緒中,成就感可能就是其中的一種。


  烏鴉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它們喜歡撿東西,然後在把撿到的東西「收藏」起來。研究人員推測,烏鴉之所以能進化出使用工具的能力,其中一個原因或許就源自於它們的「收藏癖」。Dakota McCoy是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她講述了在實驗過程中,烏鴉非常喜歡撿起實驗要用的設備,然後把它存放在高高的地方,使研究人員無法拿到。


○ 圖片來源:Dakota McCoy

○ 圖片來源:Dakota McCoy


  按照McCoy的介紹,烏鴉一旦開始使用工具,它們就會感覺特別好,這種感覺又鼓勵了它們,使它們繼續進一步地將這種行為發揚光大。研究人員猜測,當烏鴉在做這些複雜的高難度操作時,它們不僅從中獲得收益和獎勵,而且還像人類那樣,非常享受過程本身。


  為了了解烏鴉使用工具的感受,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實驗,目的是要測試烏鴉的樂觀情緒。一般來說我們會用一些比較含蓄的方法來測試人類的情緒,比如最經典的就是半杯水測試,悲觀的人認為它一半是空的,樂觀的人認為它一半是滿的。研究人員用類似的思路對15隻新喀鴉展開了測試。


  在實驗室里,他們用盒子對烏鴉進行了訓練。當盒子被放置在桌子左邊時,盒子里總是裝著大大的三塊肉;當盒子被放在桌子右邊時,盒子里就只裝有一小塊肉。也就是說在左邊出現的盒子會有比右邊出現的要大得多的獎勵。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每當盒子出現在左邊時,它們大約在4秒之內就能飛過來;而每當盒子在右邊時,它們飛過來的速度就會慢得多,可能要25秒的時間才能飛來,有的時候甚至壓根不過來。所以它們很清楚同樣的盒子在不同的情況下意味著包含不同的東西,它們接近盒子的速度表達了它們的期望。

  一旦確定烏鴉明白了其中的區別,研究人員就把盒子放在桌子的正中間來造成一個模稜兩可的狀態,它與半滿半空的水杯場景類似。如此一來,研究人員就會用烏鴉接近這個「可疑」盒子的速度來判斷它們的期望。如果烏鴉飛快地飛來檢查中間的盒子,就表明它們對於自己能得到一個大大的獎勵表現出樂觀;但如果它們等了很長時間才行動或者說根本不去檢查這個盒子,則表明它們更偏向於悲觀。


  接著,為了測試工具的使用會如何影響烏鴉未來的行為,研究人員又讓烏鴉處理肉被夾在兩片玻璃之間的情況。有的情況下,烏鴉可以直接用嘴叼住肉,而有的情況下,烏鴉是夠不著裡面的肉的,所以它們不得不使用木棍作為工具。


  在那之後,研究人員再給這些烏鴉展示放在中間位置的神秘盒子。結果發現,剛才使用過工具獲得肉的烏鴉會大約在12.14秒後就飛到可疑盒子旁邊,而那些之前沒有使用工具只用嘴就取到了肉的烏鴉花了22.5秒。


  研究人員又想,假如讓烏鴉產生樂觀情緒的不是使用工具,而是因為它們在使用工具時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呢?因此,為了測試烏鴉是否只是愛「折騰」,他們又讓烏鴉完成另外兩項任務。第一項是一個「折騰」的任務,他們將一塊肉切成四份,分別放在桌子的四個角落,烏鴉只需飛去這四個地方就可以得到這幾塊肉;另一項是簡單的任務,一整塊肉就放在桌子上,烏鴉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易得到。

  如果是因為花費了時間和精力而影響了烏鴉的情緒,那麼它們在完成「折騰」的任務之後,應該擁有與使用了工具相似的樂觀情緒。但事實卻正好相反:完成簡單任務的烏鴉飛向中間「可疑」盒子的熱情要比那些完成了「折騰」任務的烏鴉要大得多。所以,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是使用工具本身存在某種特別之處,使得烏鴉變得更樂觀了。


  這項研究最具挑戰性的地方在於,由於受試的對象是一群烏鴉,我們無法直接問它們:「你們感覺怎麼樣啊?」因此只能用間接的方法找尋動物的內在體驗。對於此次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非常興奮,他們表示,雖然他們相信已經在實驗中成功地分離出了工具使用對烏鴉的影響,但毫無疑問這類研究仍需要得到複製的檢驗。


  很多人都想對動物的情緒會受到何種影響進行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這類研究幾乎都只針對圈養動物,以及研究什麼樣的環境變化能改善它們的情緒。McCoy說:「許多人已經證明,如果你給動物一個更大的籠子,它們的情緒就會改善。但這項研究表明,如果你給它們一些複雜、有趣的任務,它們的情緒也會變得更好。」


  研究人員希望,新的結果能為圈養動物的生活帶來正面的意義,希望它們能被用於改善圈養動物的生活質量。她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造福圈養動物的一種方法就是讓它們利用自己擁有的技能,進行複雜的、特定的強化……讓它們去實現目標,而不是被動地被強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找到癌細胞"偽裝"機制,有望帶來新型免疫療法
嫦娥四號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車今日自主喚醒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