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做到這5點,你離長壽邁進了一大步

做到這5點,你離長壽邁進了一大步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 編 導 讀

養生,一個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的問題,有些人花大價錢吃著保健品,有些人辛苦地學著養生操,都想為了長壽努力一番。那麼,最基本、最簡單的養生法則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啊,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提到了。

1.法於陰陽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因此每天清晨、中午、傍晚、黑夜的運轉,每月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的交替,每年春、夏、秋、冬與二十四節氣的輪迴往複,每甲子六十年中五運六氣的變化規律,等等,這些自然陰陽變化的規律,人們都必須效法、順應,這就是「法於陰陽」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的四季養生法、《素問·生氣通天論》的一日養生法等即是「法於陰陽」的具體體現。如一年之內以春夏為生長之季,人體氣血也以生長為應,此時應該保養陽氣,休養生機;秋冬為收藏之期,人體氣血亦以收藏應之,此時應該保益精氣,養精蓄銳。具體來說,像四季飲茶方面,春季養生宜養「發生之氣」、疏肝補血,應喝桂花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夏季養生宜養「長養之氣」、清心補津,應喝龍井、毛峰、碧螺春等綠茶;秋季養生宜養「收斂之氣」、潤肺補氣,應喝半發酵的青茶即鐵觀音茶、烏龍茶;冬季養生宜養「閉藏之氣」、補腎溫陽,應喝紅茶、黑茶、普洱茶等發酵茶。又如,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是現代社會,由於人們工作壓力大,很多事情都放在夜間完成,因此,很容易出現肢困、疲乏、易怒等不適,甚至出現早衰、失眠、焦慮等疾患,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出現月經紊亂、閉止等疾病,對健康長壽均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這是違背了一日養生「法於陰陽」原則造成的後果。

2.和於術數

中醫養生注重養生者自身保養的主動性,而中醫養生種類繁多,方法獨特,所以不同的個體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之術,這就是「和於術數」。

「術數」,具體如針刺、艾灸、藥物、氣功導引、按摩、刮痧、足療、洗浴、健身術等中醫藥適宜技術,其中藥物具體又包括內服藥物與外敷藥物,這些都是能夠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養生保健方法。譬如艾灸養生,《素問·臟氣法時論》之「臟寒……其治宜灸焫」、《靈樞·經脈》之「灸則強食生肉」,灸焫即灸法,強食是增強食慾的意思,生肉是生肌長肉的意思,實開保健灸之先河,如艾灸足三里穴,該穴屬於胃經,位於膝蓋骨下三寸外一寸的位置,有調理人體上中下三焦、強壯脾胃功能、補中益氣等作用,經常艾灸或按摩該穴位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增強體力與肌力、消除或改善疲勞、減少疾病、預防衰老。

養生保健不論採用哪種方法,都必須注意兩點:一是各種養生方法均有各自的特點和針對性,要根據這些養生術的原理、特點和要求,結合個人情況,如身體素質、文化基礎、環境與經濟條件等,因人、因時、因地地選擇為宜。以葯補為例,很多人喜歡用人蔘、鹿茸等名貴藥材來補養,而這些藥材屬溫補之葯,適用於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大便稀溏等陽氣不足之人,性情急躁、低熱失眠、口乾便結等陰津虧乏之人則不適用,陽虛體質者宜之,陰虛體質者禁之。二是各種養生術都有特定的方法和要求,掌握其技巧和要領至關重要。以氣功鍛煉為例,意守丹田要求若有若無,若存若亡,掌握不好,極易出偏,甚至走火入魔,尤其在初期和關鍵期更要注意,一定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鍛煉,並能夠定期得到輔導。

3.食飲有節

飲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須的條件之一,《內經》講養生保健要「食飲有節」,21世紀世界衛生組織提倡適當節制飲食是最為簡便易行的養生之道。

「節」,有節制、節律、節度的意思。因此「食飲有節」,包括三層意思,一是食飲有節制,不可過飽過飢,即飲食定量;二是食飲有節律,按時進餐,即飲食定時;三是食飲有節度,種類齊全,比例恰當,謹和氣味,即膳食平衡。

首先,食飲有節制,即飲食定量。飲食既不可過飢,又不可過飽。根據現今社會的實際情況,尤其要注意不可過飽。這樣就不至損傷脾胃,近則可保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提高對攝取食物的消化、吸收,使食物精微、氣血營養化生旺盛;遠則無營養缺乏或過剩之憂,即使到了中老年,也可減少肥胖乃至於動脈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的發生。另外,古人強調晩餐和患病之後應少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人們活動較少,晚餐理應少食;患病之後人的脾胃消化功能較差,應適度減少飲食。

其次,食飲有節律,即飲食定時。我國傳統的習慣是一日早、中、晚三餐,要按照固定的時間有規律地進食。這樣即可保證脾胃消化、吸收作用有節律地進行。而脾胃協調配合,有張有弛,飲食在體內才能有條不紊地得到消化、吸收並輸佈於全身。

再次,食飲有節度,種類齊全,比例恰當,謹和氣味,即膳食平衡。《素問·臟氣法時論》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明確指出糧食、蔬菜、肉類、果品等為膳食的主要組成部分,這是種類齊全;其中又以糧食為主食,肉類為副食,蔬菜、果品為補充,這是比例恰當。謹和氣味,指膳食需要謹慎地調和寒、熱、溫、涼四種性質與酸、苦、甘、辛、咸五種味道,以使人體陰陽、氣血、臟腑平衡,確保身體健康。

4.起居有常

人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寢卧之中度過的,因此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時間要有常規,應遵循大自然的客觀規律,即「起居有常」。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的一日養生以及由其衍生的十二時辰養生、子午覺養生等即為作息有常。作息有常,其基本要求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有具體要求。由於一年四季自然界、人體的陰陽盛衰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作息有常」也應隨著四時季節不同做相應的調整。據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亦有相應的要求,即秋季應「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冬季應「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即是。

5.不妄作勞

「不妄作勞」,即不違背常規地、適度地勞作,也就是勞逸結合。

「作勞」,即「勞作」,指勞動、工作和身體鍛煉,是形體的勞作,廣義還包括勞心與房勞。

生命在於運動,適度地體力勞動和身體鍛煉,可以暢通氣血,強壯筋骨,增強臟腑功能,對健康有益。適度地休息,可以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對健康也很有價值。《內經》既主張勞動和鍛煉,又反對過度勞累,而「不妄作勞」「形勞而不倦」則是對勞作和身體鍛煉養生的原則要求。如《素問·宣明五氣》的「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和「久坐傷肉、久卧傷氣」等即是。又如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健身術就體現了動靜結合的原理。

《黃帝內經》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裡面藏著很多養生的小秘密,想跟著小編一起探尋這些小秘密嗎?下面兩本書推薦給大家。

點擊封面了解詳情,掃碼免費試讀

《黃帝內經》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因為它全面地反映、吸取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對於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由高利主編的《黃帝內經教你學養生》教你如何因時、因季安排生活、飲食、鍛煉,成就健康長壽夢!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鄧沂教授在潛心研究《黃帝內經》30餘年基礎上,精選養生名言64條,根據內容將其分為養生法則、因時養生、臟腑養生、情志養生、飲食養生、起居養生、房事養生、經絡養生、氣功養生和病後養生10類。每條養生名言,首先輯錄原文及篇名出處,再配以譯文釋義,結合當下生活實際闡述其養生指導意義。

對了,本書還有有聲書呢~

解鎖有聲書,用耳朵享受養生盛宴。

點擊封面了解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我們身體內的五臟六腑,到底誰「當家」?
張仲景的這張4味葯經方,治療甲亢、糖尿病都有效!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