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跟著一生歷四朝、出將入相五十餘年的北宋重臣文彥博學為官之道

跟著一生歷四朝、出將入相五十餘年的北宋重臣文彥博學為官之道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喬永勝

文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文彥博從小就聰穎過人,21歲進士及第,先後任知縣、通判,後由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封潞國公,一生歷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出將入相五十餘年。

史稱:「公忠直亮,臨事果斷,皆有大臣之風,至和以來,共定大計,功成退居,朝野倚重。」縱觀文彥博的一生,在艱難漫長、變幻不定的政治舞台上縱橫捭闔,無不顯示著其令人嘆服的機智和果毅,讓他在關鍵時刻屢屢出奇制勝,名震四夷,不論身前身後都贏得朝廷內外的讚譽。

(一)少小礪修養律己成大業

文彥博名中的「彥」字是聰明好學的意思;「博」是博學多聞的意思。文彥博出身官宦世家。童年時代的文彥博,聰敏好學,嚴於律己。據說,文彥博小時候有兩隻罐子,做了好事就在其中一個罐子里放一顆紅豆,做了壞事就在另一個罐子里放一粒黑豆,每天檢查紅豆和黑豆的數目,以此規範自己的言行,磨礪身心、修身養性。這種從小養成的嚴於律己的「童子功」,漸漸地刻畫在他人生的閱歷上,使他在位居高位時,依然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方位,對上對下都做到了謙恭有序,從不以勢驕人。

在宋仁宗生病期間,因仁宗無子,文彥博曾和富弼一起建議早立儲君,雖然仁宗答應了他們的奏請,但因故推延。

(宋仁宗)

後來,仁宗從宗室之中選定了英宗,並由韓琦等人輔助登基,英宗對文彥博說:「朕之立,卿之力也。」

文彥博連連推辭說:「陛下能夠當上皇帝,完全是先帝和皇太后的意思,而且陛下登基的時候,我還在京城以外,是韓琦等人依照先帝的遺願擁立的,我不敢自居功勞。」

英宗說:話雖如此,但此事最初是你的提議,所以你對我是有恩的。

神宗時期,有人又提起仁宗立嗣與文彥博的功勞時,文彥博還是用以前對英宗的話來答覆神宗。

神宗說:你和韓琦等人在我先父繼位這件事情上,就好像西漢丙吉、霍光等人擁立漢宣帝,雖然各自具體工作不一樣,但都是功臣。

從擁立英宗這件事上,文彥博深知自己是為社禝安危出發才那樣做的,無論皇帝怎麼感激,做臣子的都應該安守自己的本份,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挾恩自重。

神宗熙寧二年,陳升之拜相,文彥博擔任樞密使(最高軍事長官)。神宗以文彥博為朝廷重臣,資格老,功勞大,就把陳升之在朝堂上覲見的位置安排在文彥博後面(宋代重文輕武,按常理應該是文官的位置排在武官之前)。文彥博對此優待堅辭不就,他說:自我朝開始,從來沒有樞密使位次居於宰相之前的,只有曹利用任樞密使時狂妄自大,悍然站位在宰相王曾等人前列。我本人還稍稍知道一點禮節,不敢效法他的做法而紊亂朝綱。

在哲宗時期,老年的文彥博已經身歷四朝,作為朝廷重臣,倍愛尊寵,但他依然嚴格要求自己,不敢有絲毫懈怠。他九十歲時參加一次殿試,哲宗皇帝是主考官,他是副考官,他一直恭敬地站在一旁協助皇帝。哲宗看他顫顫危危,就對他說:「太師,你年紀這麼大了,請坐下來休息休息。」他謝恩之後,仍然不就坐。

文彥博就是這樣一個知規矩、懂禮數、守本份的人。他知道自己無論當多大官,這一切都是趙宋王朝給予他的。自己對皇室有過怎樣大的功勞,都是做臣子的職份。在政權的塔頂上只有皇帝一人高高在上,無論這個人是賢或愚,是小或老,其他人只有仰視的份,只有敬重的心。否則,只能是功高震主,造成皇帝對你的擔憂。

這種定位,是長期嚴於律己、知書習禮的結果,也是歷任皇帝對文彥博的忠心從不懷疑,並把他奉為股肱之臣的秘籍。他以無比謙遜、恬淡忠誠換來了皇帝的信任,就像一把保護傘,讓文彥博即便有些小過失,也完全可以躲在「忠心」這把安全傘下安然無恙。

(二)遇事腦冷靜沉著善應戰

文彥博小時候的另外一則故事,彰顯了文彥博機智聰明的一面。文彥博與小朋友踢球,不小心球掉進了深深的樹洞中。眾童無計可施,文彥博卻取來打水工具,將水灌入洞穴,水滿而球浮出。這個故事體現的不僅是一種智慧,而且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個人有頭腦,還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那麼離成功也就一步之遙。成功向來青睞有準備的人。雖然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遍布坎坷,但對一個懂得權變而又沉著冷靜的人來說,也只是多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周折而已。

機遇來臨時,文彥博的機警即刻在「大事不糊塗」上顯露出來。

至和三年正月,宋仁宗突然病倒,外界對病情一概不知。身為當朝相國的文彥博向皇帝的隨侍太監史志聰詢問病情,被史志聰以「禁密不敢漏言」為由拒絕。按說,史志聰做的沒錯。但文彥博考慮到當時的政治情形非常特殊,仁宗無子,也沒有預立儲君,一旦暴薨,群臣無首,後果難以預料。文彥博想到此,怒斥道:「你們這些人因為服侍皇帝才得以出入禁苑,卻不讓宰相知道皇帝的起居,你們想要幹什麼啊?從現在開始,你要隨時向我們報告皇帝的病情發展情況,不然我就軍法處置你。」隨後,文彥博與同為宰執大臣的劉沆、富弼商議,從當日起三人吃住在禁宮,以便隨時了解皇帝病情,處理突發情況。後來果然發生了守衛宮禁的士卒,告發宮禁長官都虞侯圖謀叛亂的事件。

(宋神宗)

文彥博在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迅速查明事情真相後,請來劉沆共同在判詞上署名後,下令將那名誣告的士卒殺了。事實證明,讓劉沆共同在判詞上署名,不僅使文彥博避免在日後落下「個人專權」的嫌疑,而且也使仁宗消釋了對他懷有個人目的的懷疑。這種謹慎細緻、冷靜機智、行事果斷的工作作風,使文彥博在政治的漩渦里伸展自如、遊刃有餘。

文彥博做文官有政績,做武官也頗有大將風度。人們往往以為,文人帶兵難免失之柔弱。但文彥博任樞密副使時,面對眾多突發事件,卻依然能夠做到安然自若、處變不驚。

一次大雪之夜,文彥博款待賓客飲至深夜,當班的士卒心懷不滿,就把官衙的木欄折斷用來烤火。當值日官把事情稟告文彥博時,座上的客人都嚇得膽戰心驚。文彥博平靜地說:「天氣實在太冷,准許他們折井欄燒來禦寒。」說完,文彥博神色自如地和客人們繼續飲酒。原想鬧事的役卒,沒想到文彥博會如此處理,怒火也就沒處發了。第二天,文彥博查出帶頭折斷井欄的士卒,罰以杖刑後,把他開除了。細細想來,如果當時責罰過嚴或者牽扯麵大,很有可能激發矛盾,引起兵變。但文彥博的冷處理,卻好比以水澆火,瞬間熄滅了士卒的不滿情緒。事情雖平息,但不能姑息養奸。他僅是處理了帶頭鬧事者,沒有把範圍擴大化,為的也是以儆效尤。

還有一次,文彥博在自己的官署內打球,突然聽到外面有士卒大聲喧嘩,他讓人詢問原因,原來是一個違紀的士兵不服官長的杖責而大喊大叫。文彥博把那個士兵叫進來,問他不服處置的理由,士兵說不出來,文彥博就命他出去繼續受杖。那個士兵出去後卻繼續吵鬧,文彥博命人直接砍了他的腦袋。文彥博就是通過這樣果斷行事,達到了整肅軍紀、樹立威信的目的。試想,如果縱容這些士兵恣意滋事,而不予重罰,那麼,作為一個文人統領部隊,又如何能樹立起自己在軍中的地位?文彥博的果敢,由此可見一斑。正是靠著沉著冷靜、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文彥博的人生,充滿了常人無可企及的智慧之光。

處理「交子」事件,又一次證明了文彥博在處理棘手問題上的圓潤與智慧。交子,是北宋在貨幣制度上的一項重大發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最初在四川地區試行後,效果不錯,便開始向全國推廣。在此過程中,一些官員急於求成,試圖在短時間內全面推行交子,廢除鐵幣。有官員奏請朝廷廢止長安的鐵錢流通,奏請還沒批准,消息就不脛而走。百姓惟恐手中的鐵幣廢除後不值錢,爭相上街用鐵錢購買物品。而商家又一律拒絕接受鐵幣。

一時間,長安市場一片混亂,一些商家甚至關門停業。此事一出,相關負責人請求朝廷下旨禁止罷市。文彥博卻認為,如果朝廷出面,只會加深百姓的疑慮和恐慌,招致更大的混亂,只有讓鐵幣重新流通,才能安定民心。文彥博請來長安城中的絲絹行老闆,把自己家中上百匹的絲綢交給他們代賣,並要求只收鐵錢。此事傳出後,百姓知道不會廢止鐵錢的使用,市場很快恢復了平靜。

文彥博處理各種複雜事件頭腦冷靜、講究方法,使各種事件化險為夷。這種能力不僅是官員們為政經驗的展示,而且也是當今案例教學的摹本。

(宋哲宗)

(三)心胸很開闊有容成大業

文彥博任益州太守時,曾給仁宗寵愛的張貴妃送過「燈籠錦」。御史唐介以「結交宮掖」之名,參去了文彥博的官職。沒多久,文彥博卻當了宰相。數年後,當有人向皇帝提出起用唐介時,文彥博卻不計前嫌,主動向皇上推薦說:「唐介這個人自擔任御史以來,其議論多數還是中肯的,雖然偶爾也有失誤,但總的來看做御史還算稱職,建議皇帝重新起用他。」以文彥博當時的職務和在皇帝心目中的份量,即使文彥博對起用一事不表態,皇帝也會顧及他的情面,放棄這樣一介小臣。但文彥博不計前嫌的優良作風,贏得了朝廷官員的讚賞,使他即使在渾濁殘酷的官場上,依然能夠身居高位而得以長壽告終。

文彥博的仁厚,絕不是籠統的老好人式的和稀泥,而是坦然自若,公私分明。在原則問題上,不僅堅守底線,而且處理圓潤。王安石早年未出道時,文彥博認為王安石「恬退守道」,上書皇帝褒獎此人。後來,宋神宗欲任用王安石為相,徵求老臣韓琦、富弼意見時,他們都推薦文彥博。這樣,王安石由原來被文彥博提攜的後進一躍成為政治上的對手,然而文彥博對此絲毫不以為意。

(宋英宗趙曙)

在王安石新政期間,文彥博遇到自己覺得不合理的事情,就事論事,該說就說,絕不避諱自己有「攻擊政敵之嫌」。朝廷里一些官僚看見他們政見不同,就自別門派,互相攻擊。神宗堅決支持王安石變法,嚴厲處分了幾個攻擊變法的大臣,卻從不懷疑文彥博是這些反對者的幕後首領。由此可見,正是文彥博平時公私分明,正直有為的作風,贏得了包括皇帝在內的最高統治者的高度信任。

坦蕩和寬容,是官場上最難也最需要的氣度,文彥博做到了。他在做人處事上,一應以公家利益為上,一切為對方利益考慮,他沒有結黨營私、挾私以重,或是報復或是打擊,而是不斷提攜新進,團結眾人,使人感覺他做人有人情味,做事有公平秤。他遇事凜然有度,敢作敢當;他處事沉著冷靜,不亂陣腳,能拎住牛鼻子;他信奉寬則得眾,在官場上不樹敵、不扛旗,把名聲、職位看的比做人淡,使朝廷上下對他肅然起敬。用他自己的話說,真正做到了「與士大夫治天下」。

(四)謀事有遠見做事有分寸

做官謀政績,得有好眼光。世事如棋局局新,沒有一個長於謀劃的頭腦,難免經常陷入就事論事、水來土掩的尷尬。文彥博為官,常有深謀遠慮之舉。平時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他能早有預見、早做準備。

當時西部邊境常有軍事衝突,將官臨陣先退、望敵不進的情況時有發生。文彥博上書說:「此事於太平年間尚屬無妨,若遇戰亂年代,何所濟之?平時將權不專、兵法不峻耳。」宋仁宗採納了他的意見,加強了邊防建設。

文彥博就淘汰冗兵減省冗費事與樞密使龐籍討論,朝中大臣多認為朝廷為了抑制災民暴動,曾採取在災區大規模徵兵的方法來減少災民聚集;如果此時再為節省費用而裁汰冗兵,更容易導致被減之人聚為盜賊,危害社會安定。仁宗猶豫不決,文彥博慷慨地說「分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若汰兵有事發生,臣請為國而死!」。朝廷接納了文彥博的意見,裁汰冗兵達八萬之多,國家財力得到大大舒緩,沒有發生暴亂。

文彥博在擔任河東路轉運副使時,往鄜州城內運送糧餉的道路繞遠曲折,而城外一條唐朝時修建的道路近且平坦,只是由於無人治理而荒廢。文彥博了解這一情況後,親自帶人修復了這條故道,同時他還命人在城裡積聚了很多糧草,當地官民都不明白他此舉的深意。後來西夏元昊果然率軍來進攻,看到鄜州城早有準備,只好撤兵而去。

文彥博敢於打破常規,在許多人們習以為常的事件中尋找突破點。他思維敏捷、處理政務井井有條,時人評價他「其綜理庶務,雖精練少年有不如;其貫穿古今,雖專門名家有不逮」。作為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能做到壽終正寢,有其難能可貴之處。

文彥博做事舉重若輕、寬待眾人、果斷利落,有一種參透人性的自然,有一種深諳因果的從容,有一種鐵肩道義的責任。在文人治國的孱弱氛圍里,有武將殺伐的果敢;在互相傾軋的政治漩渦里,有公私分明的凜然正氣。

他的經歷之豐富,經驗之成熟,是縱橫官場之人的生動教材,也是做人做事的道德標杆。斯人遠矣,我們的追懷卻能汲取進取的力量,感受政治成熟的魅力。

(《孤城閉》中的文彥博)

【作者簡介】喬永勝,太原作協會員,致力於用現代視角檢視歷史人物,更多還原人性的寫作。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點一下文末「在看」。

歷史文化類投稿郵箱:

小說散文類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金朝皇帝完顏亮的三大志向之一盡得天下絕色而妻之,實現了嗎?
世間若沒有馬秀英,哪會有大明江山?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