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帝內經》: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高血壓和肝,兩類六種關係

《黃帝內經》: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高血壓和肝,兩類六種關係

說到養生,自然離不開《黃帝內經》。隨著大家對這部古籍的深入研讀,原來越多的養生知識被整理出來。

比如血壓偏高了,現代科學只要確認屬於高血壓,「降壓藥」基本就成了一生的「常隨」。那麼,《黃帝內經》是如何理解高血壓的呢?我們能否從中找到一些調理血壓的知識呢?

在整個中醫理論里,並沒有「高血壓」這個詞,這是由於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決定的。對中醫來說,知道是血壓偏高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主要還是要辨別其證候——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血壓升高。

高血壓最常見的感覺是什麼?除卻「血壓」超出正常水準這個量化指標之外,主要就是頭痛頭暈眼花為主。抓住了這一點,於是,《黃帝內經》的「病機十九條」里,就有一段針對這個情況的原文:

《素問.至真要大論》:「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由此看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針對高血壓的調理,可以將其原因歸責於「風」,將其位置歸責於「肝」。

一般來說,血壓偏高,除了頭痛頭暈眼花三個方面之外,後多或少有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心悸胸悶、全身乏力等等現象。

既然「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那麼,肝負責的有哪些方面呢?

在中醫臟腑理論里,有:肝主疏泄 、肝主藏血之說。因此,血壓偏高的養生調理,我們就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做點什麼。

肝主疏泄:

1、肝疏泄情志:中醫有「怒則氣上」之說,認為抑鬱、急怒、消極等不良的情緒,會對身體、對肝有較大的影響。因此,血壓偏高的調理,首先就得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的劇烈波動。這一點,和現代科學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2、肝疏泄飲食:飲食由脾胃主導,但水谷精微的輸布,卻也需要肝氣的疏泄。因此,血壓偏高的人,飲食上需要格外注意,以清淡易消化為好,油膩厚味、生冷食物、難消化的食物都不是很適合的。

3、肝疏泄氣機:中醫認為,機體的氣機以「和緩通暢」為要。有的臟腑以升為順,有的臟腑以降為順,比如脾氣主升、肺氣主降,這些升降關係,都和肝的疏泄有關。因此,保持全身的氣機舒暢,讓該降的降、該升的升,沒有壅塞和逆結之虞。這也是血壓偏高時調理所需注意的。

肝主藏血:

1、很多人看到「藏」字,以為就是「收藏」的意思。其實,「收藏」只是肝藏血的一個方面,以起到調度全身營血運行的效果。此外,還有一個濡養的功能。

中醫認為,由脾胃生化的營血,由心陽溫煦推動,周流全身,為我們的生命活動提供動力。但人卧則血歸於肝,進入睡眠狀態後,營血相對會歸藏於肝,以進行自身的濡養,也更好地濡養肝經。

因此,「收藏」的意思,大概就是營血的「水庫」,起到調節經脈中血流的作用。如果經脈中血不夠,那就把藏起來的血放一點出來補充,反之亦然,經脈中血多了,就多收藏一點,這樣類似於水庫的調度,起到平衡血壓的作用。如果「肝藏血」出現異常,這個調度作用減弱,也能引起血壓升高。

2、其次,如果營血得不到充分的濡養,會形成一種叫做「血燥」的情況,血燥也會生風,這或許也是血壓偏高的一個因素。因此,血壓偏高的調理,良好的、充足的睡眠也就成了必然,讓營血得到充足的濡養,防止血燥生風,以緩解「頭昏頭暈」等「肝風內動」的問題。

3、氣滯血瘀:此外,還有一個稍微複雜點的問題,比如肝氣鬱結,氣滯則血瘀,血瘀之後,阻塞經絡,經絡氣血於行不暢,都可能是引起血壓身升高的原因。因此,很多血壓偏高的調理,都可以從「平肝潛陽,熄風止眩」入手,還可以配合「活血化瘀」,對改善血壓是有幫助的。

血壓有點偏高,哪些食物比較適宜?

1、枸杞菊花茶:枸杞菊花都是清肝、平肝之物,有明目而清頭昏之功,平常適當喝點,可以緩解血壓偏高帶來的頭痛頭暈眼花目澀等問題;

2、夏枯草茶:夏枯草也是平抑肝陽的普通之植物,可以用來泡水代茶,緩解肝陽上亢一起的血壓偏高;

3、天麻:天麻號稱「治風聖葯」,據說,野生天麻有「有風不動、無風自搖」的特點,對於肝風內動之類的血壓偏高,是比較適合的;

4、女貞子鉤藤湯:女貞子、鉤藤,也可以用來熬水代茶,滋陰養肝,有緩解血壓偏高的功用。

以上幾種,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適當選用。當然,這些自我調理,主要用於防止血壓升高、或者輕微類型的問題。如果血壓明顯高了,最好還是找醫生系統診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焦三仙」是什麼,脾胃虛弱的人,建議了解一下
墜兒偷了蝦須鐲,平兒為何要多方隱瞞?寶玉晴雯的裂縫由此而來

TAG:文化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