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到底「怯」什麼?不是鄉情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到底「怯」什麼?不是鄉情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到底怯的什麼?反正不是鄉情。

宋之問是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和同時期的沈佺期完成了五言、七言律詩的定型,是中國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新唐書》評價為「及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准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宋之問「尤善五言詩,其時無能出其右者。」宋之問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對詩的聲律化有重大貢獻。

宋之問是虢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人,唐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及第,時年二十。宋之問入仕之時,正是武則天當政之際。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直於洛陽西入閣,宋之問躋身五品學士,為世人欽慕。

武周時期,宋之問一直是武則天身邊的近臣,所作大多為應制詩(皇帝的命題作文)。由於受宮廷詩人這一身份的局限,宋之問的詩文不少是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但隨著顛簸人生,接觸社會,歷練生活,他也創作了一些好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曾入選中小學教材的《渡漢江》,就是流傳至今的短制名篇: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一句「近鄉情更怯」,將遊子的內心寫到淋漓,因而成為直到現在還常常被人引用的千古名句。

對於宋之問的《渡漢江》一詩,後人一直把它當成鄉愁詩來解讀。用現代語言來翻譯就是,詩中表達的是,詩人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之後,終於得返鄉里,但是,越走近故鄉心裡就越是膽怯,甚至也不敢向從家鄉那邊過來的人打聽故鄉事。

《渡漢江》一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就將詩人「思鄉情切,近鄉情怯」的激動、不安以及畏怯的複雜心理,渲染得淋漓盡致。那麼,作者在此表現的果真是「思鄉情切,近鄉情怯」的鄉愁嗎?如果結合這首的寫作背景,我們就會發現,詩中所表達的「情怯」其實另有奧秘。

《渡漢江》一詩是是宋之問遭貶瀧州(今廣東羅定)後,實在適應不了南方氣候,這才不顧聖命,由貶所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漢水)時,洛陽越來越近了,於是有感而作的。宋之問此時的身份就是個「逃犯」,逃犯最害怕的是什麼?當然是害怕被有司發現,所以,才有了離洛陽越近,內心越害怕的糾結。

宋之問之所以遭貶,是與他的為人有著直接關聯。在唐朝詩人中,宋之問的是人品是最為人所詬病的。他的許多行為為時人所不齒:比如,為了討好武則天的寵臣張氏兄弟,他不惜放下身架,給張易之端壺倒尿;再如,為了將「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據為己有,他竟然親手捂死了自己的親外甥劉殺夷……

宋之問此時遭貶,是因為他的靠山張氏兄弟已死,武則天被逼退位,太子李顯上位。李顯上位後,一改武周新法,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武皇及張氏一黨也得到清算。宋之問就是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的。被貶瀧州不久,宋之問因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宋之問的那首《渡漢江》,就是宋之問偷逃回洛陽時所作。

逃回洛陽的宋之問,無處藏身,只好投靠曾經的好友張仲文。張仲文深愛其才,冒險將他收留,沒想到,他卻恩將仇報,害得張仲文一家喪命九泉。

原來,宋之問逃回洛陽不久,退居上陽宮的武則天就抑鬱而逝,但是,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姓殘餘勢力仍在,武氏諸人依然聲勢顯赫,這讓包括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中正直大臣憤恨不已。為了徹底解決武氏集團對李唐王朝的威脅,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消息後,認為這是人生翻盤的機會到了,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

最終,果如宋之問所料,宋之問通過告密取得了武三思信任與重用,朝廷對他擅自逃回洛陽一事非但沒有追究,反而提拔其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

武三思被剪滅後,宋之問又先後依附太平公主、韋後及安樂公主。宋之問的三心二意,讓太平公主非常嫉恨,結果又受到貶謫。宋之問被貶後,並無反思,整日遊山玩水,「窮歷剡溪山水,置酒賦詩,流布京師,人人傳諷」。半年後,唐中宗被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死,韋後又被李隆基帶兵所滅,唐中宗的弟弟、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

唐睿宗繼位後,這才開始清算宋之部,以其無悔過之心故,將其在貶所再次貶謫。唐睿宗在位兩年禪讓兒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李隆基上位後,直接將宋之問賜死。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有種娛樂圈,叫做我們大隊的「文藝宣傳隊」
此人原是土豪惡霸,武功平平,為何能躋身梁山馬軍八驃騎?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