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是啥意思?很多人不知道,此人說出真相

魯迅《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是啥意思?很多人不知道,此人說出真相

在中國近現代史的文壇上,魯迅先生絕對是一個標杆人物的存在,這位棄醫從文的文學宗師,以一桿筆寫盡人生風雨、世情百態,對民國社會的腐朽和人性的陰暗都有深刻的揭露,他的許多名篇佳作,即使在今天讀來,依然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其諷刺藝術下所蘊藏的深刻內涵,依然沒有過時。

對於許多讀過魯迅作品的人們來說,《三味書屋》是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名篇之一了。這是少年時期的魯迅,主要的求學場所,在這裡他收穫了知識,也領悟了生活中的種種樂趣,當然那位正直、嚴肅的壽鏡吾先生,也是魯迅年少記憶中所難以忘記的長者。

和魯迅許多作品一樣,他筆下的人物,虛虛實實,但真正考究起來,很多都能夠找到相對應的原型,如閏土,藤野先生等,同樣,壽鏡吾先生也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他原名壽懷鑒,清朝同治年間秀才,後科舉無望,只好以教授私塾學生為生,1930年去世,兒子名叫壽洙鄰。

問題是,魯迅在寫作這篇文章時,用了《三味書屋》這樣的一個名字,學者們感興趣的是,三味書屋中的「三味」,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有學者認為,「三味」其實是「三餘」的別稱,典故出自《三國志·董遇傳》,書中這樣寫道:「為學當以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者晴之餘。」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作者在這裡告訴世上的讀書人,無論秋冬寒暑,抑或黑夜、陰冷的日子,都是學習的好時候,因此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刻苦讀書,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而壽鏡吾這位有著獨特個性的私塾先生,在給自己私塾起名字的時候,將「三餘」故意改成了「三味」,意思是告訴讀書人,在「三餘」時刻苦攻讀詩書,自能品味到知識的「三味」,因此「三味書屋」的匾額便堂而皇之地懸掛了出來。

也有學者提出不同意見,認為這裡的「三味」,其實指的是古代讀書人對經史子集不同類別書籍的品味和認識。在古代人的眼裡:「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書的內容不同,書中所蘊含的氣韻也各不相同,所以壽鏡吾先生的「三味」,用意正在於此,至於學生們從書中收穫了什麼,領悟到了什麼,品嘗到了什麼樣的滋味,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那麼這些學者的解釋是否符合當時壽鏡吾先生起名的本意呢?隨著魯迅先生名聲的高漲,壽鏡吾先生的後人,作為魯迅筆下主要人物的後代,也有人詢問他「三味」的真實含義。壽鏡吾先生的兒子壽洙鄰回答說:當年父親給書屋取名為「三味」,是因為在老父親的眼裡,「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各有各的感悟和滋味,因此才有了「三味」的匾額出現。

而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讀書學習期間,顯然為他日後獨立人格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此人因一規定與俄國妻子離婚,後還娶了校花,此人是誰?
此國自稱南朝,稱中國為北朝,在中國看見四個字,還要求中國改掉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