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水滸傳》「水滸」二字,是什麼意思?外國學者的翻譯,笑掉大牙

《水滸傳》「水滸」二字,是什麼意思?外國學者的翻譯,笑掉大牙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提起「水滸」二字,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意思?也想不明白作者施耐庵為何會起這樣一個名字,貌似和整部小說所講的108將替天行道、梁山好漢豪居梁山扯不上半點關係。

古文中「滸」,水厓也。單從字面上講,水滸其實就是「水邊」的意思。初唐詩人王勃的《九成宮頌》序中寫道:「獲秦餘於故兆,地擬林光;訪周舊於遺風,山連水滸。」宋朝詩人楊萬里《浯溪賦》中寫道:「乃蹟故步,還至水滸。」,這裡的「水滸」就是水邊的意思。

美國學者賽珍珠曾經翻譯《水滸傳》的時候,將水滸傳翻譯成了「All Men are Brothers: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內皆兄弟:獵豹的血)」,相傳魯迅先生看後非常不滿,還曾批評了賽珍珠。

那麼,水滸傳要翻譯成英文,到底怎麼來翻譯呢?至今諸多學者還爭論不休,不過現在主流的翻譯是「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中的不法之徒)」或者「Water Margin(水邊)」。從這一點上看,西方學者還是鍾情於水滸傳自身的字面本意。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洋洋洒洒千萬言的《水滸傳》,能夠作為中國四大名著流傳幾百年,其背後所隱含的深刻道理和時代指向,絕非字面含義所取。

談至此,關於水滸傳,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小插曲就是,當作者施耐庵寫完水滸傳這本書之後,最初起的書名並不是叫《水滸傳》,而是《江湖豪客傳》。且不說讀者們,話說當時施耐庵起完名字後,自己心裡也不是很滿意。

後來他的學生羅貫中看後,建議將書名換做《水滸》。施耐庵聽後讚賞不已,心悅誠服。直呼:改得好,改得好!羅貫中的文化程度就不用說了,他的一本《三國演義》曾令多少文人拜倒。羅貫中改後不僅清新脫俗,比之前書名要高大上幾十倍,同時也符合古代文人引經據典的創作初衷。

那麼,「水滸」二字背後,到底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呢?

「水滸」的用典,最早見於《詩經·大雅·緜》中的:「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短短四句十六個字,卻講述了一個部落的崛起故事。

公元前1000多年前,中國正處在商朝鼎盛時期,「周」部族生存在黃土高原的西北邊陲上,那裡不但土地貧瘠,而且還有很多彪悍的戎狄民族,時常來搶奪周部族的糧食。

大約到了商朝武丁盛世的時候,周部族出了一位傑出的領袖周太王古公亶父,他是軒轅黃帝第16世孫、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孫。他率領周部族歷經艱險,遷徙到了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省寶雞市)。這裡不但土地相對肥沃,而且基本擺脫了戎狄侵擾,周部族在周原開始發展壯大,最終建立了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周王朝。

《詩經·大雅·緜》就是周人用來紀念和歌頌亶父對周部族發展貢獻的詩歌,詩中的「水滸」一詞指的就是後來供周部族居住發展的周原。因此,後世將「水滸」一詞引申為「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

明白了這層含義,反觀整部水滸傳無不是講述的就是眾頭領的「出路」和「安身之所」。無論是林沖楊志魯智深,還是武松史進孫二娘,每一位英雄好漢幾乎都是在走投無路之下選擇的「梁山」,而八百里水泊梁山恰恰也成為了這些好漢們唯一的「安身之地」。

至於到了後來,宋江選擇了「詔安」,其實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詔安又成為了最好的出路。看似梁山泊兵強馬壯,將多糧廣,但是在朝廷眼中,他們不足為患。區區800里彈丸之地,朝廷根本不會放在眼裡,反之幾乎佔盡大半個江南的方臘才是心腹之患,於是才有了「征方臘」的故事。

讀者們,關於「水滸傳中『水滸』」,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不同時代的「宰相」,有著不同的文化「別稱」,你喜歡哪一個?
蘇軾最奇怪的一首詩,沒人敢這麼寫,一般人讀不懂,解開後大頓悟!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