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話說「人到中年兩不交」,無論關係多好,也要保持距離

俗話說「人到中年兩不交」,無論關係多好,也要保持距離

人活在世上,不可避免地要和他人展開交往,小時候有玩伴,少年時有同學,長大後有知心好友。每一個時期的朋友都會有些區別,年輕的時候,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就能成為朋友;但人到中年時,面臨的情況卻會有些不一樣。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經在1044年寫過一篇非常特別的奏章給宋仁宗。這篇奏章的名字叫《朋黨論》,裡面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意思是說,人有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君子跟君子交朋友,是因為他們之間志趣相投;小人跟小人交朋友,是因為他們之間有共同利益。歐陽修寫這篇奏章的目的,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清白,但這句話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卻也是無比貼切!

民間有句俗語說「人到中年兩不交」。人到中年,有兩種朋友不適合深交了,哪兩種呢?一是偽君子,二是以自我為中心、處處計較得失的人。清朝《圍爐夜話》里說:孔子何以惡鄉愿 ,只為他似忠似廉,無非假面孔;孔子何以棄鄙夫 ,只因他患得患失,儘是俗人心腸。

假面孔的偽君子,比真小人更加可怕。真小人一眼就看得出來,偽君子卻能在你身邊潛伏很久,直到有一天你掉進了他的算計里,才能徹底醒悟。他們的表面總是做得很好,讓你以為他們值得信任,但其實偽君子不會把你當成朋友,只會把你視為可利用對象。

唐朝詩人白居易曾經寫過一句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王莽是歷史上著名的偽君子,篡位之前謙恭勤儉,禮賢下士;篡位之後,王莽真面目才公諸於世,連累了無數與他有關的人。

但偽君子往往不容易識別,相比之下,第二種人的功力會淺薄得多。所謂「患得患失,儘是俗人心腸」之人,他們的眼睛永遠只盯著利益、盯著高位,無論什麼事情,吃虧的都只能是別人,決不能是自己。

這樣的性情,在年輕氣盛時大概還會讓人覺得有個性,但如果中年時期還交往這樣的朋友,你自然會漸漸感覺到疲累。這個時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家庭,誰也沒法永遠顧著朋友的計較,處處讓他滿意。

即使讓他滿意了,他也會琢磨著怎麼在你身上占點便宜。在他們的計較方式里,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別人都是圍繞著自己轉的,他們承受不了自己有一點點的損失。這樣的人很難走出怪圈,所以無論一開始和他們關係有多好,從現在起也要學著保持距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世人都認為是陸小曼害死了徐志摩,陸小曼卻痛斥林徽因才是兇手
諸葛亮生平兩次看走眼:高估一人的能力,低估一人的忠誠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