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修行,真的能改變不幸嗎?

學佛修行,真的能改變不幸嗎?

一部分人通過求神拜佛,求財求勢求運,一旦不成功就認為學佛修行對改變不幸是沒有意義的,遂半途而廢,這顯然是對修行的誤解。

你的朋友圈裡是否常常會出現這樣一些消息?

這類顯而易見為賺取熱度而生的消息格式,卻意外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得到了大量傳播。

事業低谷轉一轉 渴望升職加薪

考試不順轉一轉 想要綠燈常開

財運不濟轉一轉 盼著彩票大獎能夠從天而降

這或許是當今社會人們的幸福感仍未得到充分滿足的體現。人們渴求幸福,但大多情況下又認為自己沒有那麼幸運。在一些人的眼中,求神拜佛和轉發錦鯉似乎並無兩樣。

佛弟子們是否偶爾會被問及這樣的問題:

我們修行的意義是什麼?

修行真的能收穫福報,改變不幸嗎?

1

一問:不幸

要答以上疑惑,首先要問,我們的不幸都是從何而來的?

《涅槃經·遺教品一》有曰:「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有施必有報,有感必有應;今生的善惡業,引生未來世善惡果。需知人非完人,或有感應者修六度結善緣少造業障,然凡人此一生鮮少有全然不造業障者,更妄論三生,如是循環,今世我們所歷劫數、所結仇怨,都是前世的種因得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善惡到頭終有報」的緣故了。

2

二論:修與行

不幸能否靠累生修行化解?答案是,然。

修行二字固為佛教名詞。修,即修理、修正或修持;行,即行路,持之以恆。因此可知,修正之心與體行之毅力,缺一不可。

佛教中將修行分為大器與小器,即大修行與小修行,人們對此通俗的理解,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但對於佛教而言,不論是獨善其身或是兼善天下都只算作小乘,只有「廣大、崇高、無量之利益他人」才可稱之為大乘。

聖嚴法師解大乘時,將其類比為人之乘用交通工具,他認為:「自修自度的人,乘用小的交通工具,自度度他的人,乘用大的交通工具。」大乘者不但要自我修行,還要使天下修善行。歸根結底,大乘小乘的基礎,都在乎切實的修行:不該做的事情不再做,該做而未做的事,應即刻開始去做。從今生起,為未來世多種善因少行惡業,求來世福報。

3

三解:六度

那麼又有人要問了,既然「後世果,今生所為者是」(《因果經》),是否也意味著今生的不幸已無力靠修行度化了呢?

非也。

佛弟子們應當對六度,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六度是大乘菩薩的主要修行方式,即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解之彼岸,不再以眼所見、耳所聞、口所嘗、鼻所聞及膚所親,而憑空生喜怒哀樂諸多情緒,不受聲色等五欲之迷亂。

六度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者,逐一而進。布施,救人身,而濟人心;持戒,諸惡不做,眾善奉行;忍辱,小忍痛苦、侮辱,大忍快樂、自滿;精進,行萬事持之以恆,以養法身慧命;禪定,應修「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而達智慧境者,開智慧而發智慧心,解脫一切煩惱。

一部分人通過求神拜佛,求財求勢求運,一旦不成功就認為學佛修行對改變不幸是沒有意義的,遂半途而廢,這顯然是對修行的誤解。

泛泛說,修行是一種途徑,讓人堅固啟智,降伏其心,長養不貪不嗔不愚痴,就能於無形中規避生活中的諸多的誘惑風險。修身以養性,心穩定了,就能用福慧雙目,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幸運,譬如當下生而為人,即是幸運;家庭美滿,即是幸運;身心康健,即是幸運;多快樂少憂愁,即是幸運;有人愛重、受人愛重,即是幸運;能聆佛法、常誦經文,更是幸運。

祝願諸位,常懷愉快,法喜充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面對痛苦必須堅強,但只堅強就夠嗎?更需要智慧!
那些年吃過的養生食物,真的有那麼靠譜嗎?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