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有道理嗎?古人的忠告!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有道理嗎?古人的忠告!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民間流傳甚廣的一句俗語,其用意也是在告訴我們要多聽長輩的意見,畢竟他們的年齡已然代表了他們的閱歷。作為初生之犢的我們在很多人情世故上還一知半解,如果沒有長輩的引導和糾正,我們勢必會多走很多彎路,這就意味著會過多的浪費寶貴的時間和青春。其實民間關於百姓的經驗俗語數不勝數,有的帶有濃厚的時代局限性,但大多數都是終生受益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也是如此,很多人剛步入社會對世態炎涼不甚了解,經常因為他人的隻言片語就肝腦塗地,最終結局也是悲憤不已。

農村還有句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父母的付出自然不必多說,出門真的能靠朋友嗎?這個答案不是絕對的,因為大多數的所謂朋友是靠不住的,因為他們只是表面朋友或者自身難保的朋友,嚴格來說也只是名義上的朋友。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著三友」,靠不住的怕就是後者了。然而,人性如此,關於人性本惡還是本善的爭論千年不休,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人性善惡的平分秋色。而題中的俗語正是站在這樣的解讀深刻的剖析了「人心隔肚皮」的無情事實。

民間之所以說「五人三姓莫走路」,是因為他們看盡了世態炎涼和人性險惡,對無數悲劇的無情控訴。這句話的含義顧名思義就是五人同路情況下,如果其中姓氏不一就要多留個心眼了。其實這裡的五和三隻是泛指,說的是如果出門行遠路的時候在路上碰到很多陌生人同路的話,就要留心。之所以強調姓,是因為古時候人們的家族觀念相比現在是非常認同的,在他們看來只要姓氏相同都會倍感親近。相反,如果不同的姓氏終歸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了,加上古時候治安條件落後,各種案件也是頻發,而作案也大多都是陌生人,所以古人此言在古代還是頗有分量的。

而「三十六人不過渡」則更加講究了,古時候沒有現在這麼結實的輪船和跨海大橋的,大多都是獨木橋或者弔橋,而船也幾乎都是小木船,這種情況下是很難承受三十六個人的重量的,也就是說很容易發生意外。要知道在河水中間發生意外,會游泳的九死一生,不會游泳的必死無疑,這可不比陸地上的事故,所以古人告誡後人無論任何時候坐船都要看清船上的乘客,千萬不要硬往裡面擠。這後半句其實還暗含了易經八卦的學問,八卦中,三為離,六為坎,稱為水火未濟,而此卦正所謂「此行不利」。而古人對陰陽八卦深信不疑,所以對三十六人過河是相當忌諱的,畢竟一竿子就能打翻一船人。

以上便是古人兩句俗語的大致意思,整體來說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前半句叫人要「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而生活中自私自利的人不勝枚舉,不不擇手段的人更是如過江之卿,在沒有高超的識人智慧之前,這無疑是保護自己的必要手段。而後半句雖然已經不能用於船隻之上,但也可理解為不要湊熱鬧更不要盲目跟風,否則很可能有飛來橫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上談賓 的精彩文章:

俗語云「吃飯大汗,一生白乾」,古人的兩句生活經驗,句句實在!
老話「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啥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TAG:史上談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