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農曆八月初三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

農曆八月初三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

· · ·

六祖·惠能大師

2019年9月1日,農曆八月初三

· · ·

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

Master Huineng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

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

到佛教歷史上的一代祖師

從出身、求法、避難、

弘法、傳法到圓寂,

其生平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覺悟實踐,

其人生也可視作

佛教中國化最真實生動的寫照,

也是一場演繹人性與佛性的智慧之旅。

六祖的一生

是智慧的一生,

也是傳奇的一生。

<<<<<<<<<<<<<<<

一首禪偈,得傳法衣

01

惠能大師幼年喪父,家境貧困,依靠賣柴養母。

一日賣柴,聽聞《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後,心開悟解。便離開老家廣東新州,去湖北黃梅縣東禪寺禮拜禪宗五祖弘忍,並在寺中劈柴做飯打雜,做一般的勞役工作。

此後過八個月,五祖弘忍大師讓門人作禪偈以確定繼承人。寺院里德高望重呼聲最高的神秀法師在眾人的期盼下做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五祖令人誦讀此偈,說依此修行可免墮惡道,有大利益。

但對於神秀禪師,五祖囑咐,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

惠能大師作出流傳千古的禪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最終,惠能大師就是憑藉這首禪偈,贏得了五祖的賞識,五祖為他於夜三更秘密講法,指示心性,並咐囑法藏成為第六代祖師。

<<<<<<<<<<<<<<<

一語驚眾,道破禪機

02

六祖到東禪寺僅八月有餘便得法。因年紀輕,為避免因付法而產生爭端。大師便遵師囑託南歸隱遁,居獵人隊中一十五載。

後高宗儀鳳元年至南海法性寺。聽到二僧對論風吹幡動問題,爭論不下。

大師走到二僧面前說出了那句入選中學課本的話: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印宗法師覺得來人非平凡之輩,便探問風幡之義,六祖具以理告。「幡動源自眼識,風動源自意識,兩識源自心識。若心無識,則風幡何以見動。」

印宗法師問:「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行者莫非就是五祖傳人?」

大師更無所隱,直敘得法因由。至正月十五日,會諸名德,印宗法師為其剃度,並拜惠能法師為師。

後來,六祖便在嶺南一代弘法,大倡頓悟法門,並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與豐厚的義學底蘊相結合,用通俗簡易的修持方法,流行日廣,成為佛教禪宗的正系。

一具肉身,千年不壞

03

六祖在曹溪弘法幾十年,為禪宗的後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晚年將要入滅時,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廣東新洲。

在新洲大國恩寺,六祖打坐入定,坐化圓寂,留下金剛不壞的真身,後來真身從新洲迎回曹溪寶林寺,也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韶關南華禪寺。

六祖大師是我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尊肉身菩薩,如今一千多年過去了,廣東氣候炎熱,環境潮濕,六祖的真身卻依舊端坐不壞,供後人瞻仰。

<<<<<<<<<<<<<<<

一部經典 流傳後世

04

在佛教中,只有佛的言說才稱為「經」,但《六祖壇經》是唯一的例外,可見這部經典在佛教中的地位。

《六祖壇經》是一部由其弟子法海等禪師,以六祖講經為核心,依據其言行開示彙集而成的,是佛教唯一一本中國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學術界,共同稱之為經的禪宗著作。

恭錄祖師經典開示,以饗有緣

無所執著

頓教法門所說的坐禪,是無所執著而沒有障礙;

在外對一切善惡境界不起念,這就稱為坐;

在內能見到自性不動,這就稱為禪。

遠離諸相

外離諸相就是禪,內心不亂就是定,外禪內定,就叫做禪定。

若在外境上著相,內心就會散亂;

若能外離一切相,內心就不會散亂。

自心本性原是清凈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內心就亂了。

如果見一切境而內心不亂,這才是真定。

自性中求

世間上的人,自己的色身就如同一座城,眼、耳、鼻、舌諸根好比是城門;

在外面有五座門,裡面有一座意門,心就是土地,性就是國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

自性不離心地,國王就存在;自性離開了心地,國王也就不存在。所以自性若在,則身心俱存;性若離,則身心俱壞。

要作佛,須向自性中求,切莫向身外去求作佛!

自性若迷,就是眾生;自性若覺,就是佛。

功德須自性內見

自性是功,平等是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

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

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之區別。

供奉六祖大師靈照塔

值此六祖大師圓寂日

願我等弟子

追憶大德祖師遺範,

祈願祖師加被,

按祖師之教誨如法修行,

早日契入佛之知見,

開佛之智慧,

戒惡修善,識得本來,

遠離諸苦,早證菩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兩隻流浪狗從下水道救出一名女嬰,警方查看錄像後,看到這一幕!
舌尖上的素食:想成為川菜「大神」嗎?從這道酸辣味的冷盤開始!

TAG:傳喜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