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霸氣側漏,寫下大唐最「貴」的詩,成為《全唐詩》開卷之作

唐太宗霸氣側漏,寫下大唐最「貴」的詩,成為《全唐詩》開卷之作

唐太宗:「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

每每提及大唐的盛世,後人皆標以「開元」二字,可殊不知大唐的軟紅香土有一大半是李世民奠定下來的。當然,如果沒有貞觀之治,唐詩的繁榮或許仍會顯現,但必定不會如現在這般流光溢彩、驚艷迷人。

唐玄宗功過參半,但歷史贈予太宗的標籤卻是清一色的好評,太宗不僅能夠在萬馬千軍之中衝鋒陷陣,還能於靜靜的的紙面上飛揚颯颯風姿。唐太宗的詩雖不及一流詩人的水準,但也並不業餘,《全唐詩》就將他的這首霸氣之作收錄於開卷的位置,讀來令人倍感豪爽。

《帝京篇十首·其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

連薨遙接漢,飛觀迥凌虛。

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帝京篇》是李世民寫下的一組唐詩,共有十首,《全唐詩》開篇第一首就是這首狂作。他在詩序中說:「故述帝京篇,以明雅志云爾。」這位皇帝口口聲聲說寫詩是為了明志,可我們看到的更多卻是「炫耀」:大唐帝國的雄威、京都長安的繁華、帝王生活的豪奢,都在李世民的筆下熠熠生輝。那麼,《全唐詩》之所以將唐太宗的帝王之辭擺在首位,就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足夠登上榜單的斐然文采。

其實李世民是寫過不少好詩的。「送寒餘雪盡,迎歲早梅新」,如果不暴露作者名號,大家都會以為這樣的句子是出自專業山水詩人手筆;「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境界感很強,彷彿就能看到那鏡子般的水、能聞到那帶著梅香的風,這是多麼沁人的一幕!

這第一首《帝京篇》沒有寫花月,而是以另一種壯麗的姿態鋪墊出了大唐的美好。明代學者胡應麟曾評價道:「唐初惟文皇《帝京篇》藻瞻精華,最是傑作。」的確,李世民能夠如閑逸詩人般搜腸刮肚尋找華麗的辭藻已是不易,他還能造出工整的屬對,襯出諧美的音韻,塑出開闊的意境,高超水準值得肯定。

其二,旁人沒有也不敢有的獨一無二的威儀。

愛寫詩的皇帝有,但不多,李世民算是其中水平較高的一位,且他在詩中蘊含的雄威無人能及。一般人沒做過皇帝,哪能以那種「大唐都是我的、天下都是我的」的心態去創作呢?所以李詩中的威儀感是複製不來的,況且他出色的創造能力讓這種威儀感更具標識性。

「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山河壯麗,宮殿雄奇,層闕伸到了日月天際,雲煙從雕花的窗戶飄出來,這樣精妙的句子足以凸顯帝王之氣。這可比蘇軾之「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更加動人!

蘇軾之所以害怕月宮王殿,是因為那裡是他不曾觸及過的華麗的遠方,所以他只能「高處不勝寒」。然而李世民是天選之子,甚至是大唐的「神」,所以他對於高空處的盛景絲毫不慌張,反而有一種喧賓奪主的意思:宮殿建到了天上,那麼天上也就是朕的地盤!

李白為了表現一座樓高,便用極度誇張之語「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當然認為自己不屬於天上,所以他才小心翼翼,而李世民恐怕早就覺得自己就是「天上人」。這是該詩的第一種「貴」,高貴不可忤逆。

《帝京篇》的第二種「貴」是雍容華貴,武宴畋獵、臨館聽樂、逸游苑林、夜宴觀舞,帝王每天例行公事的生活,都是常人夢寐以求的理想。李世民覺得普普通通,可旁人卻覺得豪得不得了,這種無形中的華貴充斥滿了整組作品。

莊嚴高貴與雍容華貴,構成了《帝京篇》的靈魂,故而可稱其為大唐最「貴」的詩。《全唐詩》不是唐人編纂,而是後世所收集整理的詩集,所以編者將該詩選為開卷之作,不是顧及李世民的身份,當為文學之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高手2萬造金縷玉衣,專家估價24億,銀行7億收購,結果全被抓
杜甫不輸李白、王昌齡的一首七言絕句,看似拍馬屁,實則暗藏殺機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