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新中國第一個書法社團,比中國書協還早25年!

新中國第一個書法社團,比中國書協還早25年!

中國書法研究社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書法社團,成立於1956年9月16日,比中國書法家協會(創立於1981年)還早25年。該書社由北京的一批從民國走過來的書家相聚籌劃創建,周恩來還曾擔任過書社的名譽社長。因條件所限,書社把組織關係掛靠北京市文化局,辦公地點為後海南張伯駒家的西屋。

書社成立大會在北京中山公園來今雨軒召開,推舉陳雲誥為社長,溥雪齋、張伯駒、徐石雪為副社長,陳雲誥、溥雪齋、 張伯駒、徐石雪、黃晏生、胡佩衡、趙楓川、董壽平、張珩9人為常務理事,鄭誦先為秘書長。葉恭綽、章士釗、許寶蘅等在民國時曾任政界職務的文化名流也積极參与了書社的活動,趙質伯、郭風惠、郭珍航、寧斧成、蕭勞、康伯藩、魏長青、王傳恭、何炎、金禹民、劉博琴等為書社的重要成員。

書社建立後,幾乎囊括了所有在京的書法名流,老先生們搞書展,辦講座,學術研究,獎掖後學,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奠基性、開拓性的工作。

左至右:溥雪齋、鄭珉中、王迪、汪孟舒、許健

書社成立的當年,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辦了第一次書法展覽「北京時人書法展」,除社員的作品外,還邀請了身居上海的沈尹默的作品,並將日本書家的13件作品一起展出,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次純粹的書法展,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當代書法作品在首都的集中展示,展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之後,書社陸續編選了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等書法字帖,以供書法愛好者作為學習書法的範本。為了使初學者掌握學習書法的技巧和基本知識,還編寫了由鄭誦先執筆的《怎樣學習書法》(1959年)和《各種書體源流淺說》(1962年)。這兩本讀物不僅在當時受到社會的歡迎,而且到了改革開放時期仍然擁有眾多讀者。

不僅如此,書社還培養、教育了啟功、沈鵬、劉炳森、王雪濤、王崑崙等後輩書畫家,為我國書法藝術之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書社部分成員書法欣賞

陳雲誥

陳雲誥(1877~1965),字紫綸,又字子綸、璜子,號蜇廬。清光緒29年(1903)進士,癸卯科翰林,授翰林院編修。1951年受聘於中央文史研究館,為首任館員。其工書法、文學、史學、詩詞等項,尤擅書法。1956年同張伯駒、溥雪齋、鄭誦先、郭風惠、章士釗等國學大師建立中國書法研究社,並親任社長。代表作主要有成都杜甫草堂楹聯,北海公園三希堂匾額等。

溥雪齋

溥雪齋(1893~1966),男,滿族,清道光皇帝的曾孫,本名溥伒,號雪齋。輔仁大學美術專修科(美術系)導師兼主任,與張伯駒、管平湖等成立北京古琴研究會,曾任該會會長。

張伯駒

張伯駒(1898-1982),字家騏,號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愛國民主人士,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 。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國家文物局鑒定委員會委員。 建國初期,張伯駒將多件珍貴文物捐獻給國家。

徐石雪

徐石雪(1880-1957年),名宗浩,字養吾,祖籍江蘇常州,久居北京,著名畫家、篆刻家、文物收藏家。工畫山水、蘭、竹,尤擅畫竹,著有《竹譜》行世。徐石雪一生收藏甚富,逝世後,家人遵其囑,將所藏法書、繪畫、碑帖等文物五百餘件捐獻給故宮博物院。

董壽平

董壽平(1904-1997),當代著名寫意畫家、書法家。原名揆,字諧伯,後慕惲壽平遂改名壽平,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杜戍村人。以畫松、竹、梅、蘭著稱,亦善書法。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榮寶齋顧問。

郭風惠

郭風惠(1898年--1973年),又名貴瑄,字麾霆,號堞廬、不息翁。河北河間人,中國近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教育家、書畫藝術家、愛國民主人士。郭風惠於文學、歷史、法學、哲學、美學及醫學、軍事、文字學、書畫藝術等諸方面都有精深造詣,被稱為「中國第一書法家」、「書法入畫最為成功者」、「前後五百年,亦恐無敢與之爭席者」。

溫馨提示:《大美書畫》刊登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大美書畫 微信:zgdmsh)。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給你一個平台 展現水平 展示風采!
曾翔工作室掛著一幅墨跡——不羈

TAG:書畫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