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墨家在中國為什麼消失得這麼徹底?

墨家在中國為什麼消失得這麼徹底?

先秦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時期出現的哲學流派是非常多的,不過大部分都沒有流傳下來。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來看,當時的哲學流派達到了189家,4324篇著作。這是漢書中的記載,到了之後的史籍資料記載來看,百家爭鳴可能已經達到了上千家。

諸子百家的出現無疑是讓古代的哲學走向了一個巔峰,不過後人對諸子百家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就連知識淵博的司馬遷,也沒有完全的記載下諸子百家的內容和哲學思想。在諸子百家中,人們對道家、法家、儒家、墨家肯定是不陌生的。

在漢朝時期,由於漢武帝的在位,讓儒家成為了哲學流派的主流。董仲舒的建議讓漢武帝採納了,由此儒家成為了歷朝歷代皇帝尊崇的哲學流派,時至今日人們對儒家學說也是不陌生的。現如今看來,儒家和墨家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儒家和墨家並稱「顯學」。儒家由孔子創立,墨家由墨子創立,在歷史上儒家流傳了下來,墨家在現如今已經消失了。墨家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墨子早年是儒家的學生,可是墨子認為儒家那套東西不對自己的胃口,就中途「退學」了。

要知道墨家剛起步的時候,儒家就已經起步很多年了,其次儒家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墨家出現之後,他們所主張的,與儒家形成了對立關係。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墨子的主張簡單說就是同時愛不同的人或事物。「兼愛」的實質就是「愛利百姓」。「非攻」的主張是有積極意義的,就是說墨子不提倡戰爭。可是這與當時的環境形成了對立。

墨子提出這樣的主張,造成了墨家成為了眾人攻擊的對象。到了戰國中期,人們對墨家的認識變得深刻,由此墨家的學生變得多了起來。可是這時候的儒家受到了威脅,儒家的學生減少了很多。當時社會的變動,出現了一種叫做「士」的人。

「士」就是指知識分子群體。那麼「士」都是舊貴族沒落,淪為知識分子。其次就是寒門子弟,通過用功讀書,成為了知識分子。這些「士」的結局也不一樣,大部分人都沒有成為諸侯國的官員,反而是沒落了一生。話說回來,墨家的主張,在當時來說無疑是非常厲害的。

能夠在兩千多年之前提出「兼愛」,從這一點來說就已經是很厲害了。「兼愛」的想法雖然提出了,但是人們對墨子的看法改變了,人們開始譏諷墨子是空想。這樣的「兼愛」根本不可能實現。不過墨子本人以及他的弟子,真的做到了「兼愛」。

那麼這樣的哲學流派為何最終消失了呢?墨子死後約150年,秦統一六國,於是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出現了。曾經在戰國時期,能夠與儒家抗衡的墨家,到了秦朝時期,學生竟然不足40人。到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竟然沒有能夠找到資料。

這樣的情況下司馬遷沒有能夠給墨子立傳。司馬遷僅用24個字就草草交代了墨子的傳奇一生。墨家崇尚苦修,同時墨家的規矩非常多,他們的生活就是「衣如囚,食如丐,居如穴。」嚴酷的自律行為類似苦行僧,這樣的生活肯定不是被常人接受的。

墨家的這種想法肯定是好的,但是想要讓很多人去適應墨家的自律,恐怕是不現實的。墨家滅亡的根本原因,與他們的規矩、自律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可是墨家竟然有領袖叫做「鉅子」,實行終身制。到了秦朝時期,秦始皇一統六國,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哲學流派存在。

既然犯了政治忌諱,墨家的滅絕也就是一個主動或被動的問題了。秦朝之後的歷朝歷代都嚴防死守,杜絕其重生。墨家的諸多理念,即使放在今日仍未過時,甚至超前。可是墨家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想要付諸行動,這對人們來說就非常難了。

舉個例子來說,就是儒家將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對待親人的方式,墨家卻讓學生對待陌生人也是如此。這樣的說法在現如今肯定是非常好的,可是在戰國時期,人們忙於戰爭,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些。換句話說,墨家主張的「兼愛」「非攻」在君主專制制度的社會不適用,由此墨家在歷史上消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今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內蒙古出土一古墓,夫妻依偎,專家:這位公主真的嫁給了舅舅
梁山泊方圓八百里,為什麼如今僅剩627平方公里?

TAG:談古論今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