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他是唐朝最忘恩負義的詩人,卻寫出了名作,還入選《唐詩三百首》

他是唐朝最忘恩負義的詩人,卻寫出了名作,還入選《唐詩三百首》

歷史上有很多表裡不一,有才無德的文人,例如李紳,口中念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實際上卻過著最奢侈的生活,為了吃雞舌,每次都要殺上百隻雞;

還有原本是「宋四家」之一的蔡京,因為人品太過惡劣,最後被蔡襄取代。

宋四家是北宋書法家的代表,包括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能與他們齊名,可見其才華。

但他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媚上欺下,排除異己,魚肉百姓,算是臭名昭著。

除了這兩人,唐朝還有一位詩人,品格卑下,為後人所不齒。

他就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宋之問,那麼他到底做了哪些噁心的事呢?

他本是唐高宗年間的進士,但我們也知道高宗後期掌權的實際上是武則天。

而後來武則天更是廢了一眾皇室子弟,登臨大位。

原本吧,身為臣子,討好皇帝也是無可厚非的,可問題是武則天是個女皇帝,還是個60多歲的老嫗。

而正當年少的宋之問卻寫詩向其示愛,「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這還不算,為了接近武則天,他百般討好當時武則天最寵愛的張易之兄弟,連倒溺器這樣的事都干過。

諂媚他這個份上,真真是丟盡文人的臉面。

以上這些也只是令人厭惡,而他真正令他遺臭萬年的是他忘恩負義,出賣朋友。

武則天去世後,朝廷進行了大清洗,宋之問因此被發配到了廣州參軍。

但他養尊處優慣了,怎麼受得了那種苦呢?於是便偷偷跑回了洛陽,躲在好友張仲之家裡。

原本張仲之是好心收留他,他不但不懂得感恩,最後還害得人家滿門抄斬。

當時張仲之和人密謀暗殺武三思,以匡扶唐朝王室。

不知怎麼這消息竟被宋之問聽到了,於是便向武三思告發了張仲之。

最後張仲之是家破人亡,而宋之問因為告密有功,青雲直上。

如此忘恩負義,在歷史上也是少見了,所以後人都說他是大唐最無恥的詩人。

可就是這樣無恥的詩人,卻寫出了千古名作,還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這首詩名為《渡漢江》,全詩如下: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關於這首詩的作者原本是有爭議的,有人說是晚唐的李頻所作。

但其實根據這首詩的內容背景以及情感來看,還是宋之問比較符合。

這首詩應該是被貶嶺南,又冒險返京,途中經過漢江時所作。

詩歌開頭兩句寫的是他被貶嶺南的狀況。

他在千里之外的嶺南,和家人斷絕了音信來往,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熬過了冬天迎來了春天。

嶺南在唐宋時是未開發的蠻荒之地,與中原地區相去甚遠,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詩人和家人斷絕了書信也是正常現象。

詩中的「斷」字著力突出了他當時與世隔絕的孤苦之情,而「復」字則寫出了日子之難熬。

也許正是這樣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生活,才令他冒險潛逃回洛陽吧。

接著的兩句寫的是他逃歸途中的心情。

在接近家鄉的地方時,他的心變得愈發膽怯,甚至都不看與家鄉的來人談話。

也許是怕聽聞不好的消息吧,原本從一二句來看,詩人對親人是日夜思念,按照常理,越靠近家鄉,心情應該越興奮才對。

可是詩人卻反其道而行,而這樣的反彈琵琶,卻更加突出他對家人的擔憂。

這種想家卻又怕回家的心情,引起了千古共鳴,一句「近鄉情怯」成了後來無數遊子的真實寫照。

但其實也有人說宋之問之所以「近鄉情怯」,是因為無臉面對家鄉親人。

這樣也說的通,畢竟都說「衣錦還鄉」,而宋之問如今就是戴罪之身,況且他之前的聲名也是十分不堪,這樣的情況下,他不敢回鄉也是情有可原的。

總的來看,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情感卻是十分細膩真切,也算是五絕精品了,就像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所言:「寫得逼真的絕」。

但無論這首詩寫得多好,也改變不了他無恥的本質,都說詩如其人,看來也不盡然啊。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紫的詩詞之美 的精彩文章:

陶淵明最不該被忽略的一首詩,句句飽含哲理,讀懂了受益終生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不凡,似有千鈞之力

TAG:凱紫的詩詞之美 |